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穿越者吧 关注:6贴子:451
  • 12回复贴,共1

克拉苏的魔咒——BC 40-38年帕提亚的灾难性西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感谢Heinrish


IP属地:江苏1楼2012-10-09 08:39回复
    前言:
    古代西方的两大强国——罗马与帕提亚——之间曾经爆发过几次大规模的战争和冲突,这一点本人已经在上个帖子中详细叙述过了。显然由于罗马的国力和影响要强于帕提亚,这些战争基本上都是由罗马发起,尤其在晚期,这个现象就更加明显。但在两国交往的初期,帕提亚却并非纯粹意义上的防御者,它也曾经对罗马发起过主动挑衅,发生在克拉苏和安东尼之间的帕克如斯西征就是一例。这次军事行动一度大获成功,帕提亚人占领了罗马的叙利亚和西里西亚行省,势力范围则扩展到几乎整个小亚细亚,然而在罗马的优秀将领文提狄乌斯的打击下,该行动最终以灾难性结局收场。本人曾经在罗马帝国吧写过关于这个题材的文章,不过由于当初时间和精力的关系,那篇文章只是着重于描述最后一决胜负的那场大战,对之前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都一笔略过了。现在本人决定重新描述这场情节一波三折的精彩战事,还原整场战争的全貌,从而加深大家对这两个老对手的认识。写作过程中难免出现差错,希望大家谅解。


    IP属地:江苏2楼2012-10-09 08:40
    回复
      克拉苏的魔咒——BC 40-38年帕提亚的灾难性西征
      Part 1. 危机
      BC 42年,凯撒遇刺后的第二年,在经过一系列小规模的冲突后,罗马共和国终于陷入了全面内战的混乱局面中。以安东尼、屋大维和雷必达的后三头凯撒派与布鲁图斯和卡西乌斯为首的共和派各自率领19个军团在希腊腓力庇城附近的战场上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战役,后世称这场葬送共和国命运的战役为腓力庇战役,显然它影响到了整个罗马的历史。不过,如果仅仅以为只有罗马人在关心这些大事,那就错了——远在千里之外的两河流域,帕提亚国王奥罗德斯二世也正急切地等待信使送来战役结果的消息。
      帕提亚人关注罗马内战当然带有自己的目的。早在BC 53年,帕提亚就与罗马人就已经发生过冲突。是年爆发的卡莱之战不仅终结了以克拉苏为首的罗马大军的命运,也刺激了帕提亚人乘胜拿下叙利亚、恢复阿契美尼德王朝盛世版图的野心。可是,卡西乌斯——这个共和派首领——无情地粉碎了他们的梦想。BC 51-50年帕提亚人两次入侵叙利亚,分别被卡西乌斯和毕布鲁斯击退,帕克如斯王储狼狈逃回国,而大将奥萨西斯竟被卡西乌斯阵斩,给奥罗德斯国王带来了惨痛的记忆。这样,奥罗德斯被迫暂时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与罗马人握手言和。
      然而这并不代表国王不再关注罗马人的局势。事实上,就算他自己不想关心,罗马人也不会让他如愿。BC 42年,腓力庇战役前夕,当初和他作对的卡西乌斯却派昆图斯·拉比努斯为使者出访帕提亚寻求奥罗德斯的支持。正所谓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卡西乌斯早在击败帕提亚入侵后就开始着手恢复与帕提亚人的关系,这次他将之前俘虏的帕提亚士兵送回国,就是争取帕提亚国王支持的一项措施。虽然奥罗德斯对是否应该支援共和派一直心存疑虑,也没有直接回复信使,然而无论是否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原因,命中注定帕提亚人不久必定会再次卷入与罗马的冲突。
      共和派首领卡西乌斯·隆吉纳斯(上)和布鲁图斯(下)石膏像:


      钱币上帕提亚国王奥罗德斯二世的形象:
      


