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hhwll吧 关注:2贴子:2,044
  • 0回复贴,共1

美丽的谎言和美丽的误读----再谈《侍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美丽的谎言和美丽的误读----再谈《侍读》 
 
 
      在《<侍读>之惑》一文中,我说出了我对《侍读》一文的疑惑以及在解惑过程中的一点收获。经过进一步的探索我有个初步的结论,对曾点理想的主流解读和认同不过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和美丽的误读。
 
      孔子问学生的志向,为了营造宽松和谐的聊天氛围,指定曾点在一旁弹瑟。子路、冉有、公西华都根据各自的实际才能答其所问谈了各自的志向,孔子对子路哂之,对另外两个不置可否。待三人说完,孔子才叫曾点谈。曾点的志向不在从政和外交,“异乎三子”,在孔子再次要求下才说出如下一番话来:“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风乎舞雩?,咏而归。”王充对这段话的解读有理有据,无非就是主持求雨的仪式而已。曾点对求雨仪式绘声绘色的描述深得痛感礼崩乐坏以复礼为自任的孔子的赞赏,如此而已。学识渊博的朱熹应该知道王充的解读,但王充的解读显然不合朱熹拔高孔子的需要,于是便敷衍出了所谓的曾点境界。曾点境界于朱熹而言是有意编造的美丽的谎言,对普通读者则是在朱熹误导下的美丽的误读,因为从字面上来说的确说得通。曾点洒脱论或曾点境界论与生活实际的矛盾我在《<侍读>之惑》一文中已经指出。现在补充一个列儒都不否认的史料。曾点的儿子曾参一次在地里劳动时不小心弄断一根瓜秧,曾点气愤地抡起大棒就打,竟把曾参打得昏死过去,这会是一个洒脱的携朋将雏去嬉游的人吗?曾点的后妻虐待曾参,曾点自己随意殴打子女,是一个连创建和谐家庭的能力都不够的人。半个政治家的孔子本人在政治上都到处碰壁如丧之犬,怎么会指望没有什么政治才能的曾点的治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社会呢? 
 



1楼2007-04-04 12:3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