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xue120吧 关注:9贴子:523
  • 10回复贴,共1

哲学思维原则模糊论(非常简单)!!!!!!!!!!!!!!!!!

收藏回复

  • 219.139.220.*
为什么是模糊论?
因为:一  越抽象越不具体才越具有一般性,概括性。二  为一个概念下十分严格的定义是不值得的。一是束缚思维,二是做不到,因为认识永无止境。定义实乃未定之义。
复杂事物无需用更复杂的理论解释,它恰恰很简单。许多人却故弄玄虚,五道三秘,仿佛那样才显得自己有学问。
我这个模型简单之极,连一个术语都没有。
简单到不用思考就能得出,像是在为蛇画足,毫无新意,肯定有人会看得味同嚼蜡,直翻白眼。
但它是我们看待事物,分析问题的所有原则。



广义:存在和不存在的一切。(一切中的要素,关系,结构,性质,规律,质,量......)
狭义:某事物及与其相关的一切的集合。
它包括后面四项原则。
含义:全面(时间的全,空间的全......)
它是开放系统。
“全”是我们达不到的。
但我们还是要尽量全面。
问问自己:“我是否片面?大到整体,小到微末,其要素,关系......我们了解是否全面透彻?”......



含义一:客观,真实,符合......
含义二:公正......
“真”很难。
我们要客观,公正去看事物。
多问自己:1 “这是真的吗?与客观相符吗?我是否感情用事,扭曲了事实?”
2 “真实程度,可信度,概率是多少?(度)”......



变化。
含义一:运动,发展,转化,动态,转换(角度),新......
含义二:辩证,批判,否定,相反,异,绝对性,相对性......
“变”是永远的。
我们看事物要坚持“变”的原则。
想一想:1 是否有了改变?我们是否在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变化又有多大? (度)
2 是不是所有变化都尽量考虑到了? 有没有另一种可能?(全)可能性有多大?(度)
3 是什么原因引起了变化?(质:原因)原因中总共有多少因素?它们间的关系?(质的“全”)
4 变化到了什么程度?(度)
5 是怎样变的?会怎样变?(质:规律)
6 对任何事物,结论都要用变的原则看,怀疑,批判,甚至否定,使其直臻“真”境......



(大家不要死抠字面含义,定义不是原始社会就有,它是不断创造,引申出的。)
一般层次:事物的根本矛盾,主要矛盾,根本,基础,前提,关键,重要的,主要的......
较深层次: 规律(一切规律)......
更深层次:本质,原因......
它有无限层次,我们无法完全把握。
问问自己:1 事物的质是什么?
2 什么是重要的?关键又是什么?
3 是什么原因?
4 是否所有的质都被了解?(质是否“全”?)
5 质有没有变化? (变)......



关于事物量的范围性。
含义一:事物规模,程度,速度,构成成分的空间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范围性。引申:比率,概率,频率.......
含义二:最佳度,适度,中庸,物极必反,过犹不及......
“度”同样难以把握。
但它是我们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做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全真变质度”互为联系,密不可割,是有机整体。
不同层次的事物又有不同层次的“全真变质度”。
它是开放系统,不可教条。

简单吗?
简单。
有用吗?
不知道。

牛弹琴  
   
   
  作者: 219.139.216.*     2005-5-5 00:42   回复此发言    



1楼2005-06-14 21:05回复
    这位朋友,我不知道你是谁,既然你把大作发到了这里,我有幸读到了,我以为,我们就建立了一种交流的关系。所以,我愿意就你的理论谈谈自己的想法。

    我的本意当然是希望自己对你的理论加以赞叹,使你欢喜。但是,你知道,任何有些思想的,对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因此,彼此间的思想观点必然有矛盾冲突。所以,我不想说虚假的赞美之词,我想说一些反对的话。

    为了有资格评论你的理论,首先应该理解你的理论。因为,只有首先理解了你的理论,才有资格评论。因此,在评论你的理论之前,我首先谈谈自己对你的理论的理解。如果,你觉得我没有理解了你的理论,那么,我的评论意见,你也就不用看了。因为,那是不值得浪费你宝贵的时间的。

