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成立于 1983 年,原名芜湖联合大学,是独立设置的、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地方高校, 1997 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为现名。 2001 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就业导向,技能为重”的教育理念,坚持“地方性,市场化,技能型,开放式”的办学思路,坚持与开发区“同步建设,互动发展”的建校模式,坚持“面向市场办学,联合企业办学,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方针。在 2002 年示范建设中期检查中,教育部专家组给予学院“示范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中期成果明显”的评价。在 2006 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学院被专家评定为“优秀”等级。
学院有南北两个校区, 北校区位于芜湖市银湖北路,国家级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南校区位于芜湖城南高教园区,与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毗邻, 校园占地总面积 1247 亩。设有 机械工程、外语、电气工程、建筑工程、轻化工程、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经济管理、农学园艺、国际经济与贸易等 10 个系,以及体育室、基础部、成教部、夜大学等教学单位。 学院设有与行业企业发展紧密联系的以工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 43 个专业中有国家级试点专业 2 个、省级试点(示范)专业 6 个。全日制在校生 9216 人,成人教育近 400 人。专任教师 397 人,高级职称教师占 30 %,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的 73 %,兼职教师 150 人 ,外籍教师 5 名。学院 建有 11 个校内实习实训中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4678 万元,有 54 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学院主动融入开发区,先后与海螺建材、美的制冷、日立电气公司等区内 30 多家、区外 20 多家企业合作办学,特别是与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深入合作,初步形成了“教学合作,管理参与,就业订单,文化融入”的产学一体化模式。学院 1996 年开始职业技能鉴定, 2001 年设立鉴定站,为省级优秀站点。 学院还设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和日语等级考点,全国 CAD 应用培训网络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CAD 培训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数控技术中心安徽芜湖培训分中心,清华大学 PRO/E 培训中心芜湖分中心,安徽省建筑类二级资质培训机构等考工、考级、培训、鉴定站点。 初步实现了学历教育与认证培训一体化,毕业生“双证”持有率达到 96 %。
学院近三年招生一志愿上线率、新生报到率、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名列全省前茅。连续三次获得“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4 教育厅在学院召开“安徽省毕业生就业工作现场会”。学院学生在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国电子商务大赛、安徽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安徽省维修电工技能大赛等国家级及省级技能比赛中多人多次获得一、二等奖或金、银奖。
学院广泛开展社会服务,近三年先后为本地企业提供了数十项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为社会开办各类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学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日本、新加坡、新西兰、加拿大等国院校合作办学,与德国、韩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院校开展交流,引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开辟了海外就业市场,扩大了学院的国际影响。 学院 2005 开始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等院校合作举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二学历本科教育,可实现专、本同读。
学院被教育部、建设部、劳动保障部、国防科工委等七部委确定为“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和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院校、首批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级试点院校;被确定为安徽省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基地、安徽省“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培养模式试点院校。被多个城市和 100 多家企业选定为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芜湖市委市政府对学院建设十分重视。《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积极支持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国家示范职业技术学院”。芜湖市人事局、财政局、教育局、公安局联合制定《关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引进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实施细则》专门文件。学院并被列为“人才工作示范点”,享受特殊政策。在《安徽省职业教育五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中,提出“把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正以争创新一轮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契机,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强化内涵,突出特色,努力 把学院一定能建成办学模式新颖,专业特色鲜明,教学条件完善,教育质量优良,社会服务功能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突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就业导向,技能为重”的教育理念,坚持“地方性,市场化,技能型,开放式”的办学思路,坚持与开发区“同步建设,互动发展”的建校模式,坚持“面向市场办学,联合企业办学,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方针。在 2002 年示范建设中期检查中,教育部专家组给予学院“示范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中期成果明显”的评价。在 2006 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学院被专家评定为“优秀”等级。
学院有南北两个校区, 北校区位于芜湖市银湖北路,国家级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南校区位于芜湖城南高教园区,与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毗邻, 校园占地总面积 1247 亩。设有 机械工程、外语、电气工程、建筑工程、轻化工程、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经济管理、农学园艺、国际经济与贸易等 10 个系,以及体育室、基础部、成教部、夜大学等教学单位。 学院设有与行业企业发展紧密联系的以工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 43 个专业中有国家级试点专业 2 个、省级试点(示范)专业 6 个。全日制在校生 9216 人,成人教育近 400 人。专任教师 397 人,高级职称教师占 30 %,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的 73 %,兼职教师 150 人 ,外籍教师 5 名。学院 建有 11 个校内实习实训中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4678 万元,有 54 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学院主动融入开发区,先后与海螺建材、美的制冷、日立电气公司等区内 30 多家、区外 20 多家企业合作办学,特别是与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深入合作,初步形成了“教学合作,管理参与,就业订单,文化融入”的产学一体化模式。学院 1996 年开始职业技能鉴定, 2001 年设立鉴定站,为省级优秀站点。 学院还设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和日语等级考点,全国 CAD 应用培训网络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CAD 培训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数控技术中心安徽芜湖培训分中心,清华大学 PRO/E 培训中心芜湖分中心,安徽省建筑类二级资质培训机构等考工、考级、培训、鉴定站点。 初步实现了学历教育与认证培训一体化,毕业生“双证”持有率达到 96 %。
学院近三年招生一志愿上线率、新生报到率、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名列全省前茅。连续三次获得“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4 教育厅在学院召开“安徽省毕业生就业工作现场会”。学院学生在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国电子商务大赛、安徽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安徽省维修电工技能大赛等国家级及省级技能比赛中多人多次获得一、二等奖或金、银奖。
学院广泛开展社会服务,近三年先后为本地企业提供了数十项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为社会开办各类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学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日本、新加坡、新西兰、加拿大等国院校合作办学,与德国、韩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院校开展交流,引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开辟了海外就业市场,扩大了学院的国际影响。 学院 2005 开始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等院校合作举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二学历本科教育,可实现专、本同读。
学院被教育部、建设部、劳动保障部、国防科工委等七部委确定为“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和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院校、首批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级试点院校;被确定为安徽省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基地、安徽省“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培养模式试点院校。被多个城市和 100 多家企业选定为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芜湖市委市政府对学院建设十分重视。《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积极支持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国家示范职业技术学院”。芜湖市人事局、财政局、教育局、公安局联合制定《关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引进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实施细则》专门文件。学院并被列为“人才工作示范点”,享受特殊政策。在《安徽省职业教育五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中,提出“把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正以争创新一轮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契机,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强化内涵,突出特色,努力 把学院一定能建成办学模式新颖,专业特色鲜明,教学条件完善,教育质量优良,社会服务功能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突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