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苑绮葩吧 关注:2贴子:279
  • 11回复贴,共1

女词人 === 李清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轻描淡写背后的悲凉——品味易安词  
   细数易安极负盛誉的词句,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之类。这些皆是愁,却皆是“闲愁”“轻愁”。即令那传颂千古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我看来,也并非最痛。因为,最痛的,是道不出的。能道出的,至少还不至于撕心裂胆。 

  易安词,令我读来肝胆俱碎的,只有一首《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此词下阙犹催人泪下: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风雨催衬千行泪,却不是“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梧桐雨,亦不是“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的芭蕉夜雨,而仅仅是微微的风、疏落的雨。真正的痛断肝肠,并不需那些凄风苦雨惊雷滚滚去做陪衬。真正的肺腑之痛,只有自己能懂,那是内伤,伤人于无形,它不会使人立即毙命,它是一种慢性的毒药,慢慢地一点一点在体内发挥作用,时时刻刻绞痛着五脏六腑,那痛是渐渐蔓延的,是与日俱增的,是丝丝缕缕的牵心挂肚的。受了这种伤的人,不会惊天动地捶胸顿足地哀哭。他们是安静的,安静地默默承受着内伤所带来的剧痛,他们目光呆滞、面无表情,他们痛得麻木了,痛得不知道什么是痛了。 

  易安便是受了这样的伤,在这样轻风细雨的天气,默然独坐,无一语,泪千行。那泪也当是默默流淌的,悄无声息的,一行行,顺面颊滑落,留下一道道泪痕,却不必擦拭,那一行行泪便是她心底一道道伤,伤永不能愈,泪永不能干。雨疏疏斜斜下,泪点点滴滴落。不知雨为何下,也已不知泪为何流,痛到深处,痛本身已成为了痛的理由,痛,也可成为一种习惯。 

  就这样,泪随雨流,雨伴泪落;就这样,不知坐了多久。 

  独坐,无人伴。这种孤寂凄寒,不是“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的春思,也不是“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的叹恨。无人到、无人伴,这不是暂时的无人,而是永久的无人。她的心,永久的空了;她的魂,永久的失了;她的情,永久的断了。无人,人何处?不是“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归来路,已断了,生死隔幽冥。她唯一的知音,舍她去了。更兼国仇家很,朝廷偏安,她欲诉无人,欲哭无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她的伤,无人来抚慰了,她的愁,无人来分担了,她的怒她的愤她的恨,也无人可倾吐了。她连一丝的片刻的慰藉也不能得到了。“肠断与谁同倚?”她四顾茫茫,茫茫失所依。当有多么深刻入骨的痛,才道得出这样凄楚的话语。“一支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她痛得木然了,她痛得错乱了,她看到了她爱的梅,她要送她的知己。但她蓦然惊觉,人已不在了,人间天上无从寄。词至此戛然而止,余韵不绝。 

  “一支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这不过是轻轻道出,语调轻得宛如一声叹息。我似乎看到了那个憔悴不堪的她,木然地跌坐在了榻上,梅花一支脱手而落,哀怨地斜躺在她的裙边。那梅,已失了存在的意义,只因,它不能被送出了,那个能赏它爱它之人已逝。易安如梅,梅如易安,一般儿憔悴,两处飘零。 

  我蓦然又想到了易安的令一首词中的一句“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这也当是南渡后之作,一样是举重若轻。那花蕊,当是她所心爱的,她却挨着时光去“挼”去“捻”去摧残,这是词人内心无边悲苦巨大伤痛的外化。我们大多数人都当有这样的心路,当我们处于极度痛苦,急需找一个发泄点的情形下,所做的反应常常不是能减轻痛苦的举动,而是相反的,一个增加自己内心的痛的行为,而在做这样的行为过程中,我们愈更心痛也愈更自怜却同时在自虐中奇怪的衍生出一种快意。(不知别人如何,但我确实是如此。)所以我一向极赞赏陈颖《人比黄花瘦》中的一个动作——即她的一切希望破灭后,担忧她那亲如骨血的《金石录》流于乱世难于保全,做出了要撕书的举动,但瞬间,却心痛地捧在心头,仰头闭目,悲戚无限。那要撕书的举动,便是她痛到深处所要做出的“一了百了”的一个反应。“挼”花蕊亦然,将美好的事物百般蹂躏的过程,也是她的心渐渐在滴血的过程,但她却不能停止,她竟是在细细品味和“享受”这种痛,她要痛个彻底。那花,也如她,她,也如花,她们一同在遭受着折磨,永无休止的折磨。她在“挼”花的同时,也当是在疯狂地疼惜着那花,但她却无能为力保全它,她处于这样极度的精神错乱矛盾中,行动亦不能完全受理智所支配。相信待那些花被她挼尽萎于尘埃但剩残根落瓣时,她定会痛不自禁,或许会捧起一捧,紧贴胸口,泪落如注。她倾注于花的情感,已非惯常的喜爱,她是将自己的精神与花的精神贯通,她将花比作自己,将自己比作花,同样的生不逢时,同样的历尽坎坷,于是,惺惺相惜同病相怜。 
 
