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ft2吧 关注:222贴子:4,291
  • 16回复贴,共1

【left2】日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老子好不容易深夜找出来你们就顶下不会死!!!


1楼2012-09-24 02:20回复
    好吧 我看不懂 还有一篇


    3楼2012-09-24 02:22
    回复

      人在自我困顿或者目部混浊的时候总想找寻证明自我的事物。哪怕只有一瞬。于是如此循环往复,循环往复。一如初冬杏叶簌簌下串。
      我们早便明了情缘太浅,或说世事太深,迟早要负了时间。也如我的莽撞于与你的突然。或者说我们的习惯。
      之后,我们依然有我们忙碌的生活。逃避或者说掩盖,才是我的本意。我不敢想你为何为何,现今又如何如何。也不会问你过得怎样。百般的一切,我都宁愿选择抑制与模糊。像是你晕开了光却不知光是何情状。
      我们都明白每段历史背后都有它的不堪,也懂疲倦之后便想要歇止。好像我们都明白,又都觉得悲观。于是于是这便是生活。
      那个以梦为马的诗人他说: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每每如此为何我不经意想起你,好像带着海风的腥味。
      天下无不散筵席,总有一别。过后愿是风和日丽的晴朗。
      很久之前想写信给你,还是作罢。当我开始怀念岁月的时候,也希望你会记得我。


      4楼2012-09-24 02:23
      回复

        太多我无法理解的事。
        宇宙有它的逻辑,行星,星云,星系有它们运动的方向年限和时间,同样,它们也会衰变,恒星会变成白矮星变成无限小的质核,所有粒子在比尘埃还小许多倍的环境里和尘埃一样四散,这又好像头顶熠熠旋转的星辰。我们会衰变,但我们,但我们的思想有的时候没有逻辑,变得无法言语,变得狂躁慌乱,还有变得迷惘无措。
        你可以说,我们作为宇宙的一份子,沧海一粟,没有逻辑到令人惊异。为什么我们会变得如此怪异,变得与世界格格不入,与创造我们的空间方枘圆凿,也变得孤独。
        而孤独又变得难以言述,有些时候它像一座花园,有些时候它反过来又像宇宙,无端无尽,大的呼吸也困惑。所以我们需要反抗孤独的容器,它好像是相伴,相知,相爱之类的东西有些像婚姻,又好像不是,它有藏匿着情欲,躁动,莽撞的波涛,有的时候深如大海,末过你脑海里的湛蓝。
        追求这些是我们的权利,追求快慰感,存在感,幸福,快乐是生活的行动力,可为什么我们又显得自私卑劣?我们在试图互相抚慰的时候显得义正言辞,而事实上很快便被事物稀少的选择性所迷惑,显得无所适从甚至倦怠,我们难以了解珍惜,即便它和挥霍是一个道理。往往我们表现的熟视无睹,考虑着世界上所有的可行性为借口为寄托变得可笑。
        假如说追求幸福,快乐是件无可厚非的正确的符合道义的事,而自私卑劣则是该摈除的,是罪恶的,是不正确的,非道义的事。但往往两者是叠加的,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否认得到的每一份幸福和快乐的来源是满足于自身的愿望也好欲望也好,是满足于自身脑海里的某件想法,是满足于自己的,是自私的。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自私的,无论用什么理由为它辩解,永远无法否认它的自我既得属性,和逃避孤独一样,它以一种看似光明合理光辉灿然的方式掩藏着我们的无知鄙俗。这看似不可能的组合,事实上它就这么存在了。
        那到底是为什么?
        真他么操蛋啊哈哈哈。
        书上说重力和时间的关系告诉我们高处的时间要比低处快几千分之一秒,也就是说我在你们都处在高楼时的街道上,才能明白这些事,用错开的时间差。
        看上去很好


        5楼2012-09-24 02:52
        回复
          努力加餐饭
          以前读古诗的时候,总是看到诗中劝慰多吃饭的句子,最有名的是: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还有一句便是:努力加餐饭。拆来看显得稀疏平常,不过对他人或自己的一席耳旁风:出门在外,多吃点才好。但平常句前后总是并着怀有深情的思念句:“弃捐勿复道”,要么是“世缘久崎岖”,都是形容枯槁后思念无止的慰藉。再看看前文更是寂寥怅然满满一纸的冷雨絮念。这样的铺垫下“多吃饭”便显得尤为温情与珍重,甚至可以看作逼至无言无绪无情最后一刻的爆发——后来连想的气力也不曾有了。由凛冽戛然而止到旭暖,温情都是要扯到食物上的。
          立春的春卷,夏至的面,寒露的芝麻,平浅食物让我们忆起时节。四季鲜蔬不尽相同,好像吃着吃着就能知道时节变换相至,吃着吃着就感到生活二字的真实可感。小的时调皮而挑食,肥肉厚食的菜总一顿就腻,任凭哄骗威慑也不听劝。这时候我奶奶便会抓一把刚洗净的嫩荠菜,切落些鲜笋,加把细盐用开水一氽就捞放在浅口碗里,碗未放平我早已提着凳子跑进厨房。还没完,再取些年糕,点起油,加入掠过水的荠菜与笋芽,大火快炒,等油香与荠菜的清气一并溢出,年糕滋滋作响,再碗点盐就乘出一旁,那时我的手早已握在略有焦香的年糕块上。以至今日,再遇上那些梭子蟹,龙虾肉,甚至乳酪芝士百般糊弄的年糕,打心底总是略略的无奈的。
          粳米,荞麦,青稞,无论南缘北方或是平地高原,这些粗略主食带来的果腹感令人欢愉与想念,而这里的想念绝非仅有胃的饱足,它是充斥在记忆末梢温情那一段的饱足,是质朴原始的满足,那是在吃蟹黄双笋或是罐煨燕窝这些雕琢堆砌、名目繁多的菜令时不曾有的。这些粗略的情怀与滋味一旦伯仲难分,就径直构成了思念。也在记忆里逐渐生成一种莫名的支撑力,这确实是令我们骄傲的地方,我们从食物中获取的力量,如面对一片晨暮之海,它初生的阳光与海水构建着我们身上满是盐味的躯体,奔腾着的血流和跃动着的心脏。这正是我们获取与发散能量的所在,我们如此爱惜它们以至于只在对爱的人面前显露出来,告诉他们这样的秘密与初衷,告诉他们最初的最近的力量,也同时宽慰着我们煎熬思念的心。
          温情都是要扯到食物上的。一旦提到了食物,尤为是家常,记忆里的情感便无法抑制的先后跃出,起初是隐忍无声的默默感怀,到了后来便是艰苦卓绝的焦虑思念,对食物的情感从自我果腹已到了念及他人,在我们喷薄而出,澎湃汹涌的情感面前,在打电话敲字节的聊天途中,我们仍需要假装镇定地平淡地对他们说:记得多吃饭。
          细细一想,千万年来,“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这样的情节确实从未停止过。


          7楼2012-09-24 03:04
          回复
            果断继续求出处


            8楼2012-09-24 13:33
            回复
              我在豆瓣看见过


              9楼2012-09-24 19:02
              收起回复
                求手机呜呜呜呜
                保证不骚扰 只是很喜欢。。。


                IP属地:浙江10楼2013-01-21 17:52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9-01 22: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