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阳新闻网消息 遵义市为修建一座新城,投资10亿多元,一口气挖掉了8座山包,从而获得大量土地资源。
10月19日,在新蒲新区东联二号线上,记者看到两座体量不小的山包,数十台大型工程机械,正在对其削顶。据介绍,工人们打算用半年左右时间,将这两座山包彻底挖掉,整出两块总面积不少于2000亩的平地,用于新区的城市建设。
“山一天天矮下去了,以后就没有了。出去打工的人回来,看到的是一个‘大坝子’,可能找不到路了。”新蒲镇文武村村民陈笑杰站在自家门口,抬头仰望逐日矮下来的山包说,在没有削顶之前,这座山约有20层楼高,但现在只剩下了四分之一。
事实上,记者采访时所站的东联二号线,从遵义中心城区新火车站延伸到新铺集镇,也是在搬掉8座山、运走2000多万方山石后修建的。这条双向八车道的城市干道,建有多个下穿通道,以及两座大型立交桥,道路中间还有约4米宽的绿化带。
据了解,新蒲新区是遵义市中心城区向东拓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当地打造200万人口城市的主要载体。新浦新区管委会主任吴高波表示,新区建设启动之初,摆在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就是缺少土地资源。
“我们只能向山要地。”吴高波说,如果不挖山,按以往山区城建思路,只能绕山而行、占耕地,或在“山肚子”里挖洞。但这样的模式,一是投资太大,一座隧道就要投资接近两亿元,保守估计,仅是穿越8座山至少就需要11亿元;二是建出的城市满足不了发展需要;第三是浪费土地资源,会占用更多耕地,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到目前,新蒲新区“搬山”费用已超过10亿元。“投入虽和修隧道、绕山而行相当,但通过挖山,整理出约2000亩可供利用的土地。”吴高波说,土地资源,对于新区建设尤为宝贵。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搬山建城”的模式,眼下在遵义市乃至贵州,都被普遍运用。尤其是在遵义市的仁怀、习水,以及铜仁、凯里等地工业园区的建设中,许多荒山、石漠化山头,被分级平整出来建设工厂,被人们称之为“工业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