 
  
 作者: 清月  2006-10-15 01:12   回复此发言    



1楼2007-04-09 18:04回复
    似这般最为深痛的感情,易安皆淡淡道出,没有渲染、没有铺陈、没有用典,也无绮丽的词藻,有的只是一腔热血、一片真情,她用心用血写出的文字,是最震撼人心不过。她的这些话,乍看来,皆寻常语。细体味,却有着极大的杀伤力,含着万般的苦。只有经过磨难的浸泡,才能写得来。 

     如这样轻描淡写下蕴含着无限沧桑悲凉哀苦的句子,还有“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她未说愁未道忧,甚至乍看起来,此句颇似自嘲之语,因如今风鬟雾鬓、不修边幅,故而干脆不要出去。又像是一句旷达的自我安慰之语,既然不愿出去,那就听听他人的笑语欢声好了。但实际上,这貌似信手拈来随口说出的词句,却有着千钧的沉重。她已没有了欢笑的心情,欢笑的能力,她的生活,只剩下了凄苦,帘儿下面,听他人欢笑,这是怎样的凄凉怎样的落魄怎样的孤寒,比“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更苦十分。然而这样一句,又与前面的《孤雁儿》是两种风格,这后面,更多的是蕴含一种苍凉感,全词回荡着萧然暮气


    2楼2007-04-09 18:05
    回复
      我读易安词,以上所举乃深撼我句。其他的,淡中含愁,平中见奇,但未达到如此伤心境界之句,也有一些。例如“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鹧鸪天》)“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蝶恋花》)这两句的感觉十分像,都是本来她心中愁烦已纷乱如麻,却故为旷达。有一句词恰可为她这种心绪做下诠释,即“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正因愁绪杂乱,无从梳理亦无从表达,故顾左右而言他,假意宽心,故作洒脱。如前一句,词的前半部分已流露出那种抑郁难舒的心绪(寒、霜、苦、酒阑、梦断、凄凉),但后面却转而说“莫负东篱菊蕊黄”,这是对愁闷的刻意回避,亦是自我安慰。但从这句自我安慰中,我们却能读出她隐藏于词句背后的不安和忧伤。为何言“莫负”菊花,因她心中深知那菊花终非长久存于世间之物,虽美好,却终要逝去。于是,她的那句“莫负”,表面看似是“及时行乐”的思想(实际上也确有这样的思想蕴含其中,但“及时行乐”也是为了麻木自己,故而用“醉生梦死”形容似乎倒更恰贴。可“醉生梦死”又似乎太过,所以不如说她要暂时逃避现实,躲到自我构筑的桃源中去,一如“归来”“易安”的寓意。),但她的潜意识层面当是存在着深切的恐慌,她怕美好的事物逝去,她担心着,究竟担心什么,我们可以理解为一切值得担心的——国、家、夫、金石书画、太平生活、安稳日子。她怕了,所以她宁愿时间凝固,一切停滞不前,她要赏菊,趁着菊未谢,趁着较为宁静的生活还未被完全打破,趁着对国家的期望没有全部落空,她要麻醉自己一下。后一句“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是她在上巳节召集亲族团聚而作,但江山已风雨飘摇,人心动荡,家忘人散,岂是“随意杯盘”便能称她“怀抱”的,她怀抱里有多少不甘多少不舍多少凄惨多少寂寥多少愤怨,岂是一旦可化解的。故而,这句,也是她故意为之的豁达。后面,她又轻轻叹道“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似乎是在劝自己莫插花,又是在劝花儿莫笑人,春将老、人将老,大概也不是表面的春去红颜逝,而是在叹这飘泊的岁月,这没落的王朝。易安在填词的时候,只是随意将所感写出罢了,并不会想到太多,但她的词出卖了她秘密,道出了她的思想,流露了她的心声,她潜意识层的一些秘不示人的想法,甚至或许她都没有明确意识到的一些思维碎片,都在词里有所反应。所以,有的时候,分析作品中所流露的作家的潜意识的确比分析他的意识更有趣也更有意义。