      IP属地:江苏3楼2012-10-09 08:40
      回复
        拉比努斯公然诱导曾经支持过共和派的士兵反水,并反抗自己的凯撒派长官,他希望通过此举最大限度地扰乱罗马军政的统治秩序。随后,共和派大使又去见奥罗德斯二世,极力撺掇国王出兵叙利亚。他为国王分析罗马此时的局势,认为现在安东尼道德败坏,已经公然和女王一起去了埃及,天天和伴侣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意志极度消沉;屋大维则正在意大利和塞克斯图斯·庞培作战,根本无暇他顾;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各地反抗不断;最重要的是,罗马军队中有大量同情或支持共和派士兵,这些人都是可以拉拢的对象,他向国王建议他可以将这些人划为己用(他已经做了),选择此时进兵,时机显然是恰到好处。另外,拉比努斯还向国王承诺自己可以充当军队的指挥官,并保证在他领导下可以轻而易举地占领罗马的这些东方行省,因为他们早就因受到罗马人的不公对待而不满了。
        拉比努斯的一席话说动了帕提亚国王,一方面,确实当时罗马国内因内讧而无力发动对外战争;另一方面,他也察觉到罗马的叙利亚总督萨克萨从未停止过对帕提亚的骚扰,后者此刻正以各种方式拉拢两国交界处的土著居民,似乎是在对未来的战争作准备,这一切不能不使他有所警觉。拉比努斯的建议既可以防患未然,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奥罗德斯仔细考虑过拉比努斯的建议后,决定发动对罗马共和国的战争,他下令全国总动员,拼凑起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这支军队的具体数字已经不可考,但根据之后战事的发展估计,想必全军应该在4-5万上下,其中包括近万名重甲骑兵。这支军队由王储帕克如斯一世统领,拉比努斯则一起出征以便辅助王储。
        帕克如斯是奥罗德斯的小儿子,从小就被国王当作继承人培养,毫无疑问,这位王储在个人修养上是出类拔萃的,但他所经历的几场战事却均以失败告终,因此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实际上是要大打折扣,这也是后来造成悲剧的因素之一。BC 41年冬,这支装备齐全,准备充分的大军在上述两位指挥官的统帅下,跨过幼发拉底河,拉开了帕提亚西征的序幕。
        钱币上帕提亚王储帕克如斯一世的形象:

        安东尼和克里奥帕特拉:
        


        IP属地:江苏6楼2012-10-09 08:41
        回复
          Part 3. 辉煌
          帕提亚军队行军顺利,很快行军至腓尼西亚,并包围反抗的阿帕米亚城。帕克如斯一度对阿帕米亚城的坚固城防无计可施,望城兴叹。因为帕提亚军队都由骑兵组成,缺乏可以用来攻城的步兵,更缺乏攻城技术与攻城武器,而不攻下阿帕米亚城,就实现不了进一步的进军计划。帕提亚人再次面临上次入侵叙利亚时的不利局面,似乎他们这一次又得打道回府了。不过帕克如斯没有等待很久,因为这时拉比努斯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
          驻守阿帕米亚城的罗马士兵有很多当初曾服役于布鲁图斯和卡西乌斯的军队中,这批人对共和派很有好感,有些甚至本身就是共和派。安东尼在击败布鲁图斯和卡西乌斯后收编了这批士兵,并让他们再度驻守叙利亚,因为他们熟悉这块土地。于是拉比努斯很容易地赢得了这批人的支持——他们之间从前就很熟悉。这些士兵不断出城向拉比努斯投降,除了萨克萨——他们原先的指挥官,他是总督萨克萨的弟弟,本人是军事财政官。他拒绝加入拉比努斯一方,并向兄长示警求援。
          萨克萨总督听闻帕提亚人入侵、弟弟又被围困在阿帕米亚,匆忙率领一支军队前来救助。但是,现在帕提亚军队已经接纳了阿帕米亚的许多罗马驻军士兵,总人数占有优势,何况帕提亚骑兵本来也不少,阿帕米亚附近的平原地形也适合他们行动,结果总督本人在一场遭遇战中被总人数和骑兵人数都占优的敌军击败,总督带着败军退回营地固守。随后,拉比努斯以各种手段不断将要求他们投降的宣传单投掷到罗马人的营地中,引起士兵之间的骚动。萨克萨害怕他的部下会变节向拉比努斯投降,当天夜里就从营寨中逃跑,拉比努斯闻讯立刻前往追击。不久当拉比努斯的军队追上逃亡者后,杀死了其中大部分士兵,剩下的人随萨克萨逃到了安条克。阿帕米亚的当地居民以为总督已死,便毫无抵抗地向拉比努斯投降,这样帕提亚军队才得以占领了阿帕米亚。以同样的方式,拉比努斯又轻而易举地接受了安条克的主动投降。萨克萨在拉比努斯大军到来前再次逃走。但是最终他在逃往西里西亚的路上被拉比努斯的追兵追上,并被处死。拉比努斯的这次追击主要动用的是招降来的罗马人,他处死萨克萨的行为也没有得到帕克如斯的授权,这表明此时的拉比努斯已经羽翼丰满,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经营自己的势力了。
          罗马时代修建的安条克四周大道:
          


