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以为卡尔・海因茨・伯姆便是一位相当靠谱的人。在他二十年的演艺生涯中,他成功地塑造了60多个银幕形象。后几十年,他投身于慈善事业,又成为了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救星。由此,他将自己前半生积攒的大量钱财,全部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去。并且,再也没有时间回到那个金光闪闪的大银幕中去了。
1956年,他因为扮演《茜茜公主》中的弗朗兹・约瑟夫皇帝一炮而红,也由此被中国观众熟知。影片中的他,风度翩翩、谦和儒雅,使得无数女观众为之动情。那时他刚刚28岁,正是一个男人最漂亮的时候。他低头看着自己的小妻子的深情神情,使人无法忘记。我打赌,任何一个女人,都盼望那样的温柔。茜茜公主和她的扮演者罗密・施奈德,都不例外。
罗密那时候只有17岁,小卡尔10岁,她叫他卡尔叔叔。可是,有谁能抵抗得了罗密那样美丽纯真的姑娘呢?随着工作的接触,他们越来越亲近。卡尔并不是虚伪的人,虽然那时他已婚,他还是表示,罗密是迷人的姑娘。
爱人的眼睛是骗不了人的,他们的爱意被永远地留在电影里。再优秀的演员也是人,他们决不是充了电的机器。所以,我坚信戏里每一对情侣在单位时间里的爱情。更相信属于“茜茜公主”和“国王陛下”的那段情感。
“你不是奥地利人?”
“是的,陛下,我是从巴伐利亚来的。”
“你还能待几天呢?”
“噢,我只能待两天了……”
即使是最简单的一问一答,都令人着迷。那样一对璧人行走在林间的小路上,随风飘荡的裙裾,和随着爱意荡漾着的充满着爱的眼神,都在证明他们已悄然升温的情感。
然而,最高贵的感情,永远是节制的。他给自己的小女儿起名茜茜,在记者面前,他只是面色微红,说:“她(指罗密)太完美了,可惜我没有机会再和她在一起了。”那份爱意,在有意无意间流露。可他深知自己已经没有资格去爱她了。于是,情止乎于理。他保持住了一个远远观望的姿态,把所有的激情都留在了《茜茜公主》三部曲里。对于他的节制,连罗密・施奈德都若有所失。
在罗密的母亲玛格达・施奈德整理出版的《茜茜公主日记》里,可略见罗密・施奈德当时的心情:“首映还未结束,不到十二点,他就离开了,他说因为想念妻子和女儿。他真是个好男人……”这平淡的记录中,看得出一个盼望着爱情的女人的失望。而卡尔,正是用他自己的方式去爱,去保护,去尊重。
接下去,罗密遇上了命中注定的劫难――阿兰・德隆。同样是帅气的男子,同样是当红不让的男星。阿兰却没有像卡尔那样,轻拿轻放。他爱上了她,拥有了她,却并不懂得珍惜她。他恣意地以“爱”为名义伤害着她。接着,她又遇到了另一个“爱”她的男子,她又因为“爱”伤痕累累,她终于抵不住这些泛滥成灾的“爱”,英年早逝。
当爱,如潮水一般倾泄,像火焰一样灼烫,要用多大的力气才能力挽狂澜呢?
在卡尔・海因茨・伯姆的后几十年里,他因为在电视台打了一个小赌,而将自己后半生投入于另一场更有意义的事件――长住埃塞俄比亚救助贫困的民众。
“电影从来不乏影星,但这些穷困的人,太需要帮助了。而我,也只是落入大海的一滴水。”这就怪不得欧盟委员会副主席京特・费尔霍伊根也说:“卡尔・海因茨・伯姆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欧洲人之一。”
走笔至此,我深深地感叹。身边多少个追逐于名利场上的男女,在追逐的过程中,丢失了自己,忘记了一个人真正的价值。他们有很多钱,却并不懂什么才是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