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澄庆对吴莫愁的偏爱正像是刘欢对吉克隽逸的眷顾,4位导师心中都有个他或她。当《中国好声音》从盲选时导师的I WANT YOU变为媒体评委黑红牌后,这场导师个人好恶与媒体审美间的伯仲日渐趋于白热化。庾澄庆将心中的重宝压在了吴莫愁身上,那份可以摧毁一切“现代审美”的声音,使他坚信那个曾经与父亲开着演艺大篷车的姑娘是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最独一无二的奇葩。 在好声音与好故事并存的的一场全民秀中,吴莫愁在花边新闻上确实与同期学院学员徐海星相距甚远。但并无法阻止其用夸张表情、另类的演唱方式被观众熟知。这也使得同样行事乖张另类的庾澄庆从一开始就对吴莫愁赞许有加,但这种喜爱令混迹“主流歌唱界”的刘欢的眼神中写满不解和疑惑。 打小,习惯了每天课间做整齐的广播体操,在一片沉寂的默许中不能有个响屁,否则别人会认为你是只特立独行的猪,这或许是对主流群体的夸张看法。然而,当这个东北女孩开口唱歌时,强势到电视机前的小孩可以被吓哭。声音之外,刘欢纠正吴莫愁的咬文嚼字,也是合理合规的,毕竟唱的不是东北二人转,不应该有个大舌头和浓重的口音,应该倾向于大多数观众的“练耳”基础,发音也不应是卷起舌头搅拌着口水的含糊莫辨。或许是学院派导师不懂东北二人转的风情,但你也很难将吴莫愁夸张的表演归纳到某种风格中去。当找寻声音之外的个性独特与大众审美标准成为两个对立面。似乎那年中性成风的“超女”和阳刚匮乏的“快男”们又重新归来,一片争议与不解伴随而至。 吴莫愁的独特是需要时间来证明的,正如真理是在不断的二次否定中重建。或许这个枯燥的时代需要不一样的调调和样式,如果连家里的马桶都一个牌子,那生活岂不乏味到连蹲坑都变得没有感觉。因此吴莫愁的出现是对常规的打破,在庾澄庆心中歌者最高的境界不是彪高音,也不是温婉动情,而是一种基于破坏的再创造。 庾澄庆选择吴莫愁比刘欢义无反顾推送吉克隽逸仍要多出勇气,这样的果敢若失败便会遭来质疑与讨伐。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吴莫愁这把丘比特之箭深深射在庾澄庆心上,以致在与“灵魂歌者”王韵壹、以及金池的保送阶段中,吴莫愁在不占据任何优势的情况下被保送到下一轮。这种寄予厚望的重托,让吴莫愁在终极对抗中点燃了自己的小宇宙,对于庾澄庆来说,吴莫愁可以不美丽可以吐字不清,甚至会有“扭曲狰狞”的面孔,但她对于《中国好声音》来说的确是最独一无二的。之余是否能在选秀之后成功打入并扎根音乐市场,这则需要更广泛的公众和商业环境的验证了。对此,恐怕吴莫愁本人要比庾澄庆更加忐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