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收集的众多李佛摩尔的遗物和与其有关的物件中,这张摄于李佛摩尔第四次破产的照片是在过去75年中未曾被任何媒体发表过的,今天我们再来看看这位华尔街巨擎那面对市场冷漠的面孔和紧拽小儿子小手那父爱的一面,依然仿佛在告诫儿子,看紧资金的口袋,因为自己的财富是要自己来捏紧的。
1934年,华尔街的父与子,一脉传承,相同的冷漠
这是57岁的李佛摩尔和小儿子保罗-李佛摩尔在1934年3月上旬宣布破产后所摄,我给它起名“华尔街的父与子”。坦率地说,李佛摩尔始终把自己定格在市场的弱势群体位置,因为他是一个人单独操作。而我把管理的资金规模在低于50个亿的,都归纳在是弱势群体中。因为你没有市场的定价权,你只有参与市场的交易权。
我个人认为我也是市场的弱势群体,所以我通常都认为自己的第一想法总是有错误的可能性,每一个即将要交易的品种被选出之后,必须要观察入微,在真正投入大仓位之前,我必然要先用小仓位来测试该品种在市场中的方向强度,然后确认大仓位交易的时间,时间永远是第一的,因为那是扣动板机走向盈利的信心。欧奈尔对我说过,在生活中,做一个无聊的人,在市场中做一个敏锐者,你就会避免李佛摩尔的精神痛苦。
最近两年,因为美国的次贷金融风暴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迫使华尔街的五大投资银行去三存二,很多在投行中失业的中国同胞同行都选择放弃斩仓华尔街,回国创业或成立信托基金了。但我仍然愿意将自己的一半时间坚守在纽约华尔街的这个阵地。我自2001年回国开创事业,但同时也经营华尔街的事业,我认为放弃华尔街就是放弃了价值的源头,而不把握中国市场就不懂最大的成长股市场所在。在投资业内,价值投资和成长投机是相辅相成的,价值给予我们学习经验教训,成长给予我们实践经验教训的市场,过去8年中,我看到了中国A股的高速成长,也体会了华尔街的经典。中国是以柔克刚近几年大有横扫全球之势,但华尔街的魅力始终不会在历史发展的车轮滚滚而来中倒下。
正如百年前李佛摩尔的缺陷,在半个世纪后的于巴菲特和欧奈尔两位大师的身上被超越了,这才是华尔街精英的体现。这点在我们中国资本市场上谈及巴菲特就说他赚了几百个亿身价来体现价格下的纸上富贵而言,我们中国的所谓私募资本精英们,始终在“很差钱”的层次中理解如何才能象巴菲特那样的富可敌国,那道行才是万里长城下的第一块砖。只以巴菲特有多少财产者推崇他为股神者,才是市场真正的弱智,难道巴菲特在股灾中倒下了,他的财富价值论就把他社会责任感的贡献抹杀了?即便以个人财富最富有的美国捐赠排行榜,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依然只是小弟级,百年前标准石油的JD洛克菲勒和美国钢铁的卡内基所捐赠成立的慈善、教育和医疗基金会,不管是规模或数量,都远超今天的巴菲特,或许老巴就是全捐这一生也未必赶得上。个人财富只有达到了大师们的财富价值消费观,才能领悟和超越大师,这才是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胜过一代强的基础。
多年来在股市中,我看到过很多过于勤奋短线投资者,每天在股市中杀进杀出,期望以每天的小利滚动出复利形成大财富的操作手法。他们看盘的时间远远超过了研究市场本身。事实上我见过的所有在资本市场上的成功者,他们的成功秘诀都没有特别的灵感和神秘的解盘、复盘和看盘能力,而恰恰是最终都是先得出了自己对大波动方向的结论,那就是成功和他们在股票市场上进出多少次数是无关的,而最终成功的交易与交易的频率并没有绝对的关系。
诚然,每个经验丰富的交易者都会灵敏度很快地交易和行动,但我的看法恰恰是,先得慢,而后再快,哪怕一个品种在一年内上涨14倍,他也要一天天涨上去吧?每天杀进杀出的抢帽子,既然已经非常看好它,而且走势也的确证明它就是个金蛋,那每天买进和卖出他,则正好说明了该投资者对自己的判断缺乏信心和对财富积累需要良性时间的耐心和毅力,也就是说这样的投资者,哪怕都对了,他的心态不对,依然不可能在资本市场上成功。因为他们对自己每天的操作并没有形成和搞清楚我为什么买、买的对象是什么。它为什么有价格推升价值,而其价格又能涨到多少来体现其价值呢?
在金融交易的行业内,我确信没有人能够一直拥有超过大多数人成功的概率和理由,如果他是每天都规定自己要买卖和交易股票;因为世界上也从来没有人拥有到有足够多的知识和运气,能够在每天的多次交易中都高明地操作,除非大盘行情走得是一个谁都看得懂的大牛市,而不是大熊市、反弹市或者牛皮市。而随时想要交易的股票操作者,他必然是股市中知道不要成为傻瓜却事实上就是个傻瓜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