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简介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创建于 1958 年 12 月,创立初期叫农学系,开设有农学、植保、土化、园艺四个专业。 1971 - 1980 年园艺、植保、土化三个专业先后从农学系分出,独立成系。 2001 年农学系在原有的基础上 成立农学院, 2004 年 1 月与园艺系整合建立了新的农学院。
学院设有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果树科学、蔬菜科学、农村区域发展、中草药和观赏园艺 7 个系。拥有 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 个,园艺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1 个,有作物学、园艺学二个省级重 点学科现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药用植物资源与利用、设施作物学 4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有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果树学、蔬菜学、药用植物资源与利用、设施作物 6 个硕士学位授 权点。学院开设有农学、园艺、农村区域发展、中药材栽培与鉴定、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种子科学与工程 6 个本科专业。
全院现有教职工 73 人,专任教师 54 人,其中教授(研究员) 18 人,副教授(副研究员) 16 人,讲师 13 人,助教 7 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 14 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62 人(包括校外导师 22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人才 1 人,甘肃省“ 333 人才工程计划” 5 人,甘肃省“ 555 创新人才工程” 6 人;省级优秀专家 2 人,省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7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9 人。 2006 年在校博士研究生 46 人,硕士研究生 291 人,本科学生 1072 人。
“十五”以来,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 130 多项,有 47 项研究成果获奖,其中省(部)级奖 19 项;编写国家级和院校协作教材 15 部种,出版专著 20 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900 余篇,申请专利 3 项。目前,承担着国家“ 863 ”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西部专项等重大研究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 6 项,科研总经费达 3000 多万元,位居全校之首,在促进甘肃省农业产业化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多年来,农学院坚持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使学生通过参加生产实践和科研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现设有 1 个重点学科实验室, 9 个学科实验室, 3 个通用实验室, 7 个专业研究所, 4 个校内教学实验站和 12 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具有开展教学实验、生产实习和科学研究的良好条件。
目前,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格局日趋完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术水平不断上升。以实现我省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总目标,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业联合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问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教育部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本着“重点突破,整体提升;创新机制,特色发展;加速建设,增强实力”的工作原则,突出地域经济特色和办学特色,促进学院各项工作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立足甘肃,面向全国,力争把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建设成以农为优势,特色鲜明的,多学科综合协调发展的, 具有鲜明办学 特色 的 研究型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创建于 1958 年 12 月,创立初期叫农学系,开设有农学、植保、土化、园艺四个专业。 1971 - 1980 年园艺、植保、土化三个专业先后从农学系分出,独立成系。 2001 年农学系在原有的基础上 成立农学院, 2004 年 1 月与园艺系整合建立了新的农学院。
学院设有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果树科学、蔬菜科学、农村区域发展、中草药和观赏园艺 7 个系。拥有 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 个,园艺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1 个,有作物学、园艺学二个省级重 点学科现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药用植物资源与利用、设施作物学 4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有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果树学、蔬菜学、药用植物资源与利用、设施作物 6 个硕士学位授 权点。学院开设有农学、园艺、农村区域发展、中药材栽培与鉴定、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种子科学与工程 6 个本科专业。
全院现有教职工 73 人,专任教师 54 人,其中教授(研究员) 18 人,副教授(副研究员) 16 人,讲师 13 人,助教 7 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 14 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62 人(包括校外导师 22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人才 1 人,甘肃省“ 333 人才工程计划” 5 人,甘肃省“ 555 创新人才工程” 6 人;省级优秀专家 2 人,省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7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9 人。 2006 年在校博士研究生 46 人,硕士研究生 291 人,本科学生 1072 人。
“十五”以来,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 130 多项,有 47 项研究成果获奖,其中省(部)级奖 19 项;编写国家级和院校协作教材 15 部种,出版专著 20 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900 余篇,申请专利 3 项。目前,承担着国家“ 863 ”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西部专项等重大研究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 6 项,科研总经费达 3000 多万元,位居全校之首,在促进甘肃省农业产业化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多年来,农学院坚持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使学生通过参加生产实践和科研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现设有 1 个重点学科实验室, 9 个学科实验室, 3 个通用实验室, 7 个专业研究所, 4 个校内教学实验站和 12 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具有开展教学实验、生产实习和科学研究的良好条件。
目前,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格局日趋完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术水平不断上升。以实现我省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总目标,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业联合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问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教育部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本着“重点突破,整体提升;创新机制,特色发展;加速建设,增强实力”的工作原则,突出地域经济特色和办学特色,促进学院各项工作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立足甘肃,面向全国,力争把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建设成以农为优势,特色鲜明的,多学科综合协调发展的, 具有鲜明办学 特色 的 研究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