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鹤吧 关注:122贴子:6,980
识文:砚铭。汉未央宫瓦头研第一。昔以庇人,今以磨人,其为尒庇者已矣。吾不知其待尓,磨者尚复几人也。大瀛海砚第二。墨乡磅礴天空海阔,又六言小诗附书。黄玉径尺万里,碧环一线洪流。莫问唐家学士,老夫自有瀛洲。又七言一绝句。芙蓉腻掌小磨砻,柳小郎哥晓月风。何似澄泥炼老骨,铜琶铁拍唱江东。
大支硎砚第三。钝则发锷,乖则刓角,体大用宏。不屑雕琢,是以用之则行。可砰而走,风雷舍之则藏,亦镇定而严山岳。
款识:雍正乙卯春三月,栗斋世长兄先生枉过荒署,适制砚史,遂用小铭呈教。世学弟高凤翰顿首。
钤印:高姓名凤翰者(白)东海禹学究心(白)古介园(白)南邨髯公(白)长乐未央(白)
签条:南阜隶书研铭。钤印:镜塘(朱)


IP属地:江苏1楼2012-10-22 23:55回复
    相兹贞石采自幽谷,追之琢之温其如玉,供清玩于沈焯


    IP属地:江苏2楼2012-10-23 00:08
    回复
      砚石制作规整,造型大方雅致。砚面浅开砚堂,至墨池处深凹。砚背倾斜成抄手状。整器素净古拙,不加雕饰,色泽青绿,微带黄色,石质幼嫩,晶莹润滑。砚侧落“墨气馨,笔锋灵,纸光荧,文思形,我于尔是铭。地山”款。 方地山(1873-1936)原名方尔谦,字地山,江苏省江都(今扬州市)人。出生于书香世家,擅长书法和楹联,清末民初著名学者、书法家、楹联家,时被称之为民国“联圣”。


      IP属地:江苏3楼2012-11-10 17:47
      回复
        (配红木天地盖) 砚三国宝鼎年砖制,宝鼎年是三国时期吴国乌程侯孙酷年号(222-280年),元兴2年,甘露2年,定鼎4年(266-268年)。此砚质地细腻,砚额刻“詹石山房藏砚”,侧刻俞樾铭文。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的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曾先后主讲苏州紫阳书院、杭州诂经精舍、德清清溪书院、菱湖龙湖书院、上海求志书院等。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IP属地:江苏5楼2012-11-10 17:50
        回复
          水坑端砚,石质秀润,砚体上方刻龙纹。一位是藏砚大家,一位是艺坛巨匠,在此砚上思艺合璧,互倾雅思,谦恭有致。砚体两侧有铭文,一侧是“学书老不成,赠砚负吾友。何似在田家,瓮头覆春酒。公周记”,另一侧是“公周临抚金石文字之砚。邦之砚不可见,温润缜密惟既砚,谁策治安天下晏,石友属,昌硕铭”。砚背倾斜成抄手式,边缘刻“水岩大溪洞上品”。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后改俊卿,字仓石、苍石、仓硕、昌硕,一作昌石,号缶庐、缶道人、苦铁等。浙江安吉人。诗、书、画、印皆精,为一代艺术大师,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沈汝瑾(1858-1917)字公周,号石友,别署钝居士,室名笛在明月楼、月玲珑馆、师米斋、鸣坚白斋,江苏常熟人。诸生。工诗词,藏砚颇多,亦精刻砚。后世为其著有《沈氏砚林》传世。与吴昌硕、浦华等交往甚密。
          配吴湖帆铭红木盒) 砚端石制作,石质细腻,有翡翠斑、青花等石品。线条简练,刀工精。背刻“佳石知心,赏古琴,乐性灵。”有吴大澄“客斋”方印一方。 吴大澄(1835-1902)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年又号愙斋,江苏省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官员、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善画山水、花卉,书法精于篆书。著有《说文古籀补》、《古玉图考》、《权衡度量考》、《愙斋集古录》、《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愙斋文集》国画作品等。 吴湖帆(1894-1968)初名翼燕,后更多万,又名倩、倩庵,字遹骏,东庄,别署丑簃,书画署名湖帆。江苏苏州人。擅长中国画。历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美术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浙江美术学院国画教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一位重要的画家,他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意义其实已远超出他作为一名山水画家的意义。


