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寺 一九五八年(戊戌)年,师复返火山。次年(巳亥)又添茅棚数间。四十九年(庚子)四月,与建大雄宝殿,为纪念祖庭,命名[承天禅寺]火山则称[清源山]。五十一年再建三圣殿 一九六十三年(癸卯),是年师七十二岁,曾应善信之请,往花莲天祥数月,协建祥德寺,(今天峰塔即师当时茅亭禅坐之位),旋应中部弟子请至台中龙井山上之南寮,创建广龙寺。五十三年(甲辰),师再返土城承天寺,年底建山门,并将茅棚改建钢筋水泥之方丈室。相续于五十四年九月建斋堂及厨房,承天寺的初步建设,于是完成。 承天禅寺初期之砖瓦房。系匆足建成。时日既久,地基陷落,墙壁鬼裂,故于一九七六年,春,开始重建。首先将三圣殿前之女众寮房,改建成两层钢筋水楼房。次年秋,开山整地。拆除旧有之三圣殿、斋堂、厨房、大雄宝殿、男众寮房及方丈室等。次年春。于大雄宝殿原址上,建三圣殿与两层寮房,再依山坡地形,建祖师堂,于斋堂原址,得建两层斋堂及厨房,六十八年启建新大殿。七十二年大悲楼于新大殿右侧山坡下奠基,今大悲楼结构体已近竣工。 一九六九年,师又在地城乡公所后方,创建广承岩。六十七年,该岩复建华藏塔,其后大雄宝殿、及两厢禅房、地下室、藏经阁、罗汉殿、讲堂及上下楼禅房,亦陆续建成。后又翻盖地藏殿等,完成今之新貌。广承岩之建成筑,由传斌法师主其事。 一九八二年(壬戌)九月,师又派隧侍左右十多年之弟子传闻法师至高雄县,六鬼乡宝来村齐创建[妙通寺]迄今大雄宝殿、五观堂、金佛堂、女众寮房均已落成,行将供师灵骨之[灵山宝塔]亦正兴建中。 一九八四年七月,师移锡该寺,并于七十四年十月传授三坛大戒,求戒之四众弟子,多达数千。并启建水陵大法会,广度众生。盛况空前。师起居简朴,平易谦和。纵年近百龄。行不用拄杖。不用人搀,身轻体健。动作敏捷,住则常坐不卧、并是坐于室外。或露天、或廊檐下。食则自七十八改以流质。 一九八五年岁末,师急欲返北,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由传悔法师南下,二十六日迎师回承天寺,北部四众闻讯,莫不蜂踊以至,次年正月初[清晨,师召集各分院负重任之弟子及承天寺大众,一一嘱咐,并言圆寂后火化,灵骨分别供于承天寺、广承岩、妙通寺三处。早斋后即示意欲返妙通寺,众以师决意已坚,不敢强留。即送师南下。 师抵寺后。日以继夜念佛,并嘱弟子一起念佛。初五。师瞻视清澈,定静安徉,毫无异样。午后二时左右,忽告众曰“无来亦无去,没有事”之语。并向众领首莞尔,安坐闭目。少顷,众见师不动,趋前细察。乃知师已于念佛声中。安然圆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