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宗吧 关注:118贴子:3,849
  • 2回复贴,共1

【资料】黄淮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黄淮(1367年-1449年),字宗豫,号介庵,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温州路永嘉县(今浙江温州)人,明朝政治人物、大学士、进士。
生平
洪武年间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黄淮应荐入南京国子监。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应天府乡试中举人,次年登进士春榜二甲第五名,授官中书舍人[1]。
永乐年间
靖难之役后,明成祖即位,黄淮召对称旨,被命与解缙常在左右询政,有时至深夜,朱棣入寝,仍然赐坐到榻前对话商谈机要[2]。同年八月,黄淮与解缙、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共七人先后进入文渊阁,黄淮改为翰林编修,之后升为侍读,专掌制敕。同年,其与解缙等奉敕撰《列女传》;另奉敕与杨士奇编撰《历代名臣奏议》。
当时朝议立太子事,黄淮请立嫡长子朱高炽。储君确立后,黄淮晋升为左庶子兼侍读[3]。永乐五年,解缙被罢免,黄淮进右春坊大学士,次年与胡广、金幼孜、杨荣、杨士奇共同辅导皇长孙朱瞻基。永乐七年,明成祖北巡,命黄淮与蹇义、金忠、杨士奇等人辅助皇太子监国。监国期间,长沙妖人李发良造反,朱高炽命丰城侯李彬讨伐,当时汉王朱高煦忌太子有功,诡言李彬不可用。黄淮则称其为老将,必能平叛。结果叛乱果然平定[4]。之后,明朝迁都北京,有官员请求“南人官北地不即归附者,当编戍”,而黄淮则坚决反对,主张“恐示人不广”。其意见得到明成祖赞同。此外,漠北元主本雅失里部属阿鲁台归款,请统一属吐蕃诸部并要求明廷刻金作誓词,使得诸酋长得以结盟。朝廷官员均认为可以,唯独黄淮则称:“他们势力分开则易于管制,统一的话则很难做到了。”朱棣因此赞许道:“黄淮论事,如立高冈,无远不见。”[5]
永乐十一年,朱棣再北巡,仍命黄淮留守。次年,朱棣北征瓦剌,因为太子朱高炽遣使迎接稍迟,加上汉王朱高煦向朱棣谮言,东宫官属均因此下诏狱,黄淮、杨溥、金问均因此下狱十年[6]。不过,黄淮在狱中仍撰写出文集《省愆集》两卷[7]。
洪熙、宣德、正统年间
朱棣(1424年七月十八日)驾崩后,朱高炽(八月十五日)即位,为明仁宗。八月十六日黄淮出狱,七任通政使司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与杨荣、金幼孜、杨士奇同掌内制。之后因母丧丁忧乞归制,不得批准,敕命允其“乘驿传回温奔丧,即返京任职”。次(1425)年正月初五日,朱高炽手谕晋升黄淮为荣禄大夫少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仁宗(1425年五月十二日)驾崩时,太子朱瞻基仍在南京。汉王朱高煦此时叛变蓄谋已久,当时朝廷内外均议论纷纷,黄淮此时忧虑以致呕血。宣德元(1426)年,即位的明宣宗亲征其叔父朱高煦叛变,命黄淮等留守[8]。次年,黄淮因病请归,得到批准。黄淮父亲黄性年有九十,黄淮奉养甚勤。黄性于1431年享年九十三岁逝世,明宣宗敕谕礼部按一品礼祭葬。因此,黄淮从温州跋涉三千里地赴北京谢恩,被宣宗赐留过年,宣德八年(1433)年被命主持癸丑科会试主考官。当其归乡前,明宣宗在太液池设宴款待,并写长歌送别,并说:“明年我生日的时候,您再来。”次(1434)年,黄淮于二月初七抵京入贺宣宗三十六岁(二月初九)万圣节,并逗留至九月初九重阳节后才乘驿返回温州。明英宗(1435年)即位后,黄淮再次入朝进香,五月初四(即黄淮生日)启程返温州。黄淮晚年居住于茶山南柳寿征庵达二十来年。正统十四年六月初三日,去世。谥文简、赠太保。赐葬南柳黄府山。[9]


