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子夫看得很明白,「恐久获罪,每戒太子,宜留取上意,不应擅有所纵舍」。这里《通鉴》里给出了个细节「上闻之,是太子而非皇后」。皇帝依然是皇帝,和对待阿娇一样,尽管曾经当这卫青的面说过「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但当「大事」真的发生的时候,汉武帝还是选择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对后宫妃子「诬以巫蛊」其实和对前朝大臣「诬以谋反」是一样常用的套路。况且在此之前,「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及皇后弟子长平侯伉皆坐巫蛊诛」。
子夫不可能觉察不出大祸将至,但是在那时的情况下,她又能怎麼样呢?太子被形势逼著谋反,自然是以失败告终,卫子夫也选择了自杀。她不得不死。本有机会成为一个传奇的卫子夫死了,因为她的儿子,也是为了她的夫君。关於卫子夫的结局不太清楚,可是就《史记》和《通鉴》上只字未提来看,这位皇后并没有得到历史的肯定。其实也是正常,所有的后宫女子,除非你做了像吕后,武则天以至后来的慈禧之类改变历史轨迹的事让史学家们不得不写,历史对女人总是惜墨如金。
我一直认为卫子夫一家是为汉朝做出过相当贡献的,子夫为皇后,端庄克己,没有见到她关於陷害那个妃子的的蜚语,维持了后宫的和平;卫青和霍去病就不用说了,都是一心扑在军事上,不玩弄权术为非作歹,「天下以贤称之」。没有卫子夫,卫青和霍去病就进不了汉武帝的视野。没有人会把这笔功劳记在卫子夫的身上,她的不得善终,说穿了,还是「子」「夫」的缘故。
子夫不可能觉察不出大祸将至,但是在那时的情况下,她又能怎麼样呢?太子被形势逼著谋反,自然是以失败告终,卫子夫也选择了自杀。她不得不死。本有机会成为一个传奇的卫子夫死了,因为她的儿子,也是为了她的夫君。关於卫子夫的结局不太清楚,可是就《史记》和《通鉴》上只字未提来看,这位皇后并没有得到历史的肯定。其实也是正常,所有的后宫女子,除非你做了像吕后,武则天以至后来的慈禧之类改变历史轨迹的事让史学家们不得不写,历史对女人总是惜墨如金。
我一直认为卫子夫一家是为汉朝做出过相当贡献的,子夫为皇后,端庄克己,没有见到她关於陷害那个妃子的的蜚语,维持了后宫的和平;卫青和霍去病就不用说了,都是一心扑在军事上,不玩弄权术为非作歹,「天下以贤称之」。没有卫子夫,卫青和霍去病就进不了汉武帝的视野。没有人会把这笔功劳记在卫子夫的身上,她的不得善终,说穿了,还是「子」「夫」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