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迹殊踪吧 关注:7贴子:54
  • 5回复贴,共1

【尘迹殊踪 第一卷 婺姬八咏】第二章 杨柳之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二章 杨柳之盟


当听到“茗香幻珑”四个字,我和苏甜竟同时惊呼起来。
柳眉吓了一跳,以为我们知道些什么,忙问我们怎么了。我和苏甜都摇摇头,表示只是觉得茗香幻珑这几个字听上去很厉害,并不知道其内情。
我心想,这物件还真不一般。见苏甜也是一脸的吃惊,估计她表姐之前也未对她提起过。
柳眉接着说,“这两块玉本是一体,后来一分为二。玉面上的气孔,虽看上去杂乱无章,但实则玄机内含。”
柳眉让苏甜回房找了把户外手电,然后把大厅里的灯光调暗。只见她站到一面空墙边,把两块玉叠在一起。然后用手电对准了两块玉,拧下了开关。
一道强光射出,玉的影子便被投打在了白墙上。
由于手电光源距离玉坠极近,白墙上的影子被投的很大,差不多有个一米见方。
我向那影子看去,咦?影子里竟然好像有字!
我揉了揉眼睛,又仔细看了一下,果然是字!
看着那几个字,我不觉念出声来,“杨柳结盟,天鉴地证。同甘共苦,万代相依。”
原来,那两块玉上的气孔,可以透光。制作者用极精湛的微雕手艺,刻字其上。再用“小孔成像”原理,以光照放大,便可清楚地看到隐藏在里面的字。我一脸的茫然,回头看着柳眉。
“你连杨柳之盟都不知道?”柳眉问道。



1楼2012-10-26 02:48回复
    我有点蒙了,连连摇头。
    柳眉又叹了口气,让苏甜去沏了壶铁观音。
    不一会,茶泡好了,于是三人落座。
    柳眉呷口茶水,便轻启朱唇,娓娓道出一段陈年旧事……
    柳眉是浙江婺州人,很小的时候,双亲在一次意外中丧生,家里只有一个爷爷。柳家是江浙一带有名的富户,做的是古玩生意,在业内可谓是龙头。
    柳家的生意是世代相传,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段渊源。
    清代咸丰年间,柳家祖上出了个大朝奉,在京城一家高档当铺供职,因有对古董有着极深的研究与造诣,这个柳大朝奉名满京师。
    过去的当铺,面对的是各色人群,难免会有人来典当假货。为了避免“走眼”,收了“西贝货”,各家当铺都设有朝奉、掌柜等职务。这些人的作用就是鉴别物品的真假,做出估价,相当于现代的鉴定师。而大朝奉就是当铺里的首席鉴定师。
    如果是大件的古董进铺,一般的伙计是不敢看的。这时候便由大朝奉出马,通过层层鉴定,方能确定下典当物品的价值。
    由于柳家先祖有如此眼力,后辈人也耳濡目染,开始浸淫古玩。于是,由那大朝奉掌眼出资,家里的子侄辈们便在老家婺州,开了家“赏古斋”,也做起了古董生意。后来家势越做越大,柳家也慢慢成了浙中巨贾。
    柳眉的祖父叫柳临川。赏古斋传至他手中,已是民国初期。近代中国,列强外寇纷争,军阀土豪割据。九州遍地,刀兵四起,狼烟滚滚。百姓如置身水火,倍尝倒悬。
    国难之时,百姓度日尚难,哪还有闲钱去玩古董?因此赏古斋的买卖日益破败。柳临川无法,只得将家事安排妥当,谴散了伙计,辞别了妻母,只身一人远涉他乡,另谋出路。
    