      3楼2007-04-09 18:06
      回复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前面提到过的,易安的千古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喜欢这首词的人不可计数,大家都赞叹她将愁苦写到了极致,但我却对这首词没有什么特别的钟爱。既然易安能大肆渲染吐露心中块垒,就说明她并未愁到痛不可言。这首词在感染力上,在我看来,无论如何也比不得《孤雁儿》和《永遇乐》。陈祖美的观点是此词当为其南渡前作品,这一点上,我亦有同感。虽然这首词的艺术成就相当高,写得亦悲苦万分、百转千回,但这种苦怎么品都觉得与《孤雁儿》《永遇乐》之类的苦不属同一类。不过,陈祖美说这是她婚姻不幸甚至是悲自己不育之作,我实在不敢苟同。抑或,此词也为南渡后作品,但实在应在我所提另外两首之前所做。当时她的处境,当还没有那么不堪。 

         如此絮絮写了一篇话,杂乱不成章,但确系有感而发。我惊叹于易安的轻描淡写中所蕴含的千万玄机,我叹她后期词作的举重若轻,看似浮言片语的一些词句,却深蕴着易安极大的哀愁和极深的感叹。 
         
         
         作者: 清月 2006-10-15 01:12   回复此发言


        4楼2007-04-09 18:07
        回复
          情到深处 无语 惟有泪千行 
           李清照或许就是这样一个失意的文人,青年是与丈夫赵明成的婚后感情甚笃,相亲相爱,有着共同的志向与情趣。在这期间也写了不少浓情蜜意的诗词,不仅将自己的才华一一展现,而且也反映出了一个小女人与丈夫甜蜜的生活。然而,当与丈夫因金兵入据中原而流寓南方,丈夫病死后,李清照犹如雨打浮萍一般,流落他乡,境遇甚是孤苦。从"挥金如雨"的名门王族,一下变为了"子姓寒微"的天涯沦落人;从吟风诵月、悠闲自得的贵族,一下又变为形影相吊、孤苦伶仃的"寡妇",这怎能不使她国难家仇一齐迸发。但李清照又并非只是个柔弱的小女子。她同鲁迅一样,虽不能在战场、官场上为百姓谋求幸福,却以笔代枪,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敢过江东。 
          李清照举出项羽的不肯"东渡",正是对畏缩怯懦、苟安逃命而"南渡"的高宗赵构等贪生怕死之徒的无情鞭笞和辛辣的讽刺,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精神溢于言表。如果说唐朝的武则天在统治阶级位女性树立的榜样,那么李清照就是在思想上为女性建立了更光辉的形象。而她这首诗又是洗净了儿女之气的慷慨之音,是以诗的形式以古喻今,抒发悲愤的政治情怀。 
          这么看来,李清照或许就更加悲情了!因为她不是男子,不能像李白、杜甫那样以酒来麻痹自己,不能有"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之词。只因--她是女人! 

          作者: 风铃香梦


          5楼2007-04-09 18:13
          回复
            再有就要说说李清照的诗了。 
            李清照的诗词风格的形成、演变发展的过程,正是因为国家,民族的沦丧,造成她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人生悲剧的过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诗也是我比较欣赏的,此词也正是李清照在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佳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了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很强的时代色彩,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不仅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怀和动荡不安的心境,也是我们不仅要随之一同叹气,一起落泪,因为这种愁、这种怨,只有在心里一点点去感受、去品味。 
            说道这种愁情又不禁使我想到了南唐李后主--李煜。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同样姓李,同样是前半生风光一时,同样是在国破家亡的境遇中写下了千古佳句,孤苦一人真的是唯有寄情于诗作。然而正如我文章开头所写,在痛苦中回忆过去的快乐会使人愈加痛苦。二人皆是由乐而转悲,由悲到愁,用李清照的词说就是"怎一个愁字了得"!虽然李清照与李煜愁情相似,但清照又更显凄凉。只因--她是女人! 
            "愁"字,孕育了无数的诗人、词人,留下了千古的绝唱。 
            李清照的命运是可悲的,虽然她面对国家的兴旺,以史为鉴,激励人们卧薪尝胆,奋发图强,但终究只能成诗、成词,这就是封建社会女子的悲哀。 
            可惜了她一身的才华,可惜了她一生的诗词,只能用一句话来作结: 
            情到深处,无语,惟有泪千行。 
             
