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报收到一封来自四川绵阳的读者来信,名为《挑战书》,作者是一位正在读高三的男孩,他在信中称与余秋雨并无仇恨,但是看不惯余秋雨的一些行为,向他下挑战书是想证实一下“我这个学校里分数奇低的差生到底有没有文化”,文中他对余秋雨给青歌赛当评委时“用稀奇古怪的问题刁难青歌赛选手”等行为颇为不满。
我不比余秋雨差
“我想问问余大师,音乐美术体育这些算不算文化?谁规定只有经史子集才算文化其他就旁门左道狗屁不是?”这位言辞激烈的男孩名叫雷寒,今年18岁,是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三文科班的一名学生,目前正在准备高考,目标是中央戏剧学院导演专业,已经参加了专业考试,正在等待结果。
记者昨日联系他时,他称自己经常在网上看华商报,所以就向本报寄来了这份挑战书,因为对余秋雨有诸多不满,同时也想证明自己的文化基础不比余秋雨差,并且提出要和余秋雨来一场辩论赛的要求,论题就叫“到底什么叫文化”,他愿意“奉陪到底”。
记者: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什么偏偏向余秋雨挑战呢?
雷寒:余秋雨不是总在各个场合宣称自己有文化么?有人说我没有文化,我倒要看看,我和余秋雨到底谁有文化。我愿意并请求跟他来一场比赛。
记者:下挑战书难道就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有文化吗?
雷寒:其实文化这个东西,每个人都有,但余秋雨就觉得自己特别有文化,总是拿出来向大家炫耀。我下这个挑战书,就是要证明,不仅我有文化,大家都有文化。记者:那你欣赏的人是谁呢?
雷寒:我喜欢能开玩笑、开得起玩笑的人。钱钟书、王朔、韩寒,我都欣赏。王朔的新书大家都说看不懂,我就看懂了。
我是应试教育的次品
记者:你学习成绩怎么样?觉得自己有实力挑战余秋雨吗?
雷寒:我成绩一般,高考也就是能过线而已,但高考是应试教育,就像工厂生产东西,总想把所有的产品做得一样,但是我就属于那种特别顽固的原料,怎么也不能加工成成品,属于应试教育的次品。唐伯虎你知道吗?他给自己刻了个印章———“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我也给自己刻了个印章———“西蜀第一妖魔鬼怪”。
记者:你的意思是应试教育害了你?
雷寒:现在的大学生读高中的时候拼命准备高考,考完后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全部忘记,然后大学四年学点理论知识并且绝大多数不和实践沾边,之后就拿一文凭,跟着出来就找不到工作,于是就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又去读中专学技术,不能不说这是教育的尴尬。
■记者说话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肯定会有人说,这小孩太胆大了,不掂掂自己几斤几两;也有人会说,又是一个想靠骂人出名的。记者采访他时,自然要问到“骂人出名”的问题,他很坦然:我就是想证明自己有没有文化。话语间,不时冒出几句古文来,采访中还不断地反问记者:你读过唐诗宋词吗?唐伯虎你认识不?面对这么一个“张狂的青年”,与其鄙视他是想靠骂名人出名,不如去佩服他青春敢为。毕竟,很多人还不敢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本报记者 狄蕊红
争议人物
余秋雨
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余秋雨作为行走文学大家,自其成名之日起,其“行程”似乎就充满了“凉风秋雨”。
挑战书
余秋雨者,人谓中国当代之大师也!作为一个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当代中国青年人,你可以不知道张学良是谁,但你不能不知道余秋雨,因为余秋雨不仅是作家、学者,更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你不知道余秋雨,中国多少年的文化就无法在你心中吐纳!说白了,你不知道余秋雨就是没文化!
但可惜的是,我从小只听说过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和赵元任。我第一次听说余秋雨这个名字,还误以为是琼瑶小说里的人物。后来抽空拜读了余大师的《文化苦旅》,说实话,不对胃口就不说了,就文章而言,无聊的内容太多,就以《道士塔》为例。
余大师说他不明白佛教圣地莫高窟为何由一个道士来看管。那我来告诉您,连义和团都可以代替官军,一个道士怎么不能管佛家地盘?再者,那是个什么年代?内忧外患那么严重,清政府随时可能完蛋,谁还管你佛教典籍?刀都架在脖子上了,谁还管身外之物?