    2楼2012-10-26 02:48
    回复
      柳临川又累又饿,不知如何是好。又走了一阵,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座破败的狐仙庙。于是,柳临川便打算在这野庙里凑合睡一晚。
      刚踏进庙门,脚底下便被绊了一跤。柳临川吓了一跳,忙取出火镰火种,打亮一照,脚下竟躺着一个浑身是血的大汉!
      柳临川一惊,差点把手里的亮子扔在地下。过了半天工夫,他才反应过来。柳临川大着胆子,凑近了一瞧。
      这汉子身中数枪,面色铁青,侧卧在血泊里也不知死活,手上还紧紧攥着一把长刀。
      柳临川伸手试了试鼻下,这汉子还有气!柳临川赶紧解下包袱,取出一个酒葫芦,给那人灌了几口。这葫芦里泡的是药酒,柳临川为了以防万一,才一直备药酒在身边。
      几口药酒下肚,那汉子猛地咳嗽起来。柳临川见有效,忙把剩下的酒洒在那人枪伤处,用以消毒。
      接着柳临川从包袱里取了件衣服,撕成条状,给那人简单地包扎了一下。
      忙完这些,那汉子又昏昏沉沉的睡去。柳临川听那汉子呼吸变得平稳起来,也稍稍放了心。于是他捡了点枯枝,生了堆火,自己胡乱啃了几口干粮后,便守着那人,迷迷糊糊地坐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那人醒了。柳临川赶忙又喂了几口水食……
      经过几天的悉心照料,那人渐渐地康复起来。
      交谈之中,柳临川这才得知,这汉子名叫杨东楼。别看年纪不大,身份可不得了,是那山东青州八百里地面上的响马头子!绿林道上,他坐头把交椅。
      杨东楼本是潍县人,自幼父母双亡,到处流浪。后来,被青州云门山宝禅寺里大和尚所收养。那大和尚俗姓王,一身的好武艺。之前是江湖人士,因酒醉与人争执,失手打死了人,惹下官司,才跑到云门山上做了和尚。
      


      4楼2012-10-26 02:48
      回复
        这一酷刑极其惨烈,往往才上刑没多久,犯人就熬不住疼,咬舌自尽。杨东楼却不觉的残忍,他认为这是鬼子、汉奸之流应得的惩罚。
        杨东楼和一拨手下,没事就吃肉喝酒,吃饱喝足了,就下山骚扰日本人。弄的鬼子是又恨又怕。
        后来,鬼子花重金买通了廖二,这廖二是杨东楼的故交。鬼子打算让廖二把杨东楼骗到城里喝酒,再加以杀害。
        杨东楼对廖二没设防,又仗着艺高胆大,想也没想,就带了两个手下进了城。
        酒席上,廖二趁杨东楼不备,借故逃走。紧接着鬼子突然发难,一队荷枪实弹的日本兵把酒楼上下,围了个水泄不通。
        还好当时杨东楼没醉,见状不妙,马上就扣枪舞刀,奋力拼杀。经过一番浴血,杨东楼杀出一条血路,两个手下却死在当场。
        杨东楼只身一人,逃出城来。饶是逃得生路,也是身中数枪。去云门山的路上肯定有追兵,自是不能走。杨东楼于是朝反方向逃奔。打算先养好伤,再回寨子点齐人马,杀回城中报仇。
        一直挨到天黑,杨东楼迷迷糊糊,也不知走到了哪里。只看着前方影影绰绰的有个破庙,便打算先去庙里安身。
        谁知刚推开庙门,身上枪伤便发作起来,杨东楼只觉两眼一黑,便晕到在地上……
        待杨东楼诉说了身份后,柳临川也把自已的事如实相告。
        柳临川深佩杨之英雄大义,杨东楼也敬重柳之渊博学识,二人越聊越投机。于是,便歃血为盟,拜了兄弟。
        柳临川隔天就去城里一趟,给杨东楼去配枪伤药。回来的时候,还会买些酒肉,供兄弟二人吃喝。
        


