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吧 关注:1,109,262贴子:26,936,104

回复:【陆军战术科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34楼2012-09-20 22:51
回复
    一:维斯瓦河-奥德河攻势
    维斯瓦河-奥德河攻势是苏联红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一次成功的军事行动;该行动由1945年1月12日开始至2月2日结束,攻势令红军将战线由在波兰的维斯瓦河推进至德国境内的奥德河,即距离首都柏林只有70公里。
    日期: 1945年1月12日 – 2月2日
    地点: 波兰中部及德国东部
    结果: 苏联获胜
    指挥官
    元首国
    费迪南德·舍纳尔,
    约瑟夫.哈尔佩(德国A集团军)
    毛子
    格奥尔吉·朱可夫(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
    伊万·科涅夫(乌克兰第1方面军)
    兵力
    元首国
    450,000人
    毛子
    2,203,000人
    伤亡与损失
    1月至2月在东部战线: 国防军陆军总司令部公布:
    377,000人阵亡;
    334,000人受伤及
    292,000人失踪;
    总共1,103,000人
    苏联公布:
    695,000名敌军阵亡及
    86,000名敌军被俘 43,251人阵亡及失踪;
    149,874人受伤及病倒;
    共193,125人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5楼2012-09-20 22:52
    回复
      背景
      随着巴格拉基昂行动的成功,苏联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分别在1944年7月27日及8月4日在维斯瓦河西岸建立二个桥头堡,但苏军在由1944年8月1日开始进行但失败的华沙起义中一直沉默,虽然其前线与起义者距离不远,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在利沃夫-桑多梅日攻势中在桑多梅日攻占另一个桥头堡(德国人称为巴拉诺夫桥头堡)。
      在进攻开始前,苏军在这三个桥头堡已部署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及兵力,苏军在步兵人数、火炮及装甲部队方面对德军占有很大的数量优势,德国情报机关知道这种情况及由东方国外军情部领袖莱茵哈德·盖仁将情报转交给海因茨·古德里安,古德里安将情报分析结果报告给阿道夫·希特勒,希特勒拒绝相信,认为这是自从成吉思汗以来最大的谎话,古德里安建议将德国北方集团军中陷入克鲁兰口袋的一些德军师经波罗的海撤回来,以补充防守兵力之需要,但希特勒拒绝,相反,他命令主要的后备兵力,由泽普·迪特里希指挥的德国武装亲卫队第6装甲军团被调往匈牙利王国以支援春醒作战行动。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6楼2012-09-20 22:54
      回复
        军力对比
        苏联红军
        红军共有2个方面军直接参与攻势,由格奥尔吉·朱可夫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负责华沙及南面的马格努谢夫及普拉维桥头堡;由伊万·科涅夫率领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则驻扎在桑多梅日桥头堡。朱可夫及科涅夫共163个师进行该行动,两支部队共有:
        2,203,000名士兵
        4,529辆坦克
        2,513辆自行火炮
        13,763门野战炮 (76毫米或以上)
        14,812门迫击炮
        4,936门反坦克炮
        2,198门卡秋莎火箭炮
        5,000架飞机

