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胡玉明教授:立足会计,又超越会计
-------转载至ACCA官方网站
“立足会计,又超越会计” 成就21世纪的会计人才
——专访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胡玉明教授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是中国第一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大学,也是中国大陆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暨南大学学科齐全、学科优势明显,同时具备“国际性”、“外向型”的特点。由于在国际化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因此,暨南大学也是华南地区最早开设ACCA培训班继而设立ACCA成建制班的大学。暨南大学ACCA班已经走入了第七个年头,教学成绩、ACCA通过率及学生的就业情况都相当喜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胡玉明教授在专访中不仅与我们分享了暨南大学ACCA班的教学经验,也以其独到的见解畅谈了21世纪需要怎样的会计人才,以及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职业发展潜力。
1.
您于二十多年前在厦门大学就读会计学专业研究生,那时会计学科的地位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呢?这二十多年来您所看到的关于大学会计学专业的变化有哪些呢?
答:其实我1982年在厦门大学读的是金融学专业。当时,我们同一届的那些读会计学专业的同学,他们都不好意思说他们是读会计学专业的,在校园里总觉得抬不起头。尽管厦门大学会计学系在当时已经相当厉害,但由于经济还没发展到一定程度,还没有资本市场,大家觉得“会计不就是生产队的会计嘛,用得着读大学,读研究生吗?”那时人们并不怎么看重会计学系,很多读会计学专业的人第一志愿并不是报会计学系,而是其它志愿的招生名额已满,被调配到会计学专业。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做两件事:资本市场和股份公司。这时,会计就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了。站在现代企业制度和资本市场的角度看,会计所做的工作就不是什么“账房先生”了,也不是什么管家。如果我们还想借用管家这个词,有了资本市场以后,会计就为全人类当管家。从这时开始会计就得到了重视,很多人都来报会计学专业,从而使得会计学专业的招生分数非常高。从冷门专业到热门专业,这种变化也就在那10年之内完成。促进这种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经济的发展。中国很早之前就讲过一句话,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到了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成为热门的专业也就非常自然。
现在出现很多走出企业,为全社会服务的各种会计职业如注册会计师。坦率地讲,什么是会计,我也不清楚。如果记账、算账、报账就算是做会计的话,那么,现在很多人所做的都是‘用账’。经济的发展使得会计从原来的记账、算账,报账,延伸到查账。为什么要查账呢,因为股份公司都是两权分离。基于两权分离,人家怎么会相信你的会计信息呢?那必须有第三方来鉴证。这就需要查账。但查账并不是目的,更重要是用账。今天会计的应用范围非常广,从而有很多人都来报读会计学专业。不过,我倒是觉得热门不见得是一件好事。热门并不是因为很多人很热爱会计,而是觉得会计是一个饭碗,比较好找工作,我不太认同这样的价值取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会计的一种亵渎。这些人没有看到会计的社会价值,而只是看到会计的职业利益。
2.
暨南大学也是华南区最早开设ACCA成建制班的大学之一,请问当初您以及其他会计学系的领导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而决定开设ACCA成建制班的呢?
答:因为暨南大学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广州,暨南大学是一所华侨大学。华侨大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国际化”。暨南大学的国际化理念走在中国所有大学的前列。1995年,暨南大学在ACCA总部的授权下开办了ACCA班。当时它还只是培训班,吸收社会上对ACCA有兴趣的人来这里学习。现在这批人在很多大型公司里都做得相当出色。到了2003年,跨入21世纪了,在ACCA总部和暨南大学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就专门开办了ACCA专业。当时出于什么考虑开设这个班呢?其实考虑很简单,首要原因就是“国际化”。第二个原因就是市场需求。广州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也有很多跨国公司,广州有这种市场需求,而我们又要走国际化道路。这样,很自然地先是开办ACCA培训班,八年以后再把它上升为一个专业。
-------转载至ACCA官方网站
“立足会计,又超越会计” 成就21世纪的会计人才
——专访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胡玉明教授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是中国第一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大学,也是中国大陆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暨南大学学科齐全、学科优势明显,同时具备“国际性”、“外向型”的特点。由于在国际化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因此,暨南大学也是华南地区最早开设ACCA培训班继而设立ACCA成建制班的大学。暨南大学ACCA班已经走入了第七个年头,教学成绩、ACCA通过率及学生的就业情况都相当喜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胡玉明教授在专访中不仅与我们分享了暨南大学ACCA班的教学经验,也以其独到的见解畅谈了21世纪需要怎样的会计人才,以及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职业发展潜力。
1.
您于二十多年前在厦门大学就读会计学专业研究生,那时会计学科的地位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呢?这二十多年来您所看到的关于大学会计学专业的变化有哪些呢?
答:其实我1982年在厦门大学读的是金融学专业。当时,我们同一届的那些读会计学专业的同学,他们都不好意思说他们是读会计学专业的,在校园里总觉得抬不起头。尽管厦门大学会计学系在当时已经相当厉害,但由于经济还没发展到一定程度,还没有资本市场,大家觉得“会计不就是生产队的会计嘛,用得着读大学,读研究生吗?”那时人们并不怎么看重会计学系,很多读会计学专业的人第一志愿并不是报会计学系,而是其它志愿的招生名额已满,被调配到会计学专业。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做两件事:资本市场和股份公司。这时,会计就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了。站在现代企业制度和资本市场的角度看,会计所做的工作就不是什么“账房先生”了,也不是什么管家。如果我们还想借用管家这个词,有了资本市场以后,会计就为全人类当管家。从这时开始会计就得到了重视,很多人都来报会计学专业,从而使得会计学专业的招生分数非常高。从冷门专业到热门专业,这种变化也就在那10年之内完成。促进这种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经济的发展。中国很早之前就讲过一句话,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到了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成为热门的专业也就非常自然。
现在出现很多走出企业,为全社会服务的各种会计职业如注册会计师。坦率地讲,什么是会计,我也不清楚。如果记账、算账、报账就算是做会计的话,那么,现在很多人所做的都是‘用账’。经济的发展使得会计从原来的记账、算账,报账,延伸到查账。为什么要查账呢,因为股份公司都是两权分离。基于两权分离,人家怎么会相信你的会计信息呢?那必须有第三方来鉴证。这就需要查账。但查账并不是目的,更重要是用账。今天会计的应用范围非常广,从而有很多人都来报读会计学专业。不过,我倒是觉得热门不见得是一件好事。热门并不是因为很多人很热爱会计,而是觉得会计是一个饭碗,比较好找工作,我不太认同这样的价值取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会计的一种亵渎。这些人没有看到会计的社会价值,而只是看到会计的职业利益。
2.
暨南大学也是华南区最早开设ACCA成建制班的大学之一,请问当初您以及其他会计学系的领导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而决定开设ACCA成建制班的呢?
答:因为暨南大学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广州,暨南大学是一所华侨大学。华侨大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国际化”。暨南大学的国际化理念走在中国所有大学的前列。1995年,暨南大学在ACCA总部的授权下开办了ACCA班。当时它还只是培训班,吸收社会上对ACCA有兴趣的人来这里学习。现在这批人在很多大型公司里都做得相当出色。到了2003年,跨入21世纪了,在ACCA总部和暨南大学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就专门开办了ACCA专业。当时出于什么考虑开设这个班呢?其实考虑很简单,首要原因就是“国际化”。第二个原因就是市场需求。广州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也有很多跨国公司,广州有这种市场需求,而我们又要走国际化道路。这样,很自然地先是开办ACCA培训班,八年以后再把它上升为一个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