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不经意间和朋友说起了学生时代,现在乘着记忆的帆船开始了回想。
童年的记忆好模糊,童年的记忆好遥远,三十多年过去了,但昨天回忆的时候是那样畅漓,好多已经忘却的事一下就跃到脑海里了,让人感觉到有好多经历是可以储存的,平时没什么印象,只要有了那个氛围记忆的闸门就会打开,让人仿佛遥远的事就发生在昨天。
我没有上过幼儿园,也没有全日制上过大学,每每想起来都会感到遗憾,让自己的经历缺少精华,缺少那让人羡慕的流金岁月。
学生时代就在两个学校就读过,府学街学校(就是当时的东方红小学)和汾阳中学。虽然自己的学业和事业都没什么成就,但母校还是培养了我,至今让人难以忘怀。那就回忆些点滴了。
记得一年级的班主任是王老师,她非常严慈,教的也好,影象最深的是她小时候在育婴堂长大,当时还看过关于讲述王老师的小人书呢。自己学习好,老师同学好象都喜欢我的。记得当时学校养的兔子,我们一年级每班一个星期轮流喂养,我很怕小动物的,从家里的窑顶上摘了草拿到学校让胆大是同学去喂。那时有一只大灰兔生了小兔子了,我们就去找带有白色乳汁的甜蕨、肉宝草给它吃;记得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我们听了好多次忆苦思甜报告,我还被荣幸地选为献花代表,当时穿的那件红、白、黄花的条绒上衣现在还能想起来,那感觉要比现在穿一件品牌的高档衣服要自豪得多;二年级的时候正是批林批孔的高潮,虽然自己不懂什么复辟、孔老二之类的东西,但还是站在了学校的乒乓球台上讲过故事,内容记不清了,只知道是批牛鬼蛇神、孔孟之道的;记得排着队去电影院看样板戏电影;记得有两个同学每天到我家会合我们一起去学校;记得文庙前那对威猛的绿色狮子,我们摸它、骑它,感觉自己好威武;记得在街上踢毽子、跳皮筋、跳界界、扔巾巾包,那时的太和桥街感觉是多么平坦多么宽敞啊;记得下大雨的时候府学街会有齐膝的水哗哗想东流去,我们等着水退下去后才敢过马路的;记得学校的大槐树结的那么多槐花的壮观景象;记得那打铃的人们都叫他“张铜瓢”的大爷;记得看门房的韩伯伯,现在90多岁了还那么硬朗,还认识我;记得因打仗致残的一只胳膊的王安侯校长;记得一年级交学费的时候母亲把一元钱用红纸包好写上名字交给老师,现在感觉当时那一元钱是多么神圣啊;记得参加了乒乓球队没几天就因为摔了一跤而退却了,现在想起来也是遗憾;记得毛主席去世,我们批着塑料布冒雨去大礼堂参加追悼仪式;记得粉碎“四人帮”全民举着写着标语的小旗上街游行的场面;记得学工去量具厂参观卷尺的生产流程;记得学农去二道涧河锄草拾麦子,当时有个同学作文的时候还把二道涧河写成了“二打建设”,引得一片哄笑;记得五年级的时候我们班退下来几个学习好有特长的同学,至今我们还是好朋友,一直往来;记得有3位男同学和1位女同学他们已经去世了,让人感叹其生命的短暂;记得我们是第一批初中改为3年制的;记得6年级的时候自己被分到重点班的喜悦;记得1979年那次地震时我们班正在操场上体育课,看到正在打篮球的同学踉踉跄跄、东倒西歪地奔跑,还听到隆隆的响声,后来看到其他班的同学仓慌从教室逃出才知道是地震了;记得在体育场拍《泪痕》电影的万人大会场面,不让穿蓝颜色的衣服,说出来画面难看,第一次打破了我们的主色调,当时好惊讶;记得当时最喜欢的电影是《小花》、《甜蜜的事业》和《庐山恋》,刘晓庆的表演、张瑜秀气的短发让人着迷;记得我们几个学习好的同学暗中叫劲你追我赶的学习劲头,现在想起来也是激动不已。
我在这个学校上了8年,女儿也是幼儿园、学前班、小学上了8年,所以对学校不算陌生。往事如梭,让人感慨,听说学校要搬迁了,一定要再去看看,让自己的记忆保留完整,不留遗憾。