最无聊的是文中那句“我好恨!”你余大师摸着良心说,是你回家时发现家里被时迁的徒子徒孙清空了时恨一些呢,还是经文在百年前丢失恨一些呢?
余大师与我并没有什么不共戴天之仇,我向他下战书其一是想证实一下我这个学校里分数奇低的差生到底有没有文化。其二,我真有些看不惯他,其最大特色就是“欺软怕硬”。
去年余大师给青歌赛当什么文化评委就喜欢刁难参赛选手。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都有,据说还曾大发雷霆。对此余大师的解释是,他是为了传播文化。他觉得这些选手没文化。
我想问问余大师,音乐美术体育这些算不算文化?谁规定只有经史子集才算文化其他就旁门左道狗屁不是?有本事你给弹个《广陵散》唱个《卡门》试试?术业有专攻,人家参加音乐比赛,你凭什么考人家高难度国学问题?口口声声说普及文化,如果人人都是你余秋雨这水平,那你余秋雨是不是又该痛苦了?
话说回来,你那些问题怎么不拿去考王朔考韩寒?韩寒郑渊洁调侃你,王朔骂你,怎么就不拿出对青歌赛选手的态度去跟他们大发雷霆啊?真是“欺软怕硬”。
余秋雨说,谁批评他就是谁想出名。没错,我就是想出名。但我没想到王朔也想出名,也想靠你余大师出名。这样吧余大师,咱们俩就来一场辩论赛,就咱俩对打,不叫任何帮手,论题就是“到底什么叫文化!”咱也别弄什么抽签啊正方反方的,免得出现你明明想说这世上“先有鸡”却抽到“先有蛋”这种无聊事件。咱们就各抒己见,怎么样?你不敢惹王朔、韩寒、郑渊洁,难道你还怕我这个十余岁的高中生?当然,如果你不满意这个比赛方式或比赛题目,那好!诗词歌赋,经史子集,琴棋书画,刀枪剑戟,余大师你任选,小可不才,愿意奉陪到底。
战与不战,你自己看着办!(本文有删节)雷寒
我不比余秋雨差
“我想问问余大师,音乐美术体育这些算不算文化?谁规定只有经史子集才算文化其他就旁门左道狗屁不是?”这位言辞激烈的男孩名叫雷寒,今年18岁,是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三文科班的一名学生,目前正在准备高考,目标是中央戏剧学院导演专业,已经参加了专业考试,正在等待结果。
记者昨日联系他时,他称自己经常在网上看华商报,所以就向本报寄来了这份挑战书,因为对余秋雨有诸多不满,同时也想证明自己的文化基础不比余秋雨差,并且提出要和余秋雨来一场辩论赛的要求,论题就叫“到底什么叫文化”,他愿意“奉陪到底”。
记者: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什么偏偏向余秋雨挑战呢?
雷寒:余秋雨不是总在各个场合宣称自己有文化么?有人说我没有文化,我倒要看看,我和余秋雨到底谁有文化。我愿意并请求跟他来一场比赛。
记者:下挑战书难道就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有文化吗?
雷寒:其实文化这个东西,每个人都有,但余秋雨就觉得自己特别有文化,总是拿出来向大家炫耀。我下这个挑战书,就是要证明,不仅我有文化,大家都有文化。记者:那你欣赏的人是谁呢?
雷寒:我喜欢能开玩笑、开得起玩笑的人。钱钟书、王朔、韩寒,我都欣赏。王朔的新书大家都说看不懂,我就看懂了。
我是应试教育的次品
记者:你学习成绩怎么样?觉得自己有实力挑战余秋雨吗?
雷寒:我成绩一般,高考也就是能过线而已,但高考是应试教育,就像工厂生产东西,总想把所有的产品做得一样,但是我就属于那种特别顽固的原料,怎么也不能加工成成品,属于应试教育的次品。唐伯虎你知道吗?他给自己刻了个印章———“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我也给自己刻了个印章———“西蜀第一妖魔鬼怪”。
记者:你的意思是应试教育害了你?