             
             作者: 风铃香梦 2006-2-18 18:17   回复此发言


            6楼2007-04-09 18:14
            回复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翠,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低下,听人笑语。” 

               秋风瑟瑟,秋雨潇潇,又是八月。经过几年的辛勤工作,李清照将赵明诚研究金石的遗稿一一校正誊录,又作了些增补,全文用细宣工楷誊写,全部竣工。这天下午,李清照亲手在素绢封面上恭楷写下: 

               《金石录》(三十卷)宋秘阁修撰,知湖州事,东武赵明诚撰。 

               写完后叫丫环把酒和菜上好,文房四宝预备好,摆到院子里菊花畦边。李清照披了件外衣,把素笺用镇纸压着,端起酒杯,前尘往事,蓦地升上心头,她接过把三杯酒倾在地上,说道:“明诚,我们夫妻惨淡经营几十年的金石书画,一毁于战火,再毁于盗寇,如今已所剩无几了。今后,我活一日,便与这些书画厮守一日,你就放心吧!也许,那些被毁的书画,是你在冥冥中有知,斤斤爱惜,不肯让它留在人间吧!如果是那样,我也就心安了……。”然后回屋写起《金石录后序》来,在《金石录后序》中她最后写 
              道: 



               “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 
               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了,人得之,又胡足道!” 

               写完这篇后记,已是黄昏时分,她独自倚着窗儿,恰见一群归雁,掠过长空:一只孤雁,远远尾随在后。不多时,淅淅沥沥,又下起小雨来,无限孤寂、悲凄、痛楚,抑郁之情从心头涌出,她急步走向案前,奋笔疾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死于哪年已不可考,她的传世之作是《漱玉词》,基本属婉约派,由于她一生经历比晏几道、秦观等更艰苦曲折,加上她在艺术上的力求专精和在文艺上的多方面才能,词的成就超过了他们,她后期的词还兼有豪放之长。她的《思项羽》诗和“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馄。”的诗句反映出她忧国忧民的情怀。 
               
               
               