IP属地:四川1楼2012-09-20 12:49回复
    著作
    黄淮学识深厚,其主要的文集被后人收录为《黄文简公介庵集》,共十一卷。其中包括《退直稿》、《入觐稿》、《省愆集》等,《省愆集》亦收录于清朝《四库全书》中。此外,永乐元年,其与解缙等奉敕撰《古今列女传》、《文献大成》、《历代名臣奏议》。永乐九年,奉命重修《明太祖实录》。宣德元年,奉明宣宗朱瞻基敕,担任总编纂修《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正统年间,曾主编《温州府志》。


    IP属地:四川2楼2012-09-20 12:49
    回复
      参考书目
      光绪九年癸未(1883)周缵卿重修《永嘉霞渡潭黄氏族谱·艺文》
      1930年南京国学图书馆影印《明实录》(第30~200册)
      参考文献
      ^ 《明史》(卷147):“黄淮,字宗豫,永嘉人。父性,方国珍据温州,遁迹避伪命。淮举洪武末进士,授中书舍人。”
      ^ 《明史》(卷147):“成祖即位,召对称旨,命与解缙常立御榻左,备顾问。或至夜分,帝就寝,犹赐坐榻前语,机密重务悉预闻。”
      ^ 《明史》(卷147):“既而与缙等六人并直文渊阁,改翰林编修,进侍读。议立太子,淮请立嫡以长。太子立,迁左庶子兼侍读。”
      ^ 《明史》(卷147):“淮性明果,达于治体。永乐中,长沙妖人李法良反。仁宗方监国,命丰城侯李彬讨之。汉王忌太子有功,诡言彬不可用。淮曰:“彬,老将,必能灭贼,愿急遣。”彬卒擒法良。”
      ^ 《明史》(卷147):“又时有告党逆者。淮言于帝曰:“洪武末年已有敕禁,不宜复理。”吏部追论“靖难”兵起时,南人官北地不即归附者,当编戍。淮曰:“如是,恐示人不广。”帝皆从之。阿鲁台归款,请得役属吐蕃诸部。求朝廷刻金作誓词,磨其金酒中,饮诸酋长以盟。众议欲许之。淮曰:“彼势分则易制,一则难图矣。”帝顾左右曰:“黄淮论事,如立高冈,无远不见。””
      ^ 《明史》(卷147):“永乐五年,解缙黜,淮进右春坊大学士。明年与胡广、金幼孜、杨荣、杨士奇同辅导太孙。七年,帝北巡,命淮及蹇义、金忠、杨士奇辅皇太子监国。十一年,再北巡,仍留守。明年,帝征瓦剌还,太子遣使迎稍缓,帝重入高煦谮,悉征东宫官属下诏狱,淮及杨溥、金问皆坐系十年。”
      ^ 《四库全书总目》:“此集乃其系狱时所作,故以“省愆”为名。(黄淮)当患难幽忧之日,而和平温厚无所怨尤,可谓不失风人之旨。”
      ^ 《明史》(卷147):“仁宗即位,复官。寻擢为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与杨荣、金幼孜、杨士奇同掌内制〔制〕。丁母忧,乞终制。不许。明年,进少保、户部尚书,兼大学士如故。仁宗崩,太子在南京。汉王久蓄异志,中外疑惧,淮忧危呕血。宣德元年,帝亲征乐安,命淮居守。”
      ^ 《明史》(卷147):“明年以疾乞休,许之。父性年九十,奉养甚欢。及性卒,赐葬祭,淮诣阙谢。值灯时,赐游西苑,诏乘肩舆登万岁山。命主会试,比辞归,饯之太液池,帝为长歌送之,且曰:“朕生日,卿其复来。”明年入贺。英宗立,再入朝。正统十四年六月卒。年八十三,谥文简。”


      IP属地:四川3楼2012-09-20 12: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