雷寒:现在的大学生读高中的时候拼命准备高考,考完后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全部忘记,然后大学四年学点理论知识并且绝大多数不和实践沾边,之后就拿一文凭,跟着出来就找不到工作,于是就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又去读中专学技术,不能不说这是教育的尴尬。
■记者说话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肯定会有人说,这小孩太胆大了,不掂掂自己几斤几两;也有人会说,又是一个想靠骂人出名的。记者采访他时,自然要问到“骂人出名”的问题,他很坦然:我就是想证明自己有没有文化。话语间,不时冒出几句古文来,采访中还不断地反问记者:你读过唐诗宋词吗?唐伯虎你认识不?面对这么一个“张狂的青年”,与其鄙视他是想靠骂名人出名,不如去佩服他青春敢为。毕竟,很多人还不敢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本报记者 狄蕊红
争议人物
余秋雨
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余秋雨作为行走文学大家,自其成名之日起,其“行程”似乎就充满了“凉风秋雨”。
挑战书
余秋雨者,人谓中国当代之大师也!作为一个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当代中国青年人,你可以不知道张学良是谁,但你不能不知道余秋雨,因为余秋雨不仅是作家、学者,更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你不知道余秋雨,中国多少年的文化就无法在你心中吐纳!说白了,你不知道余秋雨就是没文化!
但可惜的是,我从小只听说过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和赵元任。我第一次听说余秋雨这个名字,还误以为是琼瑶小说里的人物。后来抽空拜读了余大师的《文化苦旅》,说实话,不对胃口就不说了,就文章而言,无聊的内容太多,就以《道士塔》为例。
余大师说他不明白佛教圣地莫高窟为何由一个道士来看管。那我来告诉您,连义和团都可以代替官军,一个道士怎么不能管佛家地盘?再者,那是个什么年代?内忧外患那么严重,清政府随时可能完蛋,谁还管你佛教典籍?刀都架在脖子上了,谁还管身外之物?
最无聊的是文中那句“我好恨!”你余大师摸着良心说,是你回家时发现家里被时迁的徒子徒孙清空了时恨一些呢,还是经文在百年前丢失恨一些呢?
余大师与我并没有什么不共戴天之仇,我向他下战书其一是想证实一下我这个学校里分数奇低的差生到底有没有文化。其二,我真有些看不惯他,其最大特色就是“欺软怕硬”。
去年余大师给青歌赛当什么文化评委就喜欢刁难参赛选手。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都有,据说还曾大发雷霆。对此余大师的解释是,他是为了传播文化。他觉得这些选手没文化。
我想问问余大师,音乐美术体育这些算不算文化?谁规定只有经史子集才算文化其他就旁门左道狗屁不是?有本事你给弹个《广陵散》唱个《卡门》试试?术业有专攻,人家参加音乐比赛,你凭什么考人家高难度国学问题?口口声声说普及文化,如果人人都是你余秋雨这水平,那你余秋雨是不是又该痛苦了?
话说回来,你那些问题怎么不拿去考王朔考韩寒?韩寒郑渊洁调侃你,王朔骂你,怎么就不拿出对青歌赛选手的态度去跟他们大发雷霆啊?真是“欺软怕硬”。
余秋雨说,谁批评他就是谁想出名。没错,我就是想出名。但我没想到王朔也想出名,也想靠你余大师出名。这样吧余大师,咱们俩就来一场辩论赛,就咱俩对打,不叫任何帮手,论题就是“到底什么叫文化!”咱也别弄什么抽签啊正方反方的,免得出现你明明想说这世上“先有鸡”却抽到“先有蛋”这种无聊事件。咱们就各抒己见,怎么样?你不敢惹王朔、韩寒、郑渊洁,难道你还怕我这个十余岁的高中生?当然,如果你不满意这个比赛方式或比赛题目,那好!诗词歌赋,经史子集,琴棋书画,刀枪剑戟,余大师你任选,小可不才,愿意奉陪到底。
战与不战,你自己看着办!(本文有删节)雷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