        部署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 (格奥尔吉·朱可夫元帅)
        苏联第47军团
        波兰第1军团 (斯坦尼斯·巴博拉夫斯基将军)
        苏联第3突击军团
        苏联第61军团
        苏联第1亲卫坦克军团
        苏联第2亲卫坦克军团
        苏联第5突击军团 (在马格努谢夫桥头堡)
        苏联第8亲卫军团 (在马格努谢夫桥头堡) (瓦西里·崔可夫将军)
        苏联第61军团 (在普拉维桥头堡)
        苏联第33军团 (在普拉维桥头堡)
        乌克兰第1方面军 (伊万·科涅夫元帅)
        苏联第21军团
        苏联第6军团 3rd Guards Army
        苏联第13军团
        苏联第4坦克军团
        苏联第3亲卫坦克军团
        苏联第52军团
        苏联第5亲卫军团
        苏联第59军团
        苏联第60军团
        德意志国防军
        在此地区迎击苏军的是德国A集团军,防守华沙以东的维斯瓦河向南至与沙格河的汇流点,在此地苏军有一个大型的桥头堡,即维斯瓦河边的巴拉诺夫,之后再向南至Jasło 。该集团军共有三个军团,第9军团部署在华沙一带,第4装甲军团面对在维斯瓦河弯曲部的巴拉诺夫桥头堡,及第17军团驻守在更南面[8],全军共有400,000人、4,100门火炮及1,150辆坦克[9],A集团军由约瑟夫.哈尔佩陆军上将指挥 (当攻势开始后的1月20日,哈尔佩的职务由费迪南德·舍纳尔陆军上将代替。
        战斗序列
        德国A集团军 (约瑟夫.哈尔佩陆军上将;1月20日后为费迪南德·舍纳尔陆军上将)
        德国第9军团 (马克西米连·冯·律多比兹陆军上将;1月20日后为德奥都尔·普雪陆军上将)
        德国第56装甲军 (约翰内斯·布洛克上将)
        德国第36装甲军 (瓦尔特·弗里斯将军)
        德国第8军 (瓦尔特·哈特曼将军)
        德国第4装甲军团 (弗里茨-休伯特·格拉舍尔上将)
        德国第62军 (赫尔曼·雷克纳格尔将军)
        德国第24装甲军 (瓦尔腾·尼赫林将军)
        德国第48装甲军 (马克西米利安·冯·埃德尔斯海姆帝国男爵将军)
        德国第17军团 (弗里德里希·舒尔兹上将)
        德国第59军
        德国第11军
        武装亲卫队第11军
        德军情报已预计苏军在人数上对德军有3:1的优势;实际上更有5:1的优势,在巴拉诺夫 / 桑多梅日桥头堡,第4装甲军团因缺少步兵防守整条前线而被要求在一些地区只防守'重要据点',加上,希特勒的书面命令,两条德军防线(最后防线及主要防线)之间非常接近,令守军主力在苏军大炮射程范围内。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7楼2012-09-20 22:56
        回复
          攻势
          攻势是从1月12日上午4时35分在巴拉诺夫桥头堡开始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以密集的炮火向第4装甲军团进行轰击,集中攻击部署在该桥头堡的第48装甲军之数个师,攻击澈底破坏了它们的反击力量;第68步兵师的一个营级指挥官写道:“当苏军的烟幕消散时……我率领自己已被削弱的营进行作战……我只有一排士兵可以作战。”最初之弹幕后再跟着试探性的进攻及上午10时的另一次猛烈炮轰,4小时后第3亲卫军团及第4坦克军团的主要装甲部队投入战斗,当时第4装甲军团已损失了三分之二的大炮及四分之一的士兵。苏军快速向前推进,在凯尔采切断守军,第4装甲军团中央的后备部队,第24装甲军全力坚守,但已损失惨重及已经被迂回,南面的第48装甲军,与北面雷克纳格尔的第62军已完全被击溃,到1月14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已跨越奈达河,及开始向拉多姆斯科及瓦土河前进,第4装甲军团最有力的部队,第24装甲军一直坚守凯尔采王1月16日晚上,因尼赫林下令撤退才被弃守。
          在科涅夫北面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于1月14日早上8时30分于马格努谢夫及普拉维桥头堡以猛烈的炮火展开了对德国第9军团之进攻,第33及第69军团于普拉维桥头堡突入德军防线30公里,而第5突击及第8亲卫军团则从马格努谢夫桥头堡突破,第2及第1亲卫坦克军团随后进行攻击,由普拉维桥头堡进攻之第69军团特别成功,防守之第56装甲军在战线被切断后全面崩溃,虽然德国第9军团实施多次反击,但全归失败;第69军团突破德军最后的防线及夺取了拉多姆,第2亲卫坦克军团攻占了索哈契夫,第1亲卫坦克军团被命令占领皮利察河岸的桥头堡及攻击罗兹,同时第47军团越过维斯瓦河及由北面攻击华沙,而第61及波兰第1军团则从南面包围该市。德军只在1月15日进行反击,希特勒命令迪特利·曹肯将军的大德意志装甲军由东普鲁士南下以填塞第4装甲军团防线的缺口,但朱可夫的部队已到达罗兹,在第9军团撤退后,他向南撤向瓦尔特。
          让我们来看一下战役地图:

          1945年东方战线 (包括维斯瓦河-奥德河攻势)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8楼2012-09-20 22:58
          回复

            在1945年维斯瓦河-奥德河攻势时的东部战线形势;该地图同时指出东普鲁士攻势、下西里西亚攻势、东波美拉尼亚攻势及在库尔兰包围战的战役.