          IP属地:江苏6楼2012-11-10 17:51
          回复
            砚宽大厚重,取其天然之势,灵气自现。砚质细腻,有青花、蕉叶白、火捺、石眼等名贵石品,多彩多姿。轻扣此砚亦发湿木之声,可谓石中上品。砚首浮雕夔龙纹。砚背覆手楷书铭“求向荒岩,得自西坑。见龙在田,君子之畊。美如紫玉,润比羊脂。外方而廉,内滑如圭。千古不磨,匪磷匪缁。留而后贤,可种文字。丙午中秋,余田生镌”。砚侧面刻“福州仙坡陈氏步周宁白祥澍珍藏”。配大漆盒,盒盖上篆书铭“青花白叶蔚蓝天,古款新铭汉隶镌。每日摩挲三两遍,与君上下百千年。含瀚总腻呵能滴,聚沉淋漓啜亦鲜。记在端江夸管领,冰听水冻冷溅溅”。盖底亦篆书铭“临渊之砚”,字体结构均衡对称,疏密有致,金石味浓。整器端庄大气,不愧为文房佳品。 余甸,初名祖训,字仲敏,改名甸,字田生,晚更号芳初,又字修吾,福建福清人,清朝官吏。康熙四十五年进士。居乡励名节,巡抚张伯行重之,延主鳌峰书院。授四川江津知县。
            西湖博物馆纪念砖源自一九三七年抗战军兴,日寇猖狂进逼杭州,西湖博物馆曾将部分文物疏散浙南龙泉。是时,金维坚在浙江大学龙泉分校任教。一九四三年夏,金维坚被就近委为馆长,主持先在龙泉馆工作,乃造纪念砖百方以志之。砚六面皆具文字。正面阔边平整,“格物致知”四字分排两旁。反面为“西湖博物馆以丁丑民族抗战南迁。越六年癸未夏,复馆龙泉。用作此砖,垂休万年”三十二字,为韩登安所篆。左侧为“浙江省西湖博物馆复馆纪念”;右侧为“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七月一日”;上端为“龙泉安清山阳”;下端为“馆长金维坚造”;均系田嘉荣所书。砖烧成后,部分曾在当地分赠友好。 金维坚(1902-1986)浙江金华人,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曾任浙江大学副教授,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馆长。退休前任山东农学院植物系教授。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集邮,新光邮票研究会会员。收集商埠邮票,以及动物、植物邮票,有相应文章散见于各邮刊。论文《简评我国的动植物邮票》入选1984年中会全国集邮联合会在西安召开的集邮学术讨论会。专题邮集多次参加省、市和全国邮展。晚年定居安徽马鞍山市,积极参加和支持集邮活动,被聘为市邮协顾问、安徽省集邮协会名誉会员。


            IP属地:江苏8楼2012-11-10 17:57
            回复
              配天地盖,附拓片。 残砖制砚,砚面雕有蕉叶形纹饰,砚面浅开砚堂,砚背雕有螺旋云纹。砚侧有铭文:“尚古。丁巳秋日,云居山人。”钤印:松(朱文)。
              附拓片。 端砚,砚体呈长方形,砚面浅开砚堂,落潮式砚池。砚背为抄手式,抄手内有铭文:“秦羽阳,汉未央,魏之铜爵,齐香姜制为研,质最良,此绍泰坑更宜墨□,背有黄龙,不异端溪石。彝尊为红药主人铭。”
              配盒,附拓片。 澄泥砚,长方形砚体,砚面浅开砚堂,落潮式砚池深凹。砚池上端砚沿出铭有:“比美铜雀瓦,不亚端溪石,出自春申浦,贾得传国壁。”砚背刻有:“此澄泥古砖,渔人得于春申浦中,□川曹敬庵识之,携归琢大砚数方。友人朱轩向曹氏索此,解分其半以赠予。时乾隆壬申年夏六月也,易潜琢并志。”
              配天地盖,附拓片。 砚石成梯形,或称类钟形,上窄下宽。砚面浅开砚堂,落潮式砚池。砚池上端砚沿出刻有“汲古”篆字,砚面右下角有钤印:吴氏让之(白文)。
              配盒,附拓片。 端砚砚板随形而作,稍加雕饰,砚面上有石眼。砚背刻有铭文:“黄梅石生,我鉴其尤,以石赠我,缟(左纟右宁)之投,非云廉石,取□楚游,谁其用此,书业聿修。春园主人识。”及钤印:吾邺刘氏(白文)。
              配盒,附拓片。 端石,砚体呈长方形,砚面浅开砚池,蕉叶形砚池深凹。砚背有铭文:“见精映色匪,日元之尚白。古心贤珍赏。”
              端砚,砚形椭圆。砚面斜开椭圆砚堂,斜落式砚池深凹。砚池上端高厚凸起拱门形砚沿,如城墙环绕砚池,至两端与砚堂渐平。砚背雕有椭圆形覆手,覆手内刻有“造就鸿文应归万选,养成大笔直扫千军。松林山人,戊申年。”
              配盒,附拓片。 端石,质细润坚实,有翡翠斑一条,作者观其色,审其形,将其巧作为梅枝,亦做梅朵点缀枝头,另有明月作伴,此月亦作墨池,诗情画意。砚背刻有“文选楼藏”篆文。此砚小巧雅致,玲珑别致,适合于随身携带把玩,定为主人心爱之物。配红木砚盒。盒上有六舟和尚达受为阮元作的砚铭:山川灵秀,月翳梅秾。冰肌铁骨,以则吾躬。道光丙午秋仲,达受。后有钤印:“六舟”。


