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印象吧 关注:78贴子:1,110
  • 10回复贴,共1

2011年舒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1年,舒城县上下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工业化核心战略、招商引资主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牢牢把握融入省会经济圈、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促进大别山**老区又好又快发展等重大机遇,大力推进四个“三年行动计划”和九大重点工程,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全县紧紧抓住国家宏观政策有利时机和“一圈一带一区”战略机遇,主动融入、积极进取、乘势而上,推动了全县经济平衡较快发展。据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实现113.2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0.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7.4亿元,分别增长4.7%、22.2%和8.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23.54∶41.32∶35.14,调整为22.11∶44.84∶33.05,第二产业提高了3.52个百分点。按人口平均计算,人均GDP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1321元,比上年增加1735元。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59.2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39.06万人;第二产业12.89万人;第三产业7.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




IP属地:上海1楼2012-09-24 12:54回复

    二、农 业
    2011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9471万元,同比增长4.6%。其中农业206367万元,增长3.0%;林业42761万元,增长32.3%;牧业124759万元,增长0.9%;渔业46264万元,增长3.1%;农林牧渔服务业19320万元,增长6.8%。粮食生产连续八年丰收。粮食播种面积62899公顷,增长1.5%;产量424433吨,增长3.5%。其中夏收粮食播种面积9582公顷,增长10.9%;总产43129吨,增长2.1%。全县油料播种面积19416公顷、产量35052吨,分别下降2.4%、0.1%。全县蔬菜播种面积11704公顷,同比增长0.1%;产量299282吨,同比增长2.8%。
    全年生猪出栏21.1万头、存栏14.1万头,分别增长0.8%、1.9%;家禽全年饲养量2329万只,增长0.8%。全年累计实现肉类总产量44927吨,增长1.2%。水产品养殖面积7676公顷,增长0.2%;产量34500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推广超级稻22.5万亩,建成2个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区、1个万亩油菜高产示范区。培育2个蔬菜和茶叶标准园。改造油茶低产林3万亩,新造油茶林3.2万亩,全县油茶面积发展到18万亩。全年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市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21家,其中省级17家,市级42家。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3家,其中省级14家、市级9家。规模化养殖比重达80%以上。
    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72.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2%。农用拖拉机13766台,增长8.7%;农用运输车4956辆。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3万吨,增长0.9%。乡、村办水电站31个,装机容量7.1万千瓦,发电量1777万千瓦时。有效灌溉面积42160公顷,新增140公顷。机电排灌面积10310公顷。

    


    IP属地:上海2楼2012-09-24 12:54
    回复

      三、工业、建筑业
      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53344万元,同比增长28.5%。规模企业用电量18696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32.3%。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1402432万元,同比增长58.7%。其中新增企业实现产值85267万元。重工业完成增加值80350万元,增长32.4%;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72994万元,增长27.4%。全县20个重点行业中有19个行业产值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饮料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速超过80%,分别增长179.0%、157.6%、134.4%、120.9%、90.3%、83.9%。多数工业产品产量如淀粉及淀粉制品、商品混凝土、精制茶、硬脂酸等产品同比增幅超过65%。淀粉及淀粉制品,产量达58654吨,增长131.1%;商品混凝土,产量133275立方米,增长113.9%;精制茶11170吨,增长93.6%;硬脂酸1252吨,增长69.2%。

      


      IP属地:上海3楼2012-09-24 12:55
      回复

        2011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达到114.9亿元,比上年增长39.5%;实现利润3.8亿元,增长31%;实现利税7.5亿元,增长30.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51.6%,比上年提高35.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销售产值138.7亿元,增长59.6%。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7.9亿元,比上年增长1.4%。资质等级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建筑业总产值49.53亿元,比上年增长21.4%。


        IP属地:上海4楼2012-09-24 12:55
        回复
          五、贸易、旅游业
          201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1486.8万元,同比增长18.3%。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6816.8万元,同比增长34.7%。
          全县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76958.9万元,同比增长17.5%。其中,批发业零售额17985.6万元,零售业零售额358973.3万元。全县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4527.9万元,同比增长26.3%,其中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9218.4万元,同比增长25%。
          全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法人企业29家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0755.8万元,同比增长44.9%。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1.8%,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56.1%,烟酒类增长55.6%,家具类增长30.0%。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建设加快,新增农家店80个,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7个、村级综合服务社63个。全县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0多万台(件),销售金额累计达2亿多元。
          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为1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旅游综合收入达到9.5亿元,增长15%。
          全县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383万美元,同比增长69.7%。其中出口7312万美元,同比增长68.4%。


          IP属地:上海6楼2012-09-24 12:56
          回复
            六、交通运输、邮电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5.7亿元,比上年增长9%。全县境内公路里程2262公里,高速公路6.8公里。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4.1万辆,比上年增长20.8%。其中个人汽车3.8万辆,增长22.5%。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3亿元;邮政业务总量3910万元。年末本地电话用户12.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5.4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3.5万户。


            IP属地:上海7楼2012-09-24 12:57
            回复



              IP属地:上海9楼2012-09-24 13:00
              回复



                IP属地:上海10楼2012-09-24 13:00
                回复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1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000236人,男性519861人,女性480375人。其中18岁以下173893人,60岁以上160732人。
                  全年非私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4306元,增长1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818元,增长20.7%。居民储蓄存款1003611万元,增长22.3%。
                  年末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329人、20200人、36600人。城镇医保参保人数10.05万人。全面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登记参保58万人。全县农村低保户保障人数35060人,发放补助资金3359万元。农村“五保户”10163人,发放补助资金1613万元。为2257户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资金417万元。


                  IP属地:上海11楼2012-09-24 13:01
                  回复
                    十、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全县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70%。年末全县已累计建成全国环境优美镇(国家级生态镇)4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8个和28个省市级生态乡村。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67起,死亡32人,伤95人。全年发生交通事故88起。刑事案件立案数1435件。民事案件发案数2600件。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县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为初步核算数,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计算。
                    3、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


                    IP属地:上海12楼2012-09-24 13:01
                    回复
                      让大家先聪明起来。


                      13楼2017-02-19 15: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