          IP属地:江苏7楼2012-10-09 08:41
          回复
            萨克萨死后,叙利亚各地城市除了推罗外纷纷投降,帕克如斯实际上已成为几乎整个叙利亚所有地方的名副其实的统治者。然而推罗城则仍由罗马人和亲罗马的当地人统治,抵抗帕提亚的进攻。由于帕克如斯没有舰队,无法从海上封锁该城,因此任何武力威胁和利诱都无法让这座城市就范。帕克如斯显然对他们无计可施。然而推罗对帕提亚人的陆上行动同样也没什么大影响。接下来王储入侵了巴勒斯坦,将罗马人支持的犹太国王希尔卡努斯赶走,王位则由与原国王长期敌对的兄长阿里斯托布鲁斯取代。帕提亚人的军事成功甚至惊动了统治西奈半岛和阿拉伯北部的纳巴泰人,这个阿拉伯王国派了使者前来与帕克如斯缔结同盟。
            与此同时,拉比努斯占领了西里西亚,该行省除了斯特拉托尼西亚、米拉萨和阿拉邦达三座城市外都不战而降。罗马的亚细亚普兰库斯由于害怕而逃到了附近的小岛上。在没有受到抵抗的情况下拉比努斯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这些地区。随后他向米拉萨和阿拉邦达两座城市发动围攻。这两座城市一开始接受了他的驻军,但这些士兵却在节日期间被当地人杀死。因此他在占领阿拉邦达后对当地居民进行处罚;米拉萨人则在他的军队到来前就逃走了,拉比努斯就将其夷为平地。至于坚持顽抗的斯特拉托尼西亚,拉比努斯试图采取围困的方法迫使该城投降,但收效甚微。
            拉比努斯的成功极大震动小亚细亚的其它罗马行省和附属国,小亚各地纷纷脱离罗马,向拉比努斯投降,从而使后者的势力从西里西亚一直延伸到爱奥尼亚海边。拉比努斯成为继布鲁图斯和卡西乌斯后统领罗马东方领地的又一名共和派领导者。
            至此,这次帕提亚和罗马共和派的联合攻击历时不超过半年,已经推翻了罗马在东方的统治,帕提亚的直接统治领土到达地中海和巴勒斯坦,影响范围则扩展到整个小亚细亚,照此看来,帕提亚人似乎有恢复过去阿契美尼德王朝故土与光荣的希望。
            阿里斯托布鲁斯统治时期的犹太版图:
            


            IP属地:江苏8楼2012-10-09 08:41
            回复



              


