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系吧 关注:3,731贴子:33,292
  • 3回复贴,共1

西汉乐府及其著名歌曲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的音乐戏曲源远流长自古兴盛,并受到历代皇帝的重视和提倡。秦二世胡亥,登位后沉湎于声色,尤喜歌舞,创设了专为宫廷服务的“乐府”,从此,乐府成为历代国家设置的正式音乐戏曲机构。西汉初年,经过战乱后的国家虽然很凋敝,但汉高祖刘邦承袭秦制,开国不久就建立起乐府;到汉武帝时乐府在我国历史上发展到鼎盛时期;直到公元前6年,由于社会矛盾尖锐,经济迅速衰退,西汉政权才被迫撤消乐府。


1楼2012-10-25 11:37回复
    西汉乐府的兴盛和发展,与汉武帝的重视有着密切关系。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下令将乐府进行改组,扩充了搜集、整理、改编民间音乐的人员,并设了“协律都尉”,由乐工出身的著名音乐家李延年担任,以主持音乐的改编和创作。当时,乐府中专业音乐家有张仲春等人,分工不同的乐工有上千人,还有司马相如等几十位有名的文学家,由乐府令丞进行总领导并负责一般的行政事务。改组后的乐府设在长安西郊专供帝王游乐的“上林苑”里。
    乐工是乐府里的基本成员。西汉乐工可分为数十种,如专门表演用于祭祀的周秦以来及汉代乐舞的“郊祭乐员”,演秦出行仪仗的“骑吹鼓员”,演秦南北各地民间音乐的邯郸、江南、巴渝等鼓员,演秦乐器的竽员、瑟员、琴员,演唱各地民歌的蔡讴员、齐讴员,表演各地百戏的秦倡员、秦倡象员,以及表演“颠歌”(西南滇族歌曲)和“狄革是”(西域各族)等少数民族音乐的“诸族乐人”。他们绝大部分来自艺术经验丰富的民间艺人和少数民族的乐人,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我国音乐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除了表演乐工以外,乐府还设有管理乐工的“仆射”2人,专门选读民歌的“夜诵员”5人,专做测音工作的“听工”一人,以及“柱工员”、“弦工员”等乐器制作和维修的工匠与宴会的服侍人员。


    2楼2012-10-25 11:37
    回复
      乐府主要是为统治阶级创作新作品的收集、整理、改编民间音乐,在郊祀、宴享等场合进行表演。而乐府采集的民歌,都是人民群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心声,必然会有反对统治者的作品,为此乐府制定了“采诗夜诵”的审查制度,夜诵员即是担负这诵读的工作。唐代史学家颜师古认为,夜诵的目的是“其言辞或秘不可宣露,故于夜中歌诵也”。点出了夜诵的实质是害怕人民的心声,而采取的一种审查控制的手段。但有些新作品亦有着积极的意义,其中最为突出和有影响的是刘邦的《大风歌》、唐山夫人的《安世乐》以及汉武帝的《瓠子之歌》。
      汉高祖刘邦在公元前196年镇(河谐)压了异姓诸侯王黥布的叛乱后,在路过家乡沛(今江苏沛县东)时,约请了父老子弟饮酒叙旧,刘邦在宴会上抚今忆昔,想到天下即定、大业已成,不禁手舞足蹈起来,亲自击筑,引吭高唱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虽只三句,但气势磅礴,表达了刘邦平安天下后,急切希望有更多的将士辅佐、保卫封建一统国家的心情,这就是流传后世的乐府中最著名的《大风歌》。刘邦死后,这首歌在郊庙祭祀演唱时,歌队有120人,气势非凡!早几年,在江苏连云港出土的西汉墓漆食奁上的彩绘击筑歌舞图,生动地描绘出当年刘邦击筑引吭的情景。


      3楼2012-10-25 11:39
      回复
        《安世乐》是刘邦的唐山夫人所作的《房中祠乐》17章中之一首,原名《海内有奸》,歌颂了西汉中央政权抗击匈奴的胜利。该曲是用民间音乐“楚声”创作的,惠帝二年将它改名为《安世乐》,此后乐府中演唱和伴奏此曲的乐工称为“安世乐鼓员”。可见它对乐府的重要作用及影响。
        汉武帝不仅重视乐府,还喜欢为乐府作词。当时黄河多次决口成灾,汉武帝不顾宰相田蚡的反对,亲自到瓠子(今河南濮阳县西)决口处指挥军民筑堤堵决。这一勇举,着实震古铄今,在中国历史上实为少见。汉武帝对军民团结一致抗击洪水的场面深有感触,为此他写了一首反映这次奋战洪水的《瓠子之歌》,并在乐府中进行演唱。该歌曲对后世影响很大,并成为历代帝王们鉴史资治的乐府中名曲。


        4楼2012-10-25 11:3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