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标的口音是以化南一带的上江话口音为主,下江话者可以根据字再转化为自己的口音即可(其实不同的也就“娣”“婆”等少数字)。所用的拼音主要为香港语言学学会粤语拼音方案(简称“粤拼”)以及原创拼音(如“dh”),与学校里所学的汉语拼音方法和广州音字典所载的“广州话拼音方案”有比较大的差别。其实也是很无奈的事情,毕竟化州话没有自己的拼音,只好借用人家的。以下写一下此次资料所用的部分拼音与汉语拼音的大略对应关系(是“大略”):
a(单个)——>e(前为粤拼,后没有说明的皆为汉语拼音,下同)。包括:ai(仔)、at(侄)、am(婶)、au(舅)
aa——> a(阿)。包括:aai(奶)、aang(甥)、aak(伯)
ung——> ong(公)
ong——>(这个类似于英语的long,没有相对应的汉语拼音)
oi——>(同英语boy的元音)
e——> ê(爹,实则就是普通话的“爹”除了介音i之后韵母部分)。包括:eng(丈)
j——> y(姨)
dh——>(原创拼音,“酒”的声母。化州部分地区可能是d或者z)
sl——>(嫂,“三”的声母)
~——>(拼音后带“~”的,表示此音节的音调高化,儿化,变尖音,像“小鸡”读g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