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栏吧 关注:1,237贴子:26,139
  • 1回复贴,共1

当代诗歌欣赏(8)抗拒与接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诗 人:唐丹鸿
诗 作:《向日葵》
推 荐 人:周瓒
推荐理由:
向日葵
唐丹鸿
我要撇开那甲乙的双腿不谈
你聪明的体温才是火灾的朋友
你啊,我的狂笑宝贝
长着骏马体魄的向阳葵
你像扑鼻的香皂那样滑倒了我整个人
我要撇开那紧跟着红色的黄色不谈
既然眉毛下的指南针已对你盯梢
你啊,美女们的美女长
一格又一格怀孕的望远镜
如果你是葵花,我肯定就是向日
我要撇开那初恋的黑暗鼻音不谈
高大的脸庞回绝追求者的洗脸水
要不然矮子怎么在跑道失血
金色的袜子还挟在腋下,你啊,你
你像无情的电车那样吻着我的手
抗拒与接纳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诗人的任务好像就是离经叛道。他或者她,一直试图用语言来改变语言,试图用自己观看世界的方式来改变读者的观看方式。从这种意义上来理解,诗人似乎长期活跃在一个矛盾和挣扎的过程里,一方面挣扎于自己对世界的双重甚至多重立场里的选择,另一方面,又不断的要和读者发来的反馈和抗拒做矛和盾的交锋。很显然,这是一个充满了梦幻和刺激的探险之路,也是一条不断反抗又不断试图和解的暧昧之路。
  唐丹鸿的《向日葵》(1994)似乎正是这样一件作品。不管是浮光掠影的第一次阅读,还是沉静下来仔细解读分析其他技术层面的精读,我都发现,作者似乎并不很在意向日葵本来是什么样的曾经是什么样的(尽管那些隐喻、夸张、转喻等等技术手法下面,我们依然看的到原型。),她转而把视线和角度放在了人与事物、环境和世界之间的关系上面。我当然不想简单的对等翻译出“长着骏马体魄的向阳葵”是什么,或者“金色的袜子”、“无情的电车”等等意象的具体所指,那是毫无意义且笨拙无用的对诗的伤害性理解。我觉得阅读这样一首当代诗歌,你只需要去体验字句之间那些如流星般闪电划过的感觉就足够了。而这种感觉,可能仅仅是因为“如果你是葵花,我肯定就是向日”这样一句诗,或者,是另一句。
  这是一种幸福的感觉,像童年时在严冬紧紧搂住自己的热水袋。在貌似被打乱的词语关系中,世界呈现出另外一种“真实”。而其实这个世界本来就是混乱叠加之上的真实,你没有办法也不可能抛弃这个世界而只想单纯的另一个世界。所以从“幸福的感觉”这个角度来看,回到事物本身,对真实世界的存在实在是一句空话。
  当然,在诗言诗。不管是“去魅”还是“复魅”,当我们企图完全用体验传统诗歌的感觉来体验当代诗歌,比如唐丹鸿的《向日葵》,那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当然老的方式并未消失)。诗似乎自我生长出了另一种新的体验方式,既在这个世界,又不在这个世界,它需要你用一种抽象的,活的,无话可说的方式来重新触摸事物之魂。
  这有点像佛教中的转世之说,诗已经失去了当下的所指,但仍然联系着诗的前生。
作者简介:唐丹鸿,1965年生于成都,毕业于四川大学图书情报系,1991年在华西医科大学图书馆工作,同年辞职。80年代开始写作,90年代中国女性诗歌的代表之一,获首届“刘丽安诗歌奖”。1994年开办卡夫卡书店。1997年开始从事电视独立制作编导工作。1998拍摄有关17世葛玛巴和他的僧侣们的日常生活的纪录片《在楚布寺》。1999年拍摄纪录片《降神者尼玛》《在轮回之门》《扎西卡》等,2000年拍摄试验性文化心理探索片《夜莺不是唯一的歌喉》。同年策划开办“卡夫卡书店”文化网站。现居以色列特拉维夫。



IP属地:四川1楼2012-09-24 11:31回复
    还好


    2楼2012-09-30 14: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