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公元127—200),字康成,汉大司农,经学家。关于郑玄生地村庄,网上以及资料中大致有几种说法:1、北海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此说多见于所存史料和学说严谨的资料中,皆未提及生地村庄;2、高密后店(今峡山区郑公街道后店村)人,此说应为正解;3、高密郑公村人,此说显然为郑公村名与郑玄(时为世人尊称郑公)相重合凭想当然而成,以谬传谬,误导世人。
司马彪《九州春秋》记载“高密郑玄,执子孙礼,称之郑公”,可见当时因郑玄学问(汉代最大的“通儒”,经学集大成者)及教书执礼被敬称为郑公;《续汉书》记载“北海相孔融(曾因让梨而家喻户晓)深敬郑玄,命高密设郑公乡,广辟门衢,署门曰通德门”,由此可见郑公村名是因设郑公乡而得,且现在的郑公村也不是东汉时的郑公乡;《高密地名志》摘录郑公《刘氏家谱》记载“郑公村,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刘姓自惠民迁来,落居于庙(即郑公祠)前,名庙前村,后因流沙所迫,村籍东移,因处郑公故里,更今名”。郑玄公元127年生人,郑公村公元1369年立村,二者年代相差甚远,所以郑玄是郑公村人显然荒谬。
现依然居住后店村的郑氏后人所存《郑氏族谱》记载“郑氏,侍秦有功,食邑于薛”,秦末,皇上又加赐食邑地于“潍水以东,砺阜之阳(即今后店村处),郑崇(郑玄八世祖)遂居家迁于此”。《高密地名志》记载“后店,秦末郑姓食邑于此,建梓桐村(即今后店村),玄生于此”,又记“玄故后,建祠奉祀,因梓桐村处郑祠(当时建筑群庞大,史料记载仅祠庙就有99间,另有通德门等附属建筑)后殿处,故改名为后殿,后演称后店村。郑氏后人如今依然居住在后店村,郑公祠、郑公墓、郑崇墓、郑益恩(郑玄子)墓、郑小同(郑玄孙)墓均在后店村。由此,郑玄是现在的峡山区后店村人为正解。
另,以郑公祠为标志命名的村庄很多,例如:庙前村,庙后村,郑公村,后店村,七里兰村等,其他地方因郑玄而立村名的亦有不少,如崂山区惜福镇的书院村(郑玄曾在此设书院授学),青州的郑母镇(原名郑墓镇)等。
注:梓桐:即楸树。
司马彪《九州春秋》记载“高密郑玄,执子孙礼,称之郑公”,可见当时因郑玄学问(汉代最大的“通儒”,经学集大成者)及教书执礼被敬称为郑公;《续汉书》记载“北海相孔融(曾因让梨而家喻户晓)深敬郑玄,命高密设郑公乡,广辟门衢,署门曰通德门”,由此可见郑公村名是因设郑公乡而得,且现在的郑公村也不是东汉时的郑公乡;《高密地名志》摘录郑公《刘氏家谱》记载“郑公村,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刘姓自惠民迁来,落居于庙(即郑公祠)前,名庙前村,后因流沙所迫,村籍东移,因处郑公故里,更今名”。郑玄公元127年生人,郑公村公元1369年立村,二者年代相差甚远,所以郑玄是郑公村人显然荒谬。
现依然居住后店村的郑氏后人所存《郑氏族谱》记载“郑氏,侍秦有功,食邑于薛”,秦末,皇上又加赐食邑地于“潍水以东,砺阜之阳(即今后店村处),郑崇(郑玄八世祖)遂居家迁于此”。《高密地名志》记载“后店,秦末郑姓食邑于此,建梓桐村(即今后店村),玄生于此”,又记“玄故后,建祠奉祀,因梓桐村处郑祠(当时建筑群庞大,史料记载仅祠庙就有99间,另有通德门等附属建筑)后殿处,故改名为后殿,后演称后店村。郑氏后人如今依然居住在后店村,郑公祠、郑公墓、郑崇墓、郑益恩(郑玄子)墓、郑小同(郑玄孙)墓均在后店村。由此,郑玄是现在的峡山区后店村人为正解。
另,以郑公祠为标志命名的村庄很多,例如:庙前村,庙后村,郑公村,后店村,七里兰村等,其他地方因郑玄而立村名的亦有不少,如崂山区惜福镇的书院村(郑玄曾在此设书院授学),青州的郑母镇(原名郑墓镇)等。
注:梓桐:即楸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