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志三十一·地理五》载“广济有铁”,失实;因为今武穴境包括邻近都无铁矿,且未见过有开发铁矿的场址。本境虽不产铁,但本境确有一处名叫“铁石墩”地名,有数处占地以平方公里计的冶铁工场遗址。早些年,发掘出了成吨重的废铁块,还出土了用于运送矿石的已经碳化的木桅杆和船身,可以想见其时冶铁炼钢所具的规模。《唐书》记“广济有铁(矿)”虽属失实,但说明地点“铁石墩”有冶铁史,且在唐代时就属于远古遗迹,不然就不会传出“广济有铁”的讹言。古书《禹贡》里首先出现了銕(古铁字)和镂(可以镂刻的铁?)为东夷贡物的记载,也与有渊源。以上资料足资证明:武穴古先民有过大规模甚至是产业化烘炉冶炼的经历,对中华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此亦不可瘗没无闻于世,笔者有《先行世界千年的中华銕楚炼钢术》述其事。
从行政区划说,历史上虽曾有无数次变更,从最新纪录,到了民国元年(1912年),江西省德化县更名“九江”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划九江县城关命名为“浔阳镇”,为特种甲级镇后,其“寻阳”一名,才最终公认是江南所专有。但从地名原由来说,据顾祖禹(1631-1692)《读史方舆纪要·卷76》曾提到:武穴市田家镇顺长江下游北岸,曾有“浔阳镇”、“浔水镇”等古地名记载,可知这“寻阳”两字,古在长江之北。后来因为发生海水南浸,加上彭蠡泽水域沧桑巨变,浔阳九派变徙不定,汉立的寻阳县由长江北移到长江以南后,寻阳之名如顾祖禹所说的,才逐渐“江北晦、江南著”的。这期间寻阳几千年的历史空白,还有同样长的一段历史,要由后人补写。补写的主脚,则非武穴莫属。
从行政区划说,历史上虽曾有无数次变更,从最新纪录,到了民国元年(1912年),江西省德化县更名“九江”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划九江县城关命名为“浔阳镇”,为特种甲级镇后,其“寻阳”一名,才最终公认是江南所专有。但从地名原由来说,据顾祖禹(1631-1692)《读史方舆纪要·卷76》曾提到:武穴市田家镇顺长江下游北岸,曾有“浔阳镇”、“浔水镇”等古地名记载,可知这“寻阳”两字,古在长江之北。后来因为发生海水南浸,加上彭蠡泽水域沧桑巨变,浔阳九派变徙不定,汉立的寻阳县由长江北移到长江以南后,寻阳之名如顾祖禹所说的,才逐渐“江北晦、江南著”的。这期间寻阳几千年的历史空白,还有同样长的一段历史,要由后人补写。补写的主脚,则非武穴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