              IP属地:江苏10楼2012-11-10 19:29
              回复
                配天地盖,附拓片。 砚面开凸字形砚堂,墨池砚堂一体。砚背刻有小篆铭文“汉瓦当文延年益寿,周铜盘铭富贵吉祥。”线条流转圆润,砚顶端上刻有横款“隋文选楼阮氏珍藏子孙永用”,左侧刻有“阮氏伯珍藏”,右侧下方刻有“西园”二字印款。
                端石,砚体呈长方形雕琢,不设砚堂。石色紫红,石质细嫩温润,如同新血历万年而不干,砚额有一石眼,即以石眼为中心浅雕云龙吐珠图于其上,云纹缭绕,线条刚劲灵动,繁而不乱,云中隐现神龙,口吐祥云,运用石上的石眼为宝珠,此景如诗:“形似满神则完,一轮金珠映方塘,寒倏忽,云起蛟龙蟠。”
                附拓片。 澄泥砚为泥烧制。澄泥砚用特种胶泥加工烧制而成因烧过程及时间不同,可以是多种颜色,有的一砚多色,尤其讲究雕刻技术。粒子细腻、极易下墨。与一般砚面刻“太平有象”题材不同的是,砚面上雕有屏状砚堂,斜落式砚池,池上端分别雕有两条夔龙。砚背覆手内雕有象过山岳,线条生动,雕刻精细、工整,格调高雅、朴实。太平即《吕氏春秋》曰:“天下太平万物安宁”。象是相,为形状。瓶和平同声同音,为人珍视。象旁有钤印:沈嘉林制(朱文)。
                :《双清藏砚》P278、P279 备注:附拓片。 端石,砚体呈长方形雕琢,长方形抄手式。砚面开斜坡式砚堂,落潮式砚池。砚台左侧有铭文:“谡匕风,龙门客,借片鳞,作盘石。弇山大居士属。
                :《西清砚谱》P186、P187 备注:配盒,附拓片。 端石,砚体呈长方形,井田式砚池,砚池环绕中凸砚堂。砚池田垄上端凸雕有水牛,研墨后如牛卧水田,甚是生动。砚背雕有覆手,覆手内有铭文:“井尔井,汲修绠,取而无损。田尔田,鞭乌犍,力则有年。瑶峰。”
                附拓片。 此砚为长方形抄手式。砚面开斜坡式砚堂,落潮式砚池。右侧砚壁有张廷济刻铭文曰:“静而寿,君子哉,吾石友。”及“凤石珍赏”。
                配盒,附拓片。 此砚石质细密滋润,随形纹仔岩仔石端砚,椭圆砚堂,如一泓池水,周围雕有浅刻云纹,上有一个鸲鹆眼,色碧有瞳。如彩云追月,云形边缘围绕成砚池深凹,云中夹杂几颗小石眼如同星闪烁。砚石色红紫,石质极为细腻光滑,整器线条圆润,浑然天成。祥云曼妙缭绕,意境高远。置于案头,倍添文气。


                IP属地:江苏11楼2012-11-10 19:34
                回复
                  清 杨岘铭汉延光三年砖砚 砖文:1.汉臂。藐翁。 2.延光三年七月壬辰。 说明:配红木天地盖 。: 18,000-25,000铭者简介:杨岘(1819~1896),一名显,字季仇,一字见山,号庸斋,晚号庸叟、叟、公,浙江湖州人。咸丰五年举人,官至常州松江知府。精研金石碑版考据之学,工书法,以汉隶名扬一时。