              IP属地:江苏9楼2012-10-09 08:42
              回复
                屋大维此时也不想与安东尼公开决裂,毕竟安东尼仍然掌控着相当多的军事资源,再打下去只会让塞克斯图斯渔翁得利,因此他请出了已被架空的雷必达,三方经过会晤后,于BC 40年10月签订《布林迪西协定》,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不久,安东尼又以保证人的身份在米塞诺参加屋大维与塞克斯图斯的谈判,双方在BC 39年夏天签定《米塞诺协定》,正式终止彼此间的敌对关系。鉴于此时他的原配已经病死,屋大维做主将自己的姐姐屋大维娅嫁给了安东尼,这一政治婚姻标志着两个竞争者的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
                此后,安东尼从意大利返回希腊并居住了一段时日,他本准备立刻前往东方反击帕提亚人,然而他被当地一些事务所扰脱不开身,于是先派普布里乌斯·文提狄乌斯去亚洲代理指挥作战,规定文提狄乌斯先夺回西里西亚行省,而进一步的军事行动等到安东尼处理好希腊事务后再作处理。
                文提狄乌斯是安东尼麾下的将军,他出身不高,但深受士兵爱。穆提纳会战时曾帮助安东尼和屋大维和解,拥有丰富的军事指挥经验。当他受到安东尼的委派后,即刻带领一支精兵乘船前去反攻西里西亚。他掌握的这支精兵数量大致包括两个以上的罗马军团与十几个大队的轻步兵与骑兵,可能不到三万人。
                罗马帝国奠基者、首位皇帝奥古斯都(屋大维)石膏像:

                奥古斯都和屋大维娅:
                


                IP属地:江苏10楼2012-10-09 08:42
                回复
                  Part 5. 反攻
                  BC 39年夏,文提狄乌斯在拉比努斯反应过来之前就带着自己的军团火速在西里西亚登陆,极大震慑了拉比努斯。拉比努斯如此害怕是有原因的,因为这时其麾下的帕提亚部队均已撤回,他所能依靠的部队都是征服叙利亚后在附近征召的,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与安东尼的副手相提并论。拉比努斯严禁手下士兵出战,并率领部队向叙利亚方向撤退,准备与已得到警告的帕提亚援军会合。文提狄乌斯发现拉比努斯甚至不敢与自己一战,因此放心地向后者猛攻。他率领军队中机动性强的轻步骑兵一直追击拉比努斯直到叙利亚边界。他的部队最终在托罗斯山附近赶上了拉比努斯,发现后者的部队停止撤退,因此也就没有进一步深入敌境,双方就在附近各自占据有利地形对峙了好几天。
                  §1 托罗斯山会战
                  拉比努斯显然是在等他的帕提亚援军,同样,文提狄乌斯也需要自己部队中的重装士兵到达。很巧合地是,双方的援军竟然在同一天到达。帕提亚援军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数量优势,又联想到之前的胜利,十分鄙视他们的对手。他们甚至不打算等拉比努斯军队的加入,在黎明时分就大胆地向罗马营寨发动攻击。此前文提狄乌斯由于担心帕提亚骑兵在平原上强大的战斗力而特意在山上设营,因此帕提亚骑兵们必须从山脚下往上攻击。文提狄乌斯严禁部下私自求战,命令必须等到帕提亚人冲上山峰时再作反击,因此一开始没有罗马人出寨迎战,帕提亚骑兵们很顺利地冲上山腰。然而当他们快到达山顶时,营寨中发出无数号角声,大批罗马人突然从中冲出,居高临下地向骑兵们发动攻击,并且很轻松地把他们赶到山脚下。许多没有准备的帕提亚人在肉搏战中被杀。前锋骑兵眼见抵敌不住,纷纷往后撤退,不想因此与后方准备作战的骑兵撞在一起,军队秩序瞬间混乱。罗马人当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大量重装步兵冲入敌阵,挨个将帕提亚骑兵砍下马。在极近距离的混战中,帕提亚人的武器根本发挥不出效果,主力因此大部被杀,幸存者直接无视拉比努斯而逃往西里西亚。文提狄乌斯则一直把他们赶到共和派的军营附近,当他看到拉比努斯的军队后才下令停止追击。此时后者摆出一副作战的姿态来迷惑对手,其实他的军队早已因帕提亚援军的逃跑而士气沮丧,拉比努斯企图乘夜幕降临后撤退到其它地方。然而,文提狄乌斯从逃兵那儿获知了(拉比努斯的)计划,他设伏杀死了许多撤退的士兵,其他士兵则看到自己被拉比努斯抛弃后向文提狄乌斯投降。拉比努斯在混乱中化妆逃到了西里西亚,但后来被当地的凯撒派自由人德米特里抓住。德米特里此前被安东尼派往驻守塞浦路斯,他找到了拉比努斯的藏身之所,并将其抓获,随后拉比努斯被文提狄乌斯处死。
                  壮观的托罗斯山脉:
                  