童年的记忆好模糊,童年的记忆好遥远,三十多年过去了,但昨天回忆的时候是那样畅漓,好多已经忘却的事一下就跃到脑海里了,让人感觉到有好多经历是可以储存的,平时没什么印象,只要有了那个氛围记忆的闸门就会打开,让人仿佛遥远的事就发生在昨天。
我没有上过幼儿园,也没有全日制上过大学,每每想起来都会感到遗憾,让自己的经历缺少精华,缺少那让人羡慕的流金岁月。
学生时代就在两个学校就读过,府学街学校(就是当时的东方红小学)和汾阳中学。虽然自己的学业和事业都没什么成就,但母校还是培养了我,至今让人难以忘怀。那就回忆些点滴了。
记得一年级的班主任是王老师,她非常严慈,教的也好,影象最深的是她小时候在育婴堂长大,当时还看过关于讲述王老师的小人书呢。自己学习好,老师同学好象都喜欢我的。记得当时学校养的兔子,我们一年级每班一个星期轮流喂养,我很怕小动物的,从家里的窑顶上摘了草拿到学校让胆大是同学去喂。那时有一只大灰兔生了小兔子了,我们就去找带有白色乳汁的甜蕨、肉宝草给它吃;记得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我们听了好多次忆苦思甜报告,我还被荣幸地选为献花代表,当时穿的那件红、白、黄花的条绒上衣现在还能想起来,那感觉要比现在穿一件品牌的高档衣服要自豪得多;二年级的时候正是批林批孔的高潮,虽然自己不懂什么复辟、孔老二之类的东西,但还是站在了学校的乒乓球台上讲过故事,内容记不清了,只知道是批牛鬼蛇神、孔孟之道的;记得排着队去电影院看样板戏电影;记得有两个同学每天到我家会合我们一起去学校;记得文庙前那对威猛的绿色狮子,我们摸它、骑它,感觉自己好威武;记得在街上踢毽子、跳皮筋、跳界界、扔巾巾包,那时的太和桥街感觉是多么平坦多么宽敞啊;记得下大雨的时候府学街会有齐膝的水哗哗想东流去,我们等着水退下去后才敢过马路的;记得学校的大槐树结的那么多槐花的壮观景象;记得那打铃的人们都叫他“张铜瓢”的大爷;记得看门房的韩伯伯,现在90多岁了还那么硬朗,还认识我;记得因打仗致残的一只胳膊的王安侯校长;记得一年级交学费的时候母亲把一元钱用红纸包好写上名字交给老师,现在感觉当时那一元钱是多么神圣啊;记得参加了乒乓球队没几天就因为摔了一跤而退却了,现在想起来也是遗憾;记得毛主席去世,我们批着塑料布冒雨去大礼堂参加追悼仪式;记得粉碎“四人帮”全民举着写着标语的小旗上街游行的场面;记得学工去量具厂参观卷尺的生产流程;记得学农去二道涧河锄草拾麦子,当时有个同学作文的时候还把二道涧河写成了“二打建设”,引得一片哄笑;记得五年级的时候我们班退下来几个学习好有特长的同学,至今我们还是好朋友,一直往来;记得有3位男同学和1位女同学他们已经去世了,让人感叹其生命的短暂;记得我们是第一批初中改为3年制的;记得6年级的时候自己被分到重点班的喜悦;记得1979年那次地震时我们班正在操场上体育课,看到正在打篮球的同学踉踉跄跄、东倒西歪地奔跑,还听到隆隆的响声,后来看到其他班的同学仓慌从教室逃出才知道是地震了;记得在体育场拍《泪痕》电影的万人大会场面,不让穿蓝颜色的衣服,说出来画面难看,第一次打破了我们的主色调,当时好惊讶;记得当时最喜欢的电影是《小花》、《甜蜜的事业》和《庐山恋》,刘晓庆的表演、张瑜秀气的短发让人着迷;记得我们几个学习好的同学暗中叫劲你追我赶的学习劲头,现在想起来也是激动不已。
我在这个学校上了8年,女儿也是幼儿园、学前班、小学上了8年,所以对学校不算陌生。往事如梭,让人感慨,听说学校要搬迁了,一定要再去看看,让自己的记忆保留完整,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