                  IP属地:江苏12楼2012-11-10 19:35
                  回复
                    清 阮元铭长方形端砚 长:20厘米 宽:13厘米 【赏析】端石,长方形,砚面呈淌池式,近墨池处浮雕一瑞兽,砚背覆手内有铭:“紫云凝九渊,淋漓气常湿。裁割置焦窗,犹疑风雨集。眼底见西江,何足当一吸。有时试挥豪,墨法八荒入。甲寅冬阮元识於小沧浪。”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又号雷塘庵主、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由翰林入直南书房,旋督山东、浙江学政。嘉庆初年,历官兵部、礼部、工部、户部侍郎。工书法,精鉴赏,能画花卉竹石,篆、隶、行、楷皆精,著述颇丰。小沧浪为其书斋名。 附天地盖木盒。


                    IP属地:江苏13楼2012-11-10 22:27
                    回复
                      清 乾隆御题紫檀镶嵌斗彩夔纹瓷板乾隆御题诗盖盒 长:31厘米 宽:10.5厘米盒 【赏析】盒体为紫檀木质,呈长方形卧角状体。盒体与盒盖以子母口相互扣合。盒体外壁镂雕规矩的夔龙纹,盒盖则镶嵌一片斗彩镂空夔龙纹瓷板,制作规整,工艺精湛。填彩准确,画面素雅。盒底有描金楷书的乾隆御题铭,全诗为:“灵根珍重自瓯东,绀碧吹香玉两丛,兰生幽谷无人识, 移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幽兰日日吹古香,美人不来溪水长,昔闻兰叶据龙图,复道兰林引凤雏,绿玉丛中紫玉条,幽花疏淡更绕香。乾隆辛酉仲夏御题。” 注:夔纹—夔是古代传说故事中的一种奇异动物,似龙而仅一足。夔纹流行于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及玉器上。瓷器上的夔纹多流行于明清时期的景德镇瓷器上,也叫拐子龙纹。


                      IP属地:江苏14楼2012-11-10 22:28
                      回复
                        2852 清 陆增祥铭梁普通元年砖砚铭文:乐氏墓砖大梁,长沙出土岁昭阳。若侯作铭无多文,第十一砚精且良。八琼室陆藏。砚盖铭文:普通专。八琼室陆氏第十一砚。若侯藏。砖文:梁普通元年说明:陆增祥为清代藏砖砚大家,所藏量巨质佳,有《八琼室皕磗砚录》。此为八琼室藏砖第十一砖,于谱中记载:“文曰:梁普通元年反文列専端,右侧作菱花纹。跋云:癸酉三月専出南门外圭塘北冲月亮坡王氏居民之后,色赤而坚。普通元年武帝即位之十九年也。”此于1873年出土,为陆增祥所得,改制为砚,砖质精良,其声如磬,其形古朴大方。普通为大粱年号,普通元年为公元520年。配楠木天地盖,盖铭阴刻隶书“普通专”,落“八琼室陆氏第十一砚,若侯藏”款,原填石绿,已剥落殆尽。著录:《八琼室皕磗砚录》第十一砚,陆增祥辑。


                        IP属地:江苏15楼2012-11-10 22:30
                        回复
                          澄泥砚椭圆饼形,砚堂做椭圆形,以凸起之弧线将砚堂一分为二,上部做墨池,状似初生之月,砚堂像辽阔的海洋,寓意“海天初月”。整体仿汉未央砖瓦形状。砚首侧壁刻隶书“仿汉未央砖海天初月砚”,砚背面刻有乾隆御题铭文,曰:“未央之砖,海天之月。泥岂异其埏埴,魄自永其圆缺。合而为砚,滴露芳馥。咏希逸兮赋句,发清兴以无歇。乾隆戊戌春御铭”。下钤“德充符”印。字内填金。乾隆四十一年(1776)以后,清廷曾分别以端石、歙石、澄泥大量仿制古砚,用来赏赐宗室大臣,每套六件。有仿汉未央砖海天初月砚、仿汉石渠阁瓦砚、仿唐八棱砚、仿宋德寿殿犀纹砚、仿宋天成风字砚、仿宋玉兔朝元砚。此砚应为其中一块。 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从唐代即开始生产,它不像端、歙、洮砚均以砚石为材料,而是使用经过澄洗的细泥作为原料加工烧制而成,因此澄泥砚质地细腻,犹如婴儿皮肤一般,而且具有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滋润胜水可与石质佳砚相媲美的特点,因此前人多有赞誉。澄泥砚由于原料来源不同、烧制时间不同,具有鳝鱼黄、蟹壳青、绿豆砂、玫瑰紫等不同颜色。澄泥砚一般注重图案,讲究造型,器物线条凝练,状物摹态,形象毕肖,灵通活脱,逗人情思。置于桌畔案头,既是文房中实用的四宝之一,又是供观赏的艺术珍品。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文房四宝·纸砚》第133页,图89; 《西清砚谱古砚特展》,国立故宫博物院,第430页,图95。 《御制文二集》卷三十九
                          2850 汉 建宁元年砖莂砚铭文: 1.兄弟九人从山公买山一丘,□五风里□父马卫将直钱六十万,即日交毕。建宁元年正月合莂大吉,左有松柏者,当律令。 2.建寜元年四月马莂。盒盖提签:汉建宁砖砚。钟山署。钤印:钟 山盒盖跋文:此砖汉灵帝建宁元年所制也,质精致,硬度略似石,案经年实一千七百五十八年,古色可爱,而其文颇奇,昭和戊寅秋十月七日偶获之,自琢池宝重,研云山房主人。钤印:钟 山说明:莂为契约,砖莂为古人向鬼神天地买山置地以砖为契约,以为凭信。内容多荒诞而信息量极大。此砖莂面平背凹,为汉灵帝建宁元年马氏兄弟买山之莂,背及侧有隶书铭文,率意天真。面开拱门形砚堂,可见砖质之佳


