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茶社吧 关注:20贴子:2,003
  • 22回复贴,共1

「吐槽」我又碉堡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没法发图阿ipad发不了。。关于。。砀山湿尸。。


IP属地:北京1楼2012-10-21 14:57回复
    古墓及女尸的发现,立刻轰动了整个砀山县城,成千上万的百姓闻讯赶来,争睹奇观。女尸修长的身材、细腻的皮肤、一头乌黑的亮发、修剪整齐涂着红色指甲油的一双纤细的小手,以及那一双小巧的“三寸金莲”都使围观的人们发出阵阵惊叹,女子喉部呈“T”字型的深深刀痕和臀部尾骨处的一个肉囊,更使人们大为惊奇,议论纷纷。直至2001年3月24日上午11点多钟,砀山县政府有关部门赶来之前,整个“梨园小区”工地人头攒动,络绎不绝。而许多古老的传说,也从一些老人们的口中议论出来。
    古墓所在地原为乱坟冈,这座古墓是其中一个较大的土堆,据当地年长者说,他们从小常在这大坟上割草、嘻戏,就连他们的祖辈们也不知这是谁家的祖坟,从未见有人烧纸、添坟、祭祀,只是见过早年有两座雕工精细的大石碑的基座淹没在乱草丛中。
    2001年3月24日上午9点,砀山县文化局局长助理苏联营在办公室接到了一个不知什么人打来的电话,称发现了古墓,他叫上砀山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姚百栋等几个人,立即出发,阴差阳错的是,他们竟听错了地名,跑到了砀山城东,转了一大圈,临近中午11点,才辗转找到“梨园小区”现场。经与砀山县殡仪馆协商,下午女尸被送到殡仪馆冷冻起来。经安徽省文物局考古研究所有关考古专家对出土的葬具、尸体及有关器物考证分析,初步签定该古墓为前清古墓,出土器物为国家二级文物。


    IP属地:北京2楼2012-10-21 14:58
    收起回复
      墓主系「。毛?」女性,置于内棺,尸体上盖罗巾被,下铺丝棉褥,身着衣物华美如新,雍容典雅。其头戴黑色女士葬帽,身穿绣有金丝麒麟的官服,绣有龙凤图案的真丝偏领大褂。腰系黄色的龙凤呈祥图案的罗裙,有呈网状结构的黄色丝穗下摆,金光闪闪;白色的内衣裤,下身着皂色长裤,脚蹬乌色短筒朝靴。 出土女尸脱去衣帽,该女尸保存完好,肢体匀称,身材修长,椭圆形瓜子脸,脚长约30厘米,因多年缠裹之故,仅大母趾凸现在外,趾盖尚存,“三寸金莲”名副其实。骨盆紧锁,已经生育,牙齿磨损轻度,推断年龄不过30岁。尸身长164厘米,毛发浓密乌黑,发型圆转,用两枚金簪盘于脑后;面部暗灰,神态安详,呈睡眠状,皓齿完好;胸腹部塌陷,内脏皆在其中,手臂肌肉丰满,手指修长,指甲饱满。可清晰看出涂有红色指甲油。腿上肌肉也很丰满,且有弹性,至今关节仍可曲直,全身多处肌肉仍可针剂注射。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墓主颈部咽喉处有“T”形剑类锐器致命伤痕,喉管,动脉、静脉血管全被切断。更奇怪的是,女尸臀部尾骨处竟长有椭圆形扁平肉囊。


      IP属地:北京3楼2012-10-21 15:01
      收起回复

        从该古墓出土的葬具(柏木为上等木料,楠木价格昂贵)、器物(随葬首饰)、墓主衣着(龙凤图案衣)及其生理特征(手掌、指甲等)判断,该女性生前生活在上层社会、养尊处优、曾受皇封(封建时代只有受过皇封的人才可着龙凤图案衣);从出土的器物(“康熙通宝”铜钱)判断,墓主丧葬时代当为清代康熙晚期。
        因该墓主身着锈有金丝麒麟的官服,据《明朝典制》记载,明清官服前胸和后背缀有金丝绣成的摆巾,称作“补子”,也叫“背胸”, 出土女尸身上的补子是代表品级的徽识。明洪武二十五年规定,公、侯、附马、伯常服绣麒麟、白泽,并且规定文官用十种飞鸟代替品级,武官用六种走兽代替,并且规定平民女子首饰不准用金玉、珠翠,只准用银。清军入关后,官服和社会制度均沿袭明朝,“补子”则规定一品武官官服用麒麟,由此推断,墓主生前应有前清皇宫相当级别的身份。
        「电视上说一品武官」
        


        IP属地:北京4楼2012-10-21 15:04
        回复
          2001年春天,砀山县某工地意外挖开了一座古墓,一股奇异的香气扑面而来,棺材里躺着一个身着清代服装的美貌女尸!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清朝乾隆皇帝的维吾尔族妃子、自幼体有奇香的“香妃”?
          5年过去了,这个谜团始终没有解开。
          2006年底,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对此进行了调查,并制成6集专题片在央视十套播出。该栏目组披露调查结果:带有香气的女尸生前并非“香妃”,而是一位一品诰命夫人。


          IP属地:北京5楼2012-10-21 15:05
          收起回复

            身上真有香囊吗
            女尸被挖掘出来后,人们发现尸体背部长了一个奇怪的东西,是正常人没有的,难道开棺时所散发出的奇异香味,就是从这里产生的吗?这真的会是“香妃”的香囊吗?
            《走近科学》揭秘:通过医学专家解剖,这个尾椎部位的赘生物其实是一段脱出的直肠黏膜,专家怀疑是脱肛,而不是所谓的香囊。原来,女尸身下铺垫了大量中药材,不仅防腐杀菌,而且会释放出极具芳香的气息。女尸出土时人们闻到的扑鼻奇香,其实就是防腐药物的香气,而并非女尸本身所产生的。