            IP属地:江苏39楼2012-09-20 22:58
            回复
              攻占克拉科夫;第24装甲军溃逃
              1月17日,科涅夫接受新的命令:利用他的机械化部队向布雷斯劳推进,及使用第59及第60军团在其南翼通过克拉科夫进攻上西里西亚工业区,克拉科夫被第59及第60军团包围后联同第4亲卫坦克军团在1月19日完好无损地被苏军占领,德国守军仓皇撤退。
              乌克兰第1方面军第二阶段之目的远为复杂,部队要完全包围及攻占整个上西里西亚工业区,在这里他们要面对由舒尔兹指挥的德国第17军团,科涅夫于是命令第59及第60军团向前进攻,而第21军团由北面包围该地区,他也命令利巴尔科的第3亲卫坦克军团在1月20日由布雷斯劳出击,沿奥德河上游向南进攻,以切断德国第17军团的退路。
              同时,德国第4装甲军团的残余仍然尝试退回新的防线,1月18日,尼赫林及第24装甲军发现他们原定向北撤退的预定路线已被封锁,因此向西撤退及接收从包围圈逃出来的德国第62军的残余,大部份第62军的士兵已在普尔济苏哈被包围消灭,由于浓雾帮助,第24装甲军的先头部队在1月22日到达瓦土河及与迪特里希·冯·绍肯的部队会合,最终能渡过奥德河,这里距离苏军攻势开始时的地方已有350公里。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0楼2012-09-20 22:59
              回复
                德国第17军团由上西里西亚撤退
                1月25日,舒尔兹要求批准他大约100,000人的部队由在卡托维兹附近的突出部撤退,但被拒绝,1月26日他再重复其要求,舍尔纳最终在1月27日晚上批准撤退,当时科涅夫 - 因德国第17军团进行撤退而没有遇到抵抗 - 已完好无损地攻占该地区。在科涅夫的北翼,第4坦克军团的前锋已到达奥德河,在斯多纳瓦建立了一个主要的桥头堡,而第5亲卫军团亦在上游的阿赫劳建立了另一个桥头堡。
                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的进攻
                苏军解放华沙 在北面,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亦有很大进展,因为德国第9军团未能组织有效的抵抗,其第36装甲军被部署在华沙前面,被击退至奥德河以西,在第2军团的隔邻[26],华沙在1月17日被解放,因为A集团军发出命令弃守该城;第2亲卫及第3突击军团进入了这个在华沙起义后遭到德军严重破坏的城市,而希特勒就对放弃这个'要塞'大为震怒,逮捕了行动处长吉斯贝特·古斯塔夫·博吉斯拉夫·卡尔·冯·博宁·布莱廷陆军上校,及将第9军团和第36装甲军司令马克西米连·冯·律多比兹陆军上将及瓦尔特·弗里斯将军撤职。第2亲卫坦克军团向奥怂河前进,而在南面的第8亲卫军团在1月18日到达罗兹,在1月19日攻占该城,第1亲卫坦克军团在1月25日包围波兹南,随后几天,第8亲卫军团开始攻打该城,虽然在波兹南围城战中爆发激烈战斗,但该市最终陷落。在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东北面,由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于1月23日在东普鲁士攻势中到达奥德河三角洲的波罗的海沿岸,从而弧立了在东普鲁士的德国中央集团军。
                朱可夫向奥德河之进攻
                在包围波兹兰后,第1亲卫坦克军团向边境地区由大批德意志青年军及德意志国防军拼凑成防守的奥巴马河前进,其中以切斯特林要塞防守最为严密。这时德军指挥系统重组令有少量部队用来拼凑出维斯瓦河集团军;包括由两个后备步兵师编成的武装亲卫队第5山地军被部署沿奥巴马河及战前边境碉堡名为邱斯都林要塞防守;而库马装甲掷弹兵师则被命令支援他们。
                军事历史学家厄尔·齐姆克描述该进攻时表示:
                25日,朱可夫的主力部队通过波兹南向柏林40公里以东切斯特林前进,苏军的进攻路线像一个庞大的扫雪机,其目标是从华沙到波兹南再到柏林,A集团军的所有部队被包围,其攻势左边已分割德军及渡过奥德河,在右边德国人除了一个在数天前被希特勒新建立的维斯瓦河集团军之外什么都没有。
                1945年1月25日,希特勒重新命名3个集团军,北方集团军改名为克鲁兰集团军;中央集团军改为北方集团军及A集团军改为中央集团军。第2亲卫坦克军团及第5突击军团几乎没有遇到抵抗就到达奥德河;第5突击军团的一个单位于1月31日渡过冰冷的河流及攻占甚切青。
                苏联最高统帅部在2月2日宣布行动完结

                朱可夫希望乘胜直接进攻柏林,因为德军的防线已经崩溃,但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北翼过份暴露及德军发动名为受夏至行动的反攻打击其前锋,令苏军指挥部认识到必须先进行旨在清除在波美拉尼亚的东波美拉尼亚攻势,然后才能进攻柏林。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1楼2012-09-20 23:02
                回复
                  结果
                  维斯瓦河-奥得河攻势以苏军完全胜行而结束,在行动中苏军前进了几百公里,解放了大部份波兰及到达德国边境,攻势击溃了A集团军及其它防守部队,但是德军在西里西亚及波美拉尼亚的顽强抵抗,及在东普鲁士的战斗持续,令进攻柏林的行动延迟数个月,这段时间内,德意志国防军被再次重建轴心国中庞大的军队。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2楼2012-09-20 23:02
                  回复
                    八月风暴明天再写。。。累死了


