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婚纱定做吧 关注:14贴子:117
  • 0回复贴,共1

二战对婚纱的巨大影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二十世纪起,随着相机、电影、时尚杂志、女性运动的逐步流行、以及一批高级时装设计师的诞生,这就为婚纱礼服增添了更多风彩。而这期间,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也从根本上颠覆了人们传统的着衣习惯。 奢华的服饰之风在 20 世纪初风靡不久,两次世界大战的先后爆发,就从根本上颠覆了人们在穿衣上的缛节。婚纱开始变短,同时还兼具舞裙的功能,能让新娘在婚礼的舞会上独具风采。 一战后的1920 年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变也使婚纱的风格大大地改观,逐渐出现了短裙设计的婚纱;20 世纪 20 年代流行取代了习俗,整个20年代,婚纱主要流行低腰线。当然,传统的东西仍然受到尊重,婚礼不管在什么时候举行,婚纱不会过分地袒胸露背,因为传统观点认为,婚礼是一个宗教仪式。 走入 30 年代, 流行婚纱趋向紧身,令新娘更显娇媚动人。 1934 年,希腊的玛瑞拉(marina)公主和英格兰肯特的杜克的婚礼上,新娘穿 一件纤细的白色鞘形裙,银色,贴体中长袖子,宫廷式裙拖瀑布似地从肩部垂到地面.她的漂亮,优雅的着装,就是 20 世纪 30 年代流行的体现.二次世界大战 (1939-1945)爆发, 新娘的着装不再有晨装、午装、夜礼服之分。新娘们认为放弃传统婚礼形式是爱国行为, 新娘的结婚礼服转为简单朴素。 由于男人们都上了战场, 女人们不得不开始挑起生活的重担,并从事着以前只有男人才会干的工作。 为了干活方便,以及响应政府“节俭制国”的号召,女人的裙子做的越来越短, 面料用得越来越少。战时也不再要求新娘必须穿白婚纱。新娘如果想穿一件白婚纱, 她可以向战前已婚的姐妹借, 或用布券换取一块简单的素色面料, 自己来做。 许多杂志也顺应潮流开始教授剪裁技术,以帮助姑娘们自己学做简便的礼服。也是从二战起,欧洲开始有了租借礼服这一行业。许多母亲也将自己的婚纱当做传家宝,传给女儿当嫁妆。婚纱简单的剪裁、心形领口和长袖手套成了一种时尚。 婚纱面料常用手针织物,细薄的棉布、绉纱、锦缎、绸缎、细麻布、蕾丝、色彩 为纯白、象牙白、浅蓝、粉红、绿淡紫。战争结束后,也许是因为战争的食谱, 特别纤细的身材受到欢迎。婚纱注重浪漫,V 形腰线,衬裙,鸡心领,横领开得很宽,几乎露肩, 裙子为铃形,面料用细麻布,细薄棉布,毛葛,长方形裙拖,双层面纱 从王冠上垂下来。 随后的时代里,婚纱不再只限制为一种样式,婚纱要表达新娘的个性和浪漫的场合,尽管流行在不断地变化,但婚纱却始终保持它浪漫的意味,几个世纪文化 的发展,白色婚纱仍然是爱和浪漫有力的神秘象征。 至 60 年代,婚纱的长度短了许多,有的甚至跟“迷你裙”没有多大区别, 原料以亚麻布和棉布最受欢迎。70 年代的婚纱,呈现出一种浓浓的怀旧情调, 款式上又兴长下摆、多褶,花边层峦叠嶂,极富装饰性,以柔软的肉色布料为主。 90 年代,婚纱设计打破传统的大转摆式裙设计,并吸取了流行时装的设计特色。 上衣部分的裸露居多;裙子部分有旗袍式、超短裙式,还有一种实用的组合式婚 纱,白天新娘到教堂或晚上宴请宾朋好友时能自行组合。


1楼2012-09-15 10:1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