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人:弥赛亚
诗 作:《那春天》
推 荐 人:小引
推荐理由:腐朽的贵族气息,闪耀着流水的光芒。
那春天
午后的玻璃
闪耀着流水的光芒
那棉花,朝生暮死
那温暖的浆果
总是过早地柔软、腐烂
少年一觉醒来
早生华发
朋友啊,你有滚烫而痛苦的幻想
我有一件旧事
想和你分享
2005.6.13
闪耀着流水的光芒
我一直想了解,弥赛亚创作这首诗时在想什么。在我看来,任何一个对诗的评论,当然应该顺着诗人创作的思考去思考。换句话说,诗人思考的问题,也正是评论所要思考的。我肯定不能用我习惯性的观念去套用诗这个新的事实,恰恰相反的是,我努力想做的是就是放下这些东西,让一首诗来扰乱我,改变我,重新塑造我的心灵和我的感受力。
我很喜欢弥赛亚的短诗,他的短诗大都散发着腐朽的贵族气息。而这种气息,在现在的汉语诗歌中,已经越来越少见了。比如这首《那春天》里面选取的词汇,玻璃、流水、棉花、浆果、少年、幻想、旧事。虽然大多是具象的,但整体读完之后,却又是抽象的感受。这具象和抽象之间的落差,顿让我生出一丝幻灭感。
更为有趣的是,在这首短诗中,弥赛亚在前半部分渲染了大量的场景,而他设计的少年,或许是自己过去的一个影子,在场景背后隐约出现。这似乎颠倒了传统舞台设计的潜规则,把布景放在了前台,而人物和对话,自然消隐在了后面。读者在不知觉中被这些前台的布景吸引,诱惑,入了他精心设计的陷阱。
而这陷阱的成功,首先得力于它抓住了“日常/神奇”的互动互变的暧昧感觉。你如果想动用什么理论和概念把弥赛亚的这首诗解释成什么固定的情感和观念,肯定是一个无趣也并不高明的做法。换个说法,诗,它已经在那里了,它已经是一个完成了的事实,它本身就已经是一个事物而不是事物的表现,它并不需要我们多余的话来继续完成它。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首漂亮的短诗可能并不是想对什么东西进行表现。因为,它自己创造了一个新的可能世界,它如流水般闪耀着流水的光芒。
作者简介:弥赛亚,1973年11月出生于四川广安。目前在广安市电视台工作。诗歌《烹饪》获2000年《榕树下》第二届网文大赛现代诗歌奖,同年获<鲜网>编辑分类大奖。诗歌《玷污》获2004年全国巨龙杯文学赛优秀诗歌奖。诗歌《大马士革》获《天涯》短信文学优秀诗歌奖。作品散见于《诗选刊》、《诗歌月刊》、《星星》、《或者》、《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刊物。入选《2004—2005中国新诗年鉴》。出版诗集《太平广记》。
诗 作:《那春天》
推 荐 人:小引
推荐理由:腐朽的贵族气息,闪耀着流水的光芒。
那春天
午后的玻璃
闪耀着流水的光芒
那棉花,朝生暮死
那温暖的浆果
总是过早地柔软、腐烂
少年一觉醒来
早生华发
朋友啊,你有滚烫而痛苦的幻想
我有一件旧事
想和你分享
2005.6.13
闪耀着流水的光芒
我一直想了解,弥赛亚创作这首诗时在想什么。在我看来,任何一个对诗的评论,当然应该顺着诗人创作的思考去思考。换句话说,诗人思考的问题,也正是评论所要思考的。我肯定不能用我习惯性的观念去套用诗这个新的事实,恰恰相反的是,我努力想做的是就是放下这些东西,让一首诗来扰乱我,改变我,重新塑造我的心灵和我的感受力。
我很喜欢弥赛亚的短诗,他的短诗大都散发着腐朽的贵族气息。而这种气息,在现在的汉语诗歌中,已经越来越少见了。比如这首《那春天》里面选取的词汇,玻璃、流水、棉花、浆果、少年、幻想、旧事。虽然大多是具象的,但整体读完之后,却又是抽象的感受。这具象和抽象之间的落差,顿让我生出一丝幻灭感。
更为有趣的是,在这首短诗中,弥赛亚在前半部分渲染了大量的场景,而他设计的少年,或许是自己过去的一个影子,在场景背后隐约出现。这似乎颠倒了传统舞台设计的潜规则,把布景放在了前台,而人物和对话,自然消隐在了后面。读者在不知觉中被这些前台的布景吸引,诱惑,入了他精心设计的陷阱。
而这陷阱的成功,首先得力于它抓住了“日常/神奇”的互动互变的暧昧感觉。你如果想动用什么理论和概念把弥赛亚的这首诗解释成什么固定的情感和观念,肯定是一个无趣也并不高明的做法。换个说法,诗,它已经在那里了,它已经是一个完成了的事实,它本身就已经是一个事物而不是事物的表现,它并不需要我们多余的话来继续完成它。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首漂亮的短诗可能并不是想对什么东西进行表现。因为,它自己创造了一个新的可能世界,它如流水般闪耀着流水的光芒。
作者简介:弥赛亚,1973年11月出生于四川广安。目前在广安市电视台工作。诗歌《烹饪》获2000年《榕树下》第二届网文大赛现代诗歌奖,同年获<鲜网>编辑分类大奖。诗歌《玷污》获2004年全国巨龙杯文学赛优秀诗歌奖。诗歌《大马士革》获《天涯》短信文学优秀诗歌奖。作品散见于《诗选刊》、《诗歌月刊》、《星星》、《或者》、《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刊物。入选《2004—2005中国新诗年鉴》。出版诗集《太平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