                  IP属地:江苏11楼2012-10-09 08:42
                  回复
                    §2 阿玛努斯会战
                    托罗斯山会战后,西里西亚各地畏惧罗马人的攻势,纷纷向文提狄乌斯投降,后者轻松收复了整个西里西亚地区。按照规定,文提狄乌斯应该在此地等待安东尼的援军到来再作处理,不过指挥官认为兵贵神速,因此没有停止军事行动。接下来他准备收复叙利亚,他首先派庞帕伊狄乌斯·希洛率领骑兵前去攻打阿玛努斯。这座关隘位于西里西亚和叙利亚交界处,只有一条很狭窄的通道穿过,周围都是难以通行的悬崖峭壁。阿玛努斯在当地语言里就有“不可通行”的意思。该关隘守将是帕克如斯麾下的大将法纳帕特斯,具有相当的军事才能,因此被帕克如斯留下驻守这个战略要地。希洛在靠近关隘时被守将法纳帕特斯打败,本人险些丧生。法纳帕特斯眼看击败了敌人的挑战,一时过于轻敌便打开关隘大门前往追击,也是命中注定他将死于此地,帕提亚将军在刚才的战斗时没有发现文提狄乌斯已经悄悄从侧翼包抄上来,最后把他包围。一番混战后,文提狄乌斯杀死了法纳帕特斯和大部分守军,只有一小部分幸存者弃关而逃。文提狄乌斯乘胜进入叙利亚,当地的帕提亚驻军听到托罗斯山和阿玛努斯会战失败后都弃地逃跑了。文提狄乌斯没有经过抵抗就顺利将整个行省拿下,接着他又顺利收复了巴勒斯坦,犹太人的国王安提戈努斯因害怕而逃走。而小亚细亚脱离罗马的城市看到罗马人的胜利,也只得选择再次臣服。在完成进军任务后,文提狄乌斯向附近居民征收惩罚性赋税,其中缴纳的最多的是犹太人、安条克市民和纳巴泰的阿拉伯国王马尔库斯,因为他们都支持过帕克如斯。文提狄乌斯把这笔财富全部转交给元老院,自己没有拿一分钱。
                    这样,大致在BC 39年秋末,仅仅通过两次会战,文提狄乌斯在两个月内就收复了之前沦陷于帕提亚人之手一年之久的东部行省,两次均阵斩帕提亚和共和派指挥官,超额完成了安东尼托付给他的任务。
                    今日西里西亚门(阿玛努斯关隘也在其中):

                    钱币上的犹太国王安提戈努斯二世(帕提亚支持者、阿里斯托布鲁斯之子)形象:
                    