        7楼2012-10-26 02:50
        回复
          过了半个多月,杨东楼已经痊愈了。柳临川见杨东楼伤势已好,便打算辞去。杨东楼却说什么也不肯,非得拉着柳临川上云门山。
          杨东楼倒没有强拉柳临川入伙的意思。他之所以坚持让柳临川上山,是想动用自已手底下的一帮响马,挖几处古墓,弄点金银财宝,来报答柳临川的救命之恩。顺便也可以用挖出的宝贝,充充山寨的家底。
          杨东楼也没瞒着,把这层意思告诉了柳临川。
          柳临川想,自已所带的盘缠,本身也不多。经过这段时间的花费开销,身上的钱,十成里已去了八成。连回乡的路费都不够,更不用说再去收古董。
          于是便答应了,同杨东楼一起回了云门山。
          二人一到云门山,山中的响马兄弟便激动地热泪盈眶。
          自打杨东楼失踪后,寨中响马天天都下山找寻,但皆无结果。整个寨中没了挑头人,自然乱成了一团。正当响马们坐立不安时,杨东楼的突然出现,无疑成了他们的定心丸。
          杨东楼安排手下杀牛宰羊,设酒庆贺。酒席上,杨东楼把事情诉说了一通,又把柳临川介绍给大伙认识。响马们都很感激柳临川救了他们的首领,纷纷敬酒。不少人对廖二深恶痛绝,磨刀霍霍地当时就要下山,打算活剐了廖二。
          杨东楼赶紧喝住,对手下说廖二的仇,肯定要报,但却不急这一时半会。
          当务之急是要找找附近有什么大墓,掘出点金珠宝器,变卖成大洋。再从外国人手中,购批得力的军火,壮大山寨力量。此举也可为柳临川挖点真东西,让其重复祖业,报其救命之恩。
          众手下听闻,纷纷称赞杨东楼有见地。这时,一名响马上得前来,说自己知道一座大墓。
          杨东楼一看,是刘大麻子。于是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这刘大麻谈起,他是山东东阿县人。在他老家村里,距黄河不远的地方有座鱼山。听老辈人说山里有座古代大官的坟墓。
          刘大麻子小时候,有次碰上了黄河泛滥。等河水退后,鱼山的一角,却被水泡的塌了方。后来,人们在塌下来的泥石里,发现了不少铜人铜马,还有各种奇形怪状的铜罐子。
          村民也不知怎么回事,以为这是龙王爷落在岸上的东西,赶紧用牛拉着,又送回了黄河里。
          刘大麻子有个三叔,念过几年私塾,所以有点见识。他心里明白,其实是黄河泛滥,冲开了鱼山里的古墓,根本不是村民想的那样。可在那个时候,乡民对河中龙神很是敬畏,所以他三叔也没敢说破。
          他三叔曾对刘大麻子讲起过这事,所以今天杨东楼问起哪里有古墓,刘大麻子这才把这档子事说出来。
          


          8楼2012-10-26 02:50
          回复
            柳临川想,刘大麻子所说不虚,那些奇怪的物件,应该就是墓里陪葬的青铜器。东阿地处鲁西平原,东依泰山,南临黄河,因盛产驴皮阿胶而闻名九州。早在先秦时代,这里便人员辐凑、商贾繁华。那鱼山里的古墓,说不定是先秦时代的墓葬。春秋战国时期出神器,随便一件便是国之重宝。
            于是,柳临川觉得很有必要去一趟东阿鱼山。他把自已想法说出后,杨东楼大喜,点齐寨中强健人马,置办下所需什物,草拟了计划,准备入鱼山挖宝。
            择定了吉日,杨东楼留下少数响马看守山寨,便同柳临川率众响马骑驰东阿,奔至鱼山……
            费了一番周折,杨东楼众人找到了山上的古墓。
            谁知进墓后,竟遭了巨大凶险,几十个响马全折在了古墓里。只有杨东楼背着柳临川拼死爬了出来。
            两人浑身是血,遍体是伤,只带出了一个金漆宝函。
            究竟一行人在墓里遇到了什么,杨柳二人一直也未肯言明。
            宝函内,有一块古玉、一本帛书和一枚虎符。
            后来,柳临川翻遍了史料,这才得知那函中古玉就是古书里记载的茗香幻珑,是块可以祈雨的神玉。
            那帛书却是残卷,不知是帛页腐烂掉了,还是本身就不全。卷中文字如天书一般,尽是些鸟虫古篆。当时的柳临川只能依稀猜出三四个字,所以不知所记何事。
            日子一长,柳临川记挂着家里老母,执意要返乡看望,杨东楼苦留不住。分别前,二人便把那茗香幻珑一分为二,请来巧手匠人,精琢数句于其上,设下杨柳之盟,誓要代代通好。虎符为杨东楼所留,帛书由柳临川带着返乡。
            之后,杨东楼带着剩下的手下投了八路,转战南北。
            柳临川返家后,也屡次回云门山探望。可是来到寨中,里面早已人去楼空。只打听到杨东楼投了八路,却无法知晓他从戎何处。
            柳临川接着又寻,也没得知杨东楼的下落,最后也只得做罢。
            经历几十年,柳临川已是风烛残年。却还不忘却这杨柳之盟,吩咐后人继续打探杨东楼以及其亲属的消息……


            9楼2012-10-26 02: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