                          IP属地:江苏16楼2012-11-10 22:31
                          回复
                            2848 清 张廷济铭晋“太宁元”砖砚 铭文: 1.精舍得砖始永宁,资圣近出宁康筑。此太宁元砖奇零,似欹反正篆隶形。耕波掊得古畦町,扶风作研签遗经,半月来照晴窗棂。石泉先生索句,道光庚寅七月晦日,叔未张廷济。 2.泰溪胡衣谷刻字。 参阅:《千壁亭古专图释》卷七P7,张廷济铭晋元康砖砚。 说明:清代金石学大兴,砖瓦逐渐被文人有规模、系统的收藏,并制作成砚。张廷济就是一位好砚者,多有藏砚传世,砖砚为其砚台收藏的一个重要部份。张廷济得好砖往往自己设计、作铭,并请张辛或胡衣谷制作成砚,此为其一。此砚乃晋太宁元年砖改制而成,呈半月形。质地坚实细润,发墨而不损耗,为砖砚中的上品。配红木砚盒。 14.2×8×5 cm RMB: 220,000-300,000 铭者简介:张廷济(1768~1848),原名汝霖,字顺安,号叔未,晚号眉寿老人,室名八砖精舍,浙江嘉兴人。嘉庆三年解元。金石学家、书画家。精金石考据之学,收藏鼎彝、碑版书画甚丰。 刻者简介:胡有声(清),字衣谷,浙江海盐人,诸生。善刻竹,精刻石,摹刻古人名迹,皆不失真。徐紫珊得宋拓英光堂帖米芾书四卷,属其摹印,与原刻无异。


                            IP属地:江苏18楼2012-11-10 22:36
                            回复
                              歙石砚呈椭圆形,砚面平素光整,砚堂做椭圆形,以凸起之弧线将砚堂一分为二,上部做墨池,状似初生之月,砚堂像辽阔的海洋,寓意“海天初月”。砚池顶端侧面,刻“仿汉未央砖海天初月砚”,是为此砚之名。背面刻乾隆御题之铭,曰:“未央之砖胡为署建安年?或三台之所遗坠,清漳而濯渊,似孙不察,谬为题笺。形则长以椭,声乃清而坚。嘉素质之浑沦,浴初月于海天。师其迹而不承其讹,是亦稽古之一助焉。乾隆御铭。”钤印“干”、“隆”圆方连珠印。乾隆四十一年(1776)以后,清廷曾分别以端石、歙石、澄泥大量仿制古砚,用来赏赐宗室大臣,每套六件。有仿汉未央砖海天初月砚、仿汉石渠阁瓦砚、仿唐八棱砚、仿宋徳寿殿犀纹砚、仿宋天成风字砚、仿宋玉兔朝元砚。此砚应为其中一块。高似孙(1158-1231),字续古,号蔬寮,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方志学家和目录学家。着有《砚笺》四卷。唐宋人所着砚谱类书,今存者四五家,大抵详于材产质性,而罕及典故。高氏所著《砚笺》晚出,得备采诸家之说,又其学本淹博,能旁征群籍以为之佐证,故叙述颇有可观。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文房四宝 · 纸砚》,第133页。 《西清砚谱古砚特展》,国立故宫博物院,第430页,图95


                              IP属地:江苏19楼2012-11-10 22: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