                    IP属地:江苏12楼2012-10-09 08:43
                    回复
                      Part 6. 决战
                      远在两河流域的帕克如斯王储听闻拉比努斯和法纳帕特斯被杀、罗马人重新收复叙利亚的消息,非常愤怒,在他的要求下,奥罗德斯再次下令全国总动员,准备来年(BC 38年)春天再度入侵叙利亚。
                      普布里乌斯·文提狄乌斯听说帕克如斯集结了一支大军准备入侵叙利亚的消息后非常担忧,由于他平定叙利亚为时不久,此地的各个城市仍然不服罗马人的管制,动乱时有发生,因此他将麾下的军团分散到各地驻守过冬。如果帕克如斯按照常规方式进军的话,文提狄乌斯是来不及集结部队的。因此他采取了一些措施以拖延敌人的进军速度。
                      罗马指挥官通过调查认识了一位叫查恩纳伊乌斯的当地贵族王子,此人实际上在暗地里与帕提亚人保持着情报往来。文提狄乌斯故意在各方面拉拢查恩纳伊乌斯,假装他完全信任对方,还邀请此人担当自己的顾问,负责为自己在各项事务上出谋划策,这使查恩纳伊乌斯错以为自己掌握了罗马人的所有机密情报。为了达到迷惑敌人的目的,他还故意泄露给王子,说很担心帕提亚人可能会放弃他们以前渡河时靠近丘格玛附近的幼发拉底河渡口,而选择距此地下游的一些河段渡河,他说,在那里大多是平原地形,很方便敌人的骑兵进攻,而前者则多为崎岖的山地,适合罗马人的战斗。他的这些言论使王子信以为真并因此将情报传递给帕克如斯。于是帕提亚指挥官就选择了周围是平坦地形的那个渡河口。文提狄乌斯的计划得以实现,因为那一段河流很宽,帕提亚人渡河需要花费更长时间,这就给罗马人时间来集结部队。
                      幼发拉底河岸风光:
                      


                      IP属地:江苏13楼2012-10-09 08:43
                      回复
                        § 希尔赫斯提卡决战[2]
                        BC38年春,帕克如斯率领部队从丘格玛下游渡河,由于河面很宽,他们花费了很长时间。帕克如斯原以为罗马人会因此乘机偷袭,不过他始终没有得到文提狄乌斯的消息。因此直到帕提亚人过河以后,还以为罗马人过于懒惰和胆怯,内心对罗马人更加鄙视。
                        文提狄乌斯没有攻击帕提亚渡河部队有他的考虑,一方面在帕提亚人渡河时,他的部队尚未集结完毕;另一方面,附近的地形也不适合罗马人战斗,所以他不准备作无意义的攻击。文提狄乌斯推算,倘若帕提亚人要攻下叙利亚,必须占领安条克;而要拿下安条克,肯定要经过幼发拉底河西南岸的希尔赫斯提卡山区,该地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发动攻击的绝佳位置。因此他就在当地建立营寨,并将部队入驻。
                        不出所料,帕克如斯选择希尔赫斯提卡这条线路前去攻打安条克。当帕提亚人路过该地时,发现了位于山顶的罗马大营。出于对罗马人的轻视,帕提亚人放心大胆地直接去攻击罗马人的营寨。尽管它位于山顶,他们还是很乐观的认为这个目标可以手到擒来。
                        于是帕提亚人纷纷向山顶进发,文提狄乌斯布置的战术与半年前的托罗斯山会战相似,一直等到帕提亚人靠近山寨时才下令罗马人从营寨中冲出,并且企图再次将毫无准备的帕提亚骑兵赶下山去。然而与西里西亚的山区相比,希尔赫斯提卡的山岭并不十崎岖,而这次入侵的帕提亚军队人数也远比西里西亚的援军要多,罗马人一时间无法彻底击垮对手。
                        这边厢,帕克如斯尽管非常疑惑罗马人的突然袭击,他还是下令山脚下的部队重整秩序,准备再度冲上山与罗马人决战,同时命令马弓手射箭为重甲骑兵冲锋作掩护。文提狄乌斯绝非滥竽充数之辈,考虑到帕提亚军队的规模,他这次带来了数量不少的投石兵和标枪兵,这些远程攻击部队从山上居高临下发射石块,瞬间就再度打乱了帕提亚军队的秩序。尽管山脚下的帕提亚骑兵还是在勇敢地与罗马人交战,但由于敌人大多数身披重甲不易受伤,而他们自己却被未曾料到的猛攻搞得手忙脚乱,骑兵们一个接一个被敌人的投石兵打下马来,随后就被迫与近身的重装步兵肉搏。罗马人的投石兵发射的石弹不仅距离远而且很精准,这使得帕提亚人几乎不可能采取有效措施抵抗,帕提亚人开始恐慌。雪上加霜的是,混战中指挥官帕克如斯被一块石弹击中,当场身亡,更是对帕提亚士兵士气的一个沉重打击。当这些士兵意识到自己的指挥官已经丧命后,尽管有一小部分忠诚的部下为保护他的尸体而竭力战斗并全部力战而亡,但其余大部分人还是四散而逃。他们中的一些人急切地想通过他们来之前架起的桥梁以返回祖国,但大部分在还没有到达渡河地点前就被杀死。当然这座桥也被罗马人拆毁。剩下的一小部分人逃到科马基尼试图寻求国王安条克的庇护。至此,文提狄乌斯大获全胜,帕提亚已经全军覆灭。
                        帕提亚重骑兵与罗马军队战斗图:
                        


