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挥拍轨迹里的击球点
毫无疑问我经历过这种击球点的寻找过程
为了击球既有威胁又可控
笔者在以往绞尽脑汁去思考挥拍轨迹
在这个轨迹里去寻找击球点的规律性
失败!!!
但不可否认
千百次的重复训练加上悟性
也成就了许多乒乓好手最终依靠这种思考
发现了自己的个性化击球点
笔者的结论:
依靠挥拍轨迹探寻击球点
击球点受控的规律性很难把握
运用此法最多的选手
是传统的近台快攻型选手
所实现的是近台回合速度优势
在遭遇弧圈型打法后
劣势明显
第二、球势中的击球点
笔者也经历过
由于第一个法子的缺陷
不得不想到此法
怎么才能回球既有威胁又可控呢?
自然地,我们会想到击球点的位置
上升期前期?
上升期后期?
最高点?
下降期?
其中有规律可寻!
上升期,借力可,回球速度快!
最高点,拍死啦,只要足够高!
下降期,时间多着呢,待我充分准备去击球!
很显然
此法比第一个法子进了一步!
我们在电视里也经常看到专业选手这么做
一个字
“抢”
动作快,抢在前
哦,原来回球既要威胁又要受控,那么接球要抢接。不抢则要么拍死要么弧起来!
笔者的疑问:乒友们,你还原地不动站着打球做甩手运动,而不是疯狂跑动做全身运动吗?
第三、重心移动过程里的击球点
在第一和第二的日常训练里
笔者继续边玩边思考
其实第一的快也没错
快就是抢
抢的意思是什么?
是以我为主!
回球要主动
主动则必须球既要快又要被控制住
问题:为什么甩手控制不了球呢?
**性思考终于出现了!!!
乒乓运动击球的原来不是手!!!
击球的也不是脚!!!
击球必须和动力源越接近才能越力大!越受控!
机械学告诉我们越离动力源远
则机械损失越大
击球的道理原来就在此
让动力源直接击球吧
重心击球!!!
那么击球点就在重心运动的轨迹里
好了,思路终于理出来了!
重心在人体内部中部中轴某处
击球点在身体外部
那么
重心击球的法子就可以分两个步骤去实现!
步骤一
让重心从一个脚到另一个脚移动起来
使整个人体上半身绷紧如焊接在重心一样
在重心移动中去击球吧
乒乓本来就是重心打球!!!!!!
步骤二
在步骤一训练成功以后
加入转腰和挥小臂
嘿嘿
动力定型出来了
问题:莫非我们学乒乓练基本功就是要练出这个动力定型而不是别的?
答:动力定型肯定就是这个!
结论:
菜鸟们还等啥,赶快去重心击球吧!赶快去看看老鸟们,是怎么用重心击球的吧!
重心击球既可以实现击球威胁又可以使击球受控!
(抢在前+腕接,以往曾经谈到过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