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藤朝信吧 关注:11贴子:210
  • 5回复贴,共1

搬运:关于主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谦信公之土地


1楼2012-10-05 18:23回复
    自己先顶


    2楼2012-10-05 18:24
    回复
      2025-05-11 05:28:46
      广告
      享禄三年(1530)一月二十一日,越后守护代长尾为景的幼子诞生于春日山城。因为当年是虎年,孩子被取名为虎千代。这个孩子成年后称长尾景虎,也就是后来驰骋于战国乱世的“军神”上杉谦信。四岁丧母,六岁时改名叫喜平二景虎。
      天文五年(1536)八月,为景进攻越中之前,预计到进程可能不会很顺利,先将家督之位让给了长子长尾晴景。十二月,长尾为景在越中旃檀野与一向一揆作战时中计败死(另有病死说)。
      为景一死,本来就不太平的越后国更加动荡,各地豪强占据一方,各自为政,俨然是个“小战国”。当时虎千代年仅七岁,穿着盔甲送为景下葬,国内的混乱可见一斑。按照室町时代武家的传统习惯,没有继承权的幼子常常被送去出家。于是这一年虎千代受戒于春日山麓的林泉寺(长尾氏的菩提寺)名僧天室光育门下,学习禅与文武之道。
      继承越后守护代的长尾晴景,比谦信(为方便起见,以下统一称“谦信”)年长十八岁,是为景生前最疼爱的儿子。然而,晴景体质虚弱,没有作为武将的统领之才,被国内的其它势力所轻视。为缓和自己的窘境,天文十二年(1543),晴景尝试着让十四岁的谦信(当时刚刚“元服”,改名长尾平三景虎)协助强化统治权,入驻越后中部的栃尾城,在确保长尾家在越后中部领地的同时,牵制本庄房长、色部胜长、中条藤资等敌对势力。一开始,附近的豪族们根本没把这个小毛孩子放在眼里。但谦信到城后,得到母亲家的古志长尾氏和栃尾城代本庄实乃等人的援助,多次击退敌对势力的来犯,并很快将安田长秀、北条高广、小河长资等豪族收伏于帐下。在栃尾城的一系列作战是谦信最初的战争经历。天文十四、十五年(1545~1546),守护上杉家的老臣黑田秀忠两度占据黑泷城谋反,谦信代兄长晴景率兵平叛,表现神勇,最后依守护上杉定实之命消灭了黑田一族。
      谦信的声望迅速压倒了晴景,国中渐渐有了改立谦信为守护代的苗头,这是晴景始料未及的。终于,难以容忍的兄长联合长尾政景(上田长尾氏)、黑川清实等人,打出了讨伐自己弟弟的旗号。内战中,谦信虽然兵少,却以攻其不备之法大败晴景军。天文十七年(1548)十二月,双方由上杉定实做调解人达成和议:晴景引退,谦信作为晴景的养子继承家督和守护代职。当时谦信十九岁。
      天文十九年(1550)二月二十六日,越后守护上杉定实病死。定实没有儿子,守护家绝了后。两天后,将军足利义辉承认谦信有白伞袋和毛毡鞍覆的使用权。这样,谦信实质的国主地位得到了认证。次年,一直不承认谦信地位的长尾政景降服于谦信麾下,越后长尾一族实现了统一。天文二十一年(1552),谦信被授予弹正少弼,从五位下的官位。


      5楼2012-10-07 09:43
      回复
        弹正少弼,呵呵


        6楼2012-10-13 15:54
        回复
           谦信是身高六尺(约合180公分,日本正仓院所藏唐尺26支,长度从29.4到31.7厘米)的伟男子,作为武将的另一面,也是热心的学徒。常请儒者山崎专柳斋秀仙解说四书五经;也学习老庄学说;请书道大家、安国寺的名僧建松缮写《孟子》,等等。天文二十一年(1552年)进京时,更是与京都的名僧、文人广泛交游。谦信先拜访关白一条兼冬、右大臣西园寺公朝,求教歌道的秘诀;又向大纳言公光质疑《源氏物语》、《伊势物语》中的不解之处。将军足利义辉也和谦信交流和歌。   谦信厌恶使用计谋来取胜,认为这样取胜方式不光明正大,所以作战模式永远是正面攻击。受母亲虎御前的影响,谦信自幼崇信神佛,终生不近女色。参谒高野山金刚峰寺而从阿阇梨清胤学密宗佛教;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受戒于紫野大德寺,得法号“宗心”;元龟元年(1570年)在春日山城脚下的林泉寺祈祷平
          上杉谦信定越中,得该寺高僧宗谦的一字而改法号“谦信”。天台宗座主营建大讲堂时,谦信捐黄金200枚。其后还进献宝刀、马、砂金给净土真宗的本愿寺证如上人(光教)。本愿寺遭信长攻打时,谦信每每输送兵员、物资援救之。天正二年(1574年)十二月剃发而为密宗法印大和尚,天正四年(1576年)正月任阿阇梨权大僧都。   由于上杉谦信没有任何儿女,而且他没有妻室,又收了三名养子。于是一些人怀疑他是女性(传说,谦信于川中岛会战时,曾经消失一段时间,原因是经痛)。此外,《当代记》记载谦信死于“大虫病”,有说法指出日语“大虫”为“月经”之隐语,因此解为更年期综合症。此事在日本引起了一番争议,如今谜题仍然还未解开,但人们普遍相信谦信为男性。此说倡导之始为历史小说家八切止夫于1968年在读卖新闻夕刊上发表的连载小说《上杉谦信是男是女》,这是后人的猜测,其实原因是谦信戒色,对其它大名使用联姻结盟也毫无兴趣,后人才会有谦信是否为女性的遐想。   谦信性喜喝酒,甚至被人称为酒豪,即使骑在马上也可以大快畅饮,有著名的马上杯之说。而且喝的再多也可以保持心情平稳,因此他的死因也可能是喝酒过多引发脑溢血致死。此外,辞世诗句中有“酒”字,所以一般认为谦信乃好酒之人。   一般人的刻板印象对于谦信的内政能力感觉比较弱,实际上他在领内实行精密的统制,例如发展直江津、整备越后通往他国的道路、领地内的金山经营等,因此谦信死后,
          上杉谦信铠仍然拥有大量军资金,以维持军略。   谦信的汉语造诣极高,雅好诗文、琴曲,有大量汉诗流传于世,因此被认为是文武兼优的名将。攻陷能登国七尾城时写下日本至今最有名的赏月汉诗“十三夜”:“霜满军营秋气清,数行过雁月三更;越山并得能州景,遮莫家乡忆远征。”


          7楼2012-10-21 10:31
          回复
            他,虽生于越后国守护代的尊贵之家,却不为父亲所爱;四岁失母,少年丧父,复被嫉妒的兄长敌视、迫害,饱受颠沛流离之苦。   他,十五岁初次上阵,多次击退敌对势力的来犯,很快将国内豪族收服于帐下。后又在追回信州豪杰失地的战争中屡见神勇,最终在镰仓八幡宫就任关东管领,威震天下。   他,天生一副磊落胸怀,吸引了一批豪杰谋士和他一起打天下,并与当时的一代豪杰武田信玄爆发了日本战国史上最激烈、最悲壮的战争——川中岛之战。   他,就是日本历史上少见的军事天才,人称“越后之龙”、“日本战国军神”的上杉谦信。   本书作者日本历史小说巨匠海音寺潮五郎以恢弘而不失温婉的文学笔触,勾勒了一代战国名将的传奇人生,文笔洗练,刻画人物细致,战争场面大气,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8楼2012-10-21 10: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