                        IP属地:江苏14楼2012-10-09 08:43
                        回复
                          Part 7. 结局
                          希尔赫斯提卡会战后,文提狄乌斯下令将帕克如斯王储的首级传送到叙利亚各地威慑当地人。这些叙利亚统治者一度犹豫地在观望战事的结果,当他们看到王储的首级后感到非常伤感,因为帕克如斯是统治过他们的最公正和温善的国王。不过虽然他们哀叹帕提亚王储的死亡,却不得不接受罗马人的严厉统治。文提狄乌斯随后亲自征讨科马基尼国王安条克,因为后者没有将帕提亚逃亡者交给他,不过实际上他的真正目的是夺取国王拥有的巨大财富。
                          就在文提狄乌斯的征战到达顶点时,安东尼突然来到叙利亚,他从远方赶来祝贺文提狄乌斯取得的成就,实际上却是在嫉妒后者。显然文提狄乌斯通过果敢的军事行动获得的巨大威望影响了安东尼的声誉。因此,文提狄乌斯就将指挥权移交给上司,安东尼随后将他调往他处。当首都的罗马人听说文提狄乌斯的功劳后,他们沸腾了。他们热烈拥护了文提狄乌斯,认为他完全地赶走了帕提亚人,并且还杀死了帕克如斯,洗雪了当年克拉苏惨败的耻辱,并因此为文提狄乌斯举办了凯旋式,他也因此赢得了罗马人的爱戴,得到了一大笔财产的赠予。文提狄乌斯年少时曾经在旁培·斯特拉波(庞培之父,绰号“斜眼”)的凯旋式上以俘虏身份出席,而现在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通过战胜帕提亚人而赢得凯旋式的罗马人,不知他在此刻是何感想。
                          至于帕提亚一方,当奥罗德斯听说他最宠爱的小儿子战死后伤心欲绝,一连十几天不理国政,直至他把大权交给大儿子弗拉特四世,后者不久就将他老爸暗杀。此战给帕提亚带来的打击不仅仅是损失了王位继承人和大量精锐士兵,而是彻底打消了帕提亚人征服叙利亚、恢复阿契美尼德王朝版图的梦想,此后直至帕提亚灭亡,他们仅有一次打入过叙利亚,而且最终也以失败告终。可以说是这一次毁灭性战事才让帕提亚真正了解了罗马人的实力。
                          关于这一仗的军事分析,本人已经在先前发过的帖子中有所论述,在此不再赘述。不过需要值得一提的是,当初参与卡莱之战、以诡计谋杀克拉苏的几位著名帕提亚高官最终的下场都是横死,无一善终:苏莱纳被自己的国王杀死;奥罗德斯则被儿子谋害;奥萨西斯早在叙利亚遇伏身亡;而帕克如斯虽然没有参加卡莱一战,但其最终的死状和克拉苏极其相似,尤其是这两人还都死在同一天里,如此巧合,实在不禁让人怀疑:难道和关羽死后发生的故事一样,这些人是陷入了克拉苏的魔咒吗?
                          罗马凯旋式:

                          科马基尼国王安条克一世岩雕:
                          


                          IP属地:江苏15楼2012-10-09 08: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