            IP属地:北京6楼2012-10-21 15:06
            收起回复
              河蟹了我两楼阿。。


              IP属地:北京7楼2012-10-21 15:09
              回复
                马王堆女尸长得好狰狞阿。。


                IP属地:北京8楼2012-10-21 15:18
                回复
                  后来电视提到马王堆女尸,然后我说,为什么保留下来的完好尸体都是女的。。尼玛砖家们不研究研究么?不知道有没有,但是出名、的男湿尸没有阿。。


                  IP属地:北京9楼2012-10-21 15:20
                  收起回复
                    编辑本段
                    女尸简介
                    古墓及女尸的发现,立刻轰动了整个砀山县城,成千上万的百姓闻讯赶来,争睹奇观。女尸修长的身材、细腻的皮肤、一头乌黑的亮发、修剪整齐涂着红色指甲油的一双纤细的小手,以及那一双小巧的“三寸金莲”都使围观的人们发出阵阵惊叹,女子喉部呈“T”字型的深深刀痕和臀部尾骨处的一个肉囊,更使人们大为惊奇,议论纷纷。直至2001年3月24日上午11点多钟,砀山县政府有关部门赶来之前,整个“梨园小区”工地人头攒动,络绎不绝。而许多古老的传说,也从一些老人们的口中议论出来。
                    古墓所在地原为乱坟冈,这座古墓是其中一个较大的土堆,据当地年长者说,他们从小常在这大坟上割草、嘻戏,就连他们的祖辈们也不知这是谁家的祖坟,从未见有人烧纸、添坟、祭祀,只是见过早年有两座雕工精细的大石碑的基座淹没在乱草丛中。
                    2001年3月24日上午9点,砀山县文化局局长助理苏联营在办公室接到了一个不知什么人打来的电话,称发现了古墓,他叫上砀山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姚百栋等几个人,立即出发,阴差阳错的是,他们竟听错了地名,跑到了砀山城东,转了一大圈,临近中午11点,才辗转找到“梨园小区”现场。经与砀山县殡仪馆协商,下午女尸被送到殡仪馆冷冻起来。经安徽省文物局考古研究所有关考古专家对出土的葬具、尸体及有关器物考证分析,初步签定该古墓为前清古墓,出土器物为国家二级文物。
                    编辑本段
                    出土过程
                    2001年阳春三月,春和景明时节,在历史古邑、有“梨都”之誉的安徽省砀山县,50万亩梨花已是吐蕊绽放,竟相盛开,放眼环顾,整个砀山大地雪堆云涌,银波琼浪,景色蔚为壮观。
                    3月23日上午8点,在砀山县城关西部的一片土地上,已经是机声隆隆,一派繁忙。这里是由砀山县建筑公司承建的商品住宅楼建筑工地——“梨园小区”,建筑公司经理汪洋连日来带领就近招募来的农民建筑工人,日夜苦战,加班加点,正在进行住宅楼基建工程。
                    在2号楼的地基上,一台挖掘机正在隆隆作响,进行深挖地槽工作,这台庞大笨拙的挖掘机在驾驶员“老程”熟练的操纵下,长长的铁臂伸展自如,左旋右转,一次次把泥土从近4米深的地槽里挖抓上来,送上一边等待的翻斗运土车。
                    三月的阳光暖洋洋地照在工人们的身上,建筑工人们虽然都在紧张地忙碌着,但在这样不冷不热的季节,仍很惬意,干活之余,抬头向北看去,便是一片梨花胜雪、麦苗青绿的美丽世界。
                    上午9点多钟,老程忽然发现挖掘机有力的铁臂伸到4米深的地槽下掘土时,机身吃力地颤抖起来,铁臂每次也只能挖出少量杂有朽木块和白石灰样的黏土来,老程心里觉得有点奇怪,正在疑惑间,又感到机身猛烈跳了一下,铁臂处发出一声闷响。他连忙跳下驾驶室,下来查看,他担心挖到地下的大石头,毁了机器。他跳到4米多深的地槽,用脚拨开黏土一看,一块深红色的木板露了出来,锋利的铁臂竟然也只是砸坏了木板的一点表皮,再看看地槽的两壁,竟然清晰地看出有三层灰白的黏土层和两层腐朽的木板。
                    程师傅连忙爬上来,上午的阳光几乎刺得他睁不开眼,他忍不住对周围忙碌的工人们叫了起来:“我好像挖到大棺材了!” 出土楠木棺这一声叫唤使周围正在埋头干活的工人们吃了一惊,正好汪洋经理也不知转到哪里去了,他们纷纷扔下手里的活计围了过来,强烈的好奇心和繁重的劳动正好使他们有一个休息一下的借口。
                    在人们的鼓动下,老程又爬进驾驶室,开动挖掘机,继续开挖起棺材四周的土层来。
                    通体深红色的棺材渐渐露了出来,棺材之大之完好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讶得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棺材太大太沉了,工人们便试图在地槽下打开棺盖,棺盖竟如同与整个棺体焊为一体一样无法撼动。经过人们用绳索、棍棒和挖掘机的合力,最后终于把整个棺材弄到了地面。阳光下的棺材油漆还闪闪发亮,就像刚安葬到4米多深的地下一样。
                    


                    IP属地:北京12楼2012-10-21 17: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