               作者: GA_grapes8 2007-4-7 21:37   回复此发言


              10楼2007-04-09 19:03
              回复
                只是这样一位惊世才女不久就遇上了女人最强的杀伤性武器——爱情。 
                 自古以来,都说嫁与赵明诚于她、于历史都是一段美丽的童话,可我却不以为然,相反,总觉得易安的悲剧命运正是以这一时刻、这一土地为起点的。 
                 不过,故事的起点还是很美的。大概是新婚燕尔的缘故,也或许是一切的矛盾冲突还没开始,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位18岁少女蜜月时的调皮: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真是满纸满纸小女人的柔情!撒娇般地甜蜜,羞涩般地自信。她的一颦一笑虽隐去了做他人女儿时的放声开怀,却在一举手一投足中尽显女人味。有人说她这首词写得香艳,可在我看来,能写出这样作品的易安正是对自己时时处处所表现、倡导的一个“真”字的最好诠释,写出了含有娇羞、散有调笑的爽朗女孩,嫁作人妻也还藏着从闺阁中带来的不拘。 
                 可好景不长,易安的好日子没过多久,矛盾便开始了:父亲与公公的政见不合。她的公公是当朝宰相赵挺之。在清照出嫁之时,想必李格非多少有些暗喜:与宰相联姻,这可是政坛上的一个重要砝码。可赵挺之偏不认这个理,干过些诬陷东坡、迫害鲁直的勾当。李格非也因此被列元佑党人,革职回原籍。往好处说赵挺之那是不循私情大义灭亲,可于现实来讲,夹在中间的那个人就会显得尴尬,里外不是人的易安便不幸成为这么一个角色。 
                 记得古代女子的“三从”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按理说易安已嫁作人妻,该以夫家为重,可那么多年的娘家情结怎能释怀?这看起来似乎有些玩笑了,而易安便这样在玩笑中摇摆。最终她还是选择给自己的公公写一封信,然而那么多辛酸和无奈,又是仅仅一句“炙手可热心可寒”所能道破的吗? 
                其实玩笑还没有结束。易安有一位表姐夫也可谓是千古名人,不过不是流芳百世,而是遗臭万年的那种。这个人便是秦桧。我们已无从知晓易安在作出后期那些悲愤满怀的国仇家恨之作时会否记起这样一位姐夫?是否会在心头划出一道阴影?是否会长叹一声,然后下笔千言?但我们知道的是,历史就是这样真真切切地开了个玩笑。难道这也算考验我们的女词人?或许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种磨练。 
                 于清照而言,似乎上述的的那些玩笑她都不那么在乎,我们并没有从她那个时候的词作中过多地看到这方面的不平。因为她嫁到赵家来是为了找爱情的。她是个女人,她是个有才情的女人,她是个快乐地理想化一切的有才情的女人。所以她自然地理想化自己的爱情。在我的记忆中,这小两口是有过一段快乐日子的。那是在赵挺之死后一年,25岁的易安与明诚团聚,居青州。清照命其室曰“归来堂”,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取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一句而自号“易安居士”。与赵明诚在那里烹茶斗诗,琴瑟相合,谐调奏绝,“甘心终老是乡”。赵明诚撰《金石录》而易安“笔削其间”,颇有些红袖添香的意趣。这大概也是易安在出嫁后最快乐的几年吧! 
                 可是后来就不对了,明诚拜官远离,致使清照思念苦不堪言。易安是得过甜头的人,所以在吞苦水时才更像从悬崖峭壁上一头栽下那般疼痛。 
                而正因为明诚的他乡远闯,才有了这首《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直以来,易安都是一位能笑则笑,遇哭却不一定会哭的女子,作为诗人,她感情细腻,作为女人,她性格刚强,自小练就的“乐观神功”使她在一段很长的路上都是微笑着的。但最终有那么一天,她的快乐慢慢消磨殆尽了,她也忍不住写一下自己的愁情,未料一下笔便是个绝世愁情,直压须眉。据说明诚得此词,认为极好,闭门三日,得词50首,杂清照词于其间,交付友人品评,友人言唯三句佳,正是易安之“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高下由可见之。 
                 
                 
                 
                 作者: 古来悠远林 2006-7-28 00:53   回复此发言


                14楼2007-04-09 19:22
                回复
                  婉约词人:

                  http://post.baidu.com/f?kz=174400362


                  17楼2007-04-09 19:31
                  回复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
                    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其实不是不能比,不想比,而是其他的花都无法与之同日而语。 

                    ---------------------------------------------------------
                     只可比白梅


                    20楼2007-04-10 15:02
                    回复
                      易安词,令我读来肝胆俱碎的,只有一首《孤雁儿》,此词下阙犹催人泪下: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真正的痛断肝肠,并不需那些凄风苦雨惊雷滚滚去做陪衬。真正的肺腑之痛,只有自己能懂,那是内伤,伤人于无形......

                      默然独坐,无一语,泪千行。那泪也当是默默流淌的,悄无声息的,一行行,顺面颊滑落,留下一道道泪痕,却不必擦拭,那一行行泪便是她心底一道道伤,伤永不能愈,泪永不能干。雨疏疏斜斜下,泪点点滴滴落。不知雨为何下,也已不知泪为何流........

                      她的伤,无人来抚慰,她的愁,无人来分担,她的怒她的愤她的恨,也无人可倾吐。她连一丝的片刻的慰藉也不能得到了。“肠断与谁同倚?”她四顾茫茫,茫茫失所依。当有多么深刻入骨的痛,才道得出这样凄楚的话语。“一支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她痛得木然了,她痛得错乱了,她看到了她爱的梅,她要送她的知己。但她蓦然惊觉,人已不在了,人间天上无从寄。词至此戛然而止,余韵不绝

                      “一支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易安如梅,梅如易安,一般儿憔悴,两处飘零


                      22楼2007-04-10 15:48
                      回复


                        IP属地:江西59楼2011-04-19 21: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