偶然间看到了龙湖在北大等高校教师节期间的校园“课堂偷袭”活动,想起了前些日子毕业多年的老同学们一起看望退休恩师的一些对话。
老教授对我们几个说,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再像我们当时那个时代的大学生了,现在的学生独立自主有想法,不像他们那个年代的师生情谊深厚,也不像小学生、中学生那样对老师顶礼膜拜。
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隔着一堵莫名的墙,教师走不到学生心里去,学生也不能理解老师,时间长了,造成了互相的不理解。
这也是因为大学生每天和老师相处的时间大多只是课堂上短短的几十分钟,师生慢慢地只变成了课上的关系,课下往往就没了这层关系。师生关系不再像从前稳定而深厚。老教授讲到老师们经常有莫名的伤感,为这种纠结的现状而苦恼。
老教授教书授业一辈子,我们理解他说的自然不是庸俗化的教师节礼物一类的,只是老教授作为一个人民教师那种骄傲自豪面对时代发展当代青年学生三观变化的一丝无奈。
看如今,又到了一个教师节,学生们都“乖乖”坐在教室后面,这一天好像和每一天都一样,一样的起床上课,一样的听讲记录,一样的下课走人。尊师重教这个问题在当代大学生身上体现稍显微弱,教师节这三个字的分量越来越小,按理说教师节送老师礼物的行为应该是学生付出的,但是学生们还不如一些企业积极。
其实送礼物不需要多么贵重得东西,哪怕一张贺卡,一个自己DIY,都能表示对老师的感谢。可是学生还不如现在追逐暴利的房地产企业对老师尊敬和用心~~~不禁疑问,这是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