                    IP属地:江苏43楼2012-09-20 23:03
                    回复


                      IP属地:陕西44楼2012-09-20 23:04
                      回复
                        正好看到游击战
                        顺便科普一下游击战吧


                        IP属地:江苏45楼2012-09-20 23:09
                        回复
                          游击战的始祖叫做费边战术
                          费边战术
                          指一种拖延迂回的战术,不急于达到目的,用时间拖垮敌人。
                          典故
                          古罗马的费边将军,亦作法比乌斯,在前217年特拉西梅诺湖战役中罗马军队被汉尼拔带领的迦太基军队惨败之后他被选为独裁官。因为此时的迦太基军队已经远离本土,所以不能持久作战,费边指出尽管罗马缺乏足够的资源胜利,但是汉尼拔军队的策略目的只有罗马陷落才可能成功。尽管迦太基军队从北非获取几乎是无尽的补给,但补给线太长。所以罗马军采用迂回战术,并不与敌人正面决战,而是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在山区与敌人周旋,消耗迦太基军。使迦太基军队如果决意进攻罗马,就必须放弃地中海港口。同时罗马还不断小规模骚扰南欧,干扰敌人补给线,效果良好。这种战术以后就被称为“费边战术”,对历史影响巨大。但费边的战术引起了罗马人的不满,他们想借兵力优势迅速打败迦太基人。于是元老院派执政官鲍路斯和瓦罗接替费边,在坎尼进行决战,就是著名的坎尼战役,结果惨败于迦太基军。
                          好~下面我们来看游击战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6楼2012-09-20 23:10
                          回复
                            所以说,这是一门古已有之的学问
                            理论和原则

                            实施游击战的原因
                            游击战必定是敌强我弱,敌方强大到我方不能用其它正规战法与之相对抗,或用正规战法我方损失太大,大到我方无以为继,这时就只能用游击战与之对抗。正因为敌方强大,具有大型舰队,所以游击战多是在弱方的国土上进行,也因弱方熟悉该区之地形。
                            游击战的特性
                            游击战一般来说没有标准的制服和武器,通常是以能自给自足的小单位如伍或班(排),利用地形作为掩护,在自己所熟悉的地形里四处出击,用少量部队在一个点上创造局部优势,也就是虽然你有一万人我只有一千人,但我用时间可以慢慢消灭你的力量。总之就是零敲零打,让敌人一开始不会损失很多,但这个数字会慢慢累积,直到敌人军队士气崩溃、粮食不足时,再发动致命的总攻击。
                            战略层面
                            游击战虽然不足以击垮传统部队,却可以制造军事上的僵局,而这种僵局最终又会导致政治解决。几乎在所有的例子里,在以政治方式解决时,总是传统部队那一方吃亏。因为游击作战所需承受的人命与财产损失是在可忍受的范围之内,但外来强权却必须负担极高数目的经济开销,随着时间过去,将很难向他的人民交代,为何在损失那么多人命之后,却依然不能解决冲突。
                            战术层面
                            游击战因兵力少而火力弱,很难独立定点地进行长时间作战,必须有当地民众提供物资、情报等资源,并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天时及地形并搭配陷阱,以机动力及隐蔽性主动出击,遭遇强大敌人时化整为零,消耗敌人战力、拖延敌人行动、误导敌人方向,形成敌人心理上极大压力才可能致胜。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8楼2012-09-20 23:12
                            回复
                              中国在日军敌后的游击战
                              中国在日军敌后的游击战给侵华日军造成了相当的兵员损失,削弱了日军“以战养战”搜刮沦陷区支撑前线的能力。据1938年8月至1940年5月在华北方面军参谋部任职的加登幸太郎说:“现在回忆起来,笔者在任时,整个方面军一天平均死伤50名。50名虽不多,但一年就有18,000人离开战列,是大消耗战”。
                              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越共军队先用游击战的型态攻击法国在越南的殖民地,获得成果;在美国大规模介入之后,美军在早期因不熟识越南环境和越共军队的游击战战略,造成伤亡,但是不是造成美方战争人员大量伤亡的原因,是媒体夸大北越游击战的成功,在南越军队和美军中做成了心理作用,对战果有一定影响。
                              阿富汗面对苏联入侵
                              阿富汗面对苏联入侵时所采用的游击战,让苏联军方吃不消,间接造成苏联的瓦解。
                              美国独立战争
                              独立战争期间,“一分钟人”(Minutemen,又作瞬息民兵)在北美享有盛誉,它指的是反抗英军、追求自治的武装村民,他们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因为他们行动特别迅速,只要一听到警报,在一分钟内就能**起来,立即投入战斗,在整个战争期间四处袭扰英军,让英国人吃尽了苦头。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0楼2012-09-20 23: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