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的夕阳吧 关注:5贴子:275
  • 0回复贴,共1

我看《猫的报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了《猫的报恩》总有要拿他和《潘神的迷宫》来对比的冲动.
 
类似的故事--小女孩在现实与幻想中生活
 
只是一个给了我美丽的梦,一个却不美好
 
《猫的报恩》是2002年的作品,遗憾的是我看到它是在5年后的今天.幸好我也是在今天看的,不然我可能会看不下.
 
他的第一眼的印象是它的画面,很美丽,正好这几天我正在迷恋水彩渲染的漫画效果.然后是它的人物,不美型,却清新,带有孩子气的,有些像姚非拉的《梦里人》,只是要"成熟"得多.
 
可以说这部动画幽默的地方是很普通的,普通得我笑的次数要比看美国动画少上1倍不只.但是这部动画片并不以幽默来取胜,它有剧情.
 
探讨着自我
 
而在生活的众多不如意之下,小春不免想去猫国,去一个没有时间观念、每天只须吃吃喝喝、毫无烦心事的国度.然而,来到猫国的小春,越认同猫国的生活态度(没有时间、只要吃喝玩乐),就越发地成为一只猫.
 
然而,小春由迷糊小女孩成为守时的淑女,真的就是“做自己”吗?我们知道,一旦个体认同任何符号秩序(不管是现实世界的守时,或是猫国的拒绝时间观念),固定下来,所谓的真实自我或自由,就不可能继续存在.于是,小春的开始守时,与其说是“做自己”,倒不如说是受社会秩序所规训的结果.换句话说,小春由猫国回到现实世界的过程,根本不是找回真实自我,而是回到原有社会秩序的怀抱,再次成为受现实社会秩序所召唤的主体.
 
成为猫(认同猫国闲散生活态度)是失去自我,变回人(认同守时观念)同样也不是“做自己”.于是,所谓真实自我,不可避免地处在一个暧昧的状态(既不是“就在这里”,也不是“就在那里”),而自由则成为吊诡的事物(一旦自己自由地认同了某物,固定下来的自己,受到所认同的观念所规约,就变得不自由了).然而,换个方向想,正是在这种暧昧与吊诡之中,我们才可找到自我、享受自由.这也就是说,一旦我们在各种论述、符号秩序之间不断摆荡、浮动(而不是只执著于几种符号秩序),我们就能拥有自由,我们也才能说:我们的确是在“做自己”(而不是不自觉地被几个特定的符号秩序所规制).而既然要不断摆荡、浮动,那么时时怀疑事物的秩序,嘲讽自我的认同,并且以开放的心胸看待自己未知的事物,就是特别重要的事了。
 
 
片尾,小春说了一句猫男爵巴隆所讲过的话.她说:我泡的红茶,每一次都不一样,有时好,有时坏。
 
 
既然日常生活的本质就是不确定、意外惊奇连连,我们又何必只执著于几个绝不可能恒真的认同、秩序,徒然限制住自我真正“做自己”的机会呢?于是,本片看似巩固既存社会秩序(守时),实际上却并不是那么的反动:就是藉由上述那么一句重点台词,再加上许多奇幻意外的剧情,本片提示了我们万事万物的不确定性本质,并且鼓励我们发挥好奇心而冒险,勇于抵抗既有僵化的论述与秩序,真正找回自己与自由.小春说:“在世上生活,真辛苦.”不过,能真正“做自己”,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或许吧!!
 
当看完这部动画,突然发现很有宫崎骏讲故事的味道.当发现这真是他企划的时候,的确还是高兴的.在叙述现实中,他总能带给我们美好的希望.
 
 
``````````````````````````````````````````````````````````````````````````````````````````````````````````````````````````````````````````````````````````````
 
本篇大部分来自政小四评论报



IP属地:广西1楼2007-04-19 21:3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