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起列传里,白起出现过的称谓依次为左庶长(13年)、左更(14年)、国尉(14年)、大梁造(15年)、武安君(29年)、上将军(47年),在47年的时候“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这里提到了王齕是尉裨将,如果裨将为副将的话,裨将前面的这个“尉”字应该说的就是上将军白起,也就是上将军的副将,白起在昭王14年时“起迁为国尉”(正义言太尉),也就是说国尉就是太尉,如果之后的大梁造、属于官职和爵位同名同等的话,那么就是说白起在被封武安君后,被降过职,按理说武安君是个侯爵称号,属于爵位,或者说待遇标准,在白起列传中29年书“白起迁为武安君”,但是无论大梁造是官职名称或者官职爵位同名同等,还是武安君的问题,都存在白起在长平之战时以尉的身份出现,级别低于之前的官职的问题,根据秦惠王五年“阴晋人犀首位大梁造”,至少说明大梁造确实可以作为官职而存在。
再从另一个角度看,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关于赵奢的记载,“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於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这里出现了赵惠文王的谥号,说明这一段应该是这位国君死后作的文。作为主将的赵奢受封马服君、作为有大功的人许历受封国尉,并且言赵奢已经和赵国的几个顶级官员平气平坐了,许历的级别低于赵奢是必然的,这里也印证了白起传里的问题,国尉低于“君”,而正义又说国尉即是太尉,在“尉”官里“太尉”已经是顶级,如果白起在长平之战还是一个“尉”的话,说明白起曾经有过降级处分。
能够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的唯一解释是这个尉裨将中的尉指的是王齕。即官拜“x尉”,在外任“裨将”。
再从另一个角度看,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关于赵奢的记载,“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於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这里出现了赵惠文王的谥号,说明这一段应该是这位国君死后作的文。作为主将的赵奢受封马服君、作为有大功的人许历受封国尉,并且言赵奢已经和赵国的几个顶级官员平气平坐了,许历的级别低于赵奢是必然的,这里也印证了白起传里的问题,国尉低于“君”,而正义又说国尉即是太尉,在“尉”官里“太尉”已经是顶级,如果白起在长平之战还是一个“尉”的话,说明白起曾经有过降级处分。
能够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的唯一解释是这个尉裨将中的尉指的是王齕。即官拜“x尉”,在外任“裨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