    我对你的理论的理解:你文章的标题,应该是你理论的概括,因此,我就称你的理论为“哲学思维原则模糊论”。你认为,越抽象,越不具体才越具有一般性,概括性。并且,为一个概念下十分严格的定义是不值得的。一是束缚思维,二是做不到,因为认识永无止境。定义实乃未定之义。这个构成了你的哲学思维的中心,即哲学思维的模糊性。所谓的模糊性,不是思维真的是模糊的,而是理论思维应该具有最大的抽象性,因而也就具有最大的一般性,概括性。同时,不要希望对认识对象,或者说,对认识的事物有不变的,完全肯定的定义,说明。因为,一切都在变化,认识不断地在变化发展。肯定的理论,就逐渐成为僵化的东西,就会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发展的缰绳。这就是哲学思维原则的模糊论。为此,应该从“全”、“真”、“变”、“质”、“度”这几个方面来思考问题,这几个方面“互为联系,密不可割,是有机整体。不同层次的事物又有不同层次的“全真变质度”。它是开放系统,不可教条。”这就是你所主张的哲学思维的原则。——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

    我是假定,我对你的理论的理解是正确的。因为,只有这个假定,才能够让我谈谈对你的理论的一些想法。

    首先,我赞同你这样的观点,即理论应该简单。但是,理论简单的标准是什么?一般人都读不懂的理论是简单的理论吗?我以为,理论简单的标准应该是妇孺皆知的理论。做不到这一点,就表明自己的理论还不完善,自己的认识还不完善,还需要下更大的努力。

    其次,我觉得,你、我以及许多的朋友都认识到了对概念不可能有严格的定义。如果用我的理论就很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真实具有“无言性”,语言与语言所表达的对象永远是不同的。给概念下严格的定义,就是试图把概念与概念所表达的对象等同起来,这是完全的妄想。但是,这并不等于就不要概念,就不要求概念定义的准确性。概念的功用是:一、使我们人类的意识由混沌开始觉醒,我们现在的意识,我们的成就都是依靠语言的帮助建立起来的;二、我们通过语言保存知识,传递知识,使得人类的认识能够不间断地前进,发展。因此,在认识语言局限性的同时,也应该有效地利用语言,来达到语言的真正功用。

    因此,有以下的观点我有不同的看法:一、并不是越抽象就越具有概括性,一般性,或者说,语言的概括性不必然带来概念的抽象性,乃至模糊性。例如,铁窗和铁道,我们忽略其作为事物的具体性质,一个是窗户,一个是火车跑道,而只关注其共性,即“铁”,那么,这个“铁”,就是对这两个具体事物的概括。而我们把这种概括的手段,或者说方法,叫做抽象,我们说,我们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其一般性。因此,概括性与抽象性不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即越抽象,越具有概括性。而是对思维方式的不同角度的命名。从思维的方式来看,叫做思维抽象;从思维的结果来看,起到了对具体事物的概括性。

    这样,二、我们来看你的几个思维原则:1、“全”。你的思维要求全,但是,你又认为它是开放系统,“全”是我们达不到的。但我们还是要尽量全面。这如何是“全”?2、“真”。“真实程度,可信度,概率是多少?(度)”......这永远是对“真”的求索,如何是“真”?3、“变”。对任何事物,结论都要用变的原则看,怀疑,批判,甚至否定,使其直臻“真”境......这是不可能达到“真”境的。因为,这恰恰是梦幻的根本。4、“质”。佛说“无自性”,事物是没有什么本质的,想抓住事物的本质是徒劳的。就如同梦中的情景,梦中以为有,醒了就什么也没有了。5、“度”。度,用现代科学的概率是无效的。度是对当下事物的清晰程度,我们对面对的事物越是清楚、明白,就越是能够有效地、正确地处理事物。

    我最后的结论是:人做事情时,是不能再思考的,因为,如果在处理问题时,你不认识事物,要思考他,认识他,那么,等我们的思考结束了,事情的发生也就结束了。当我们还在思考时,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明白。当我们明白了,就不用思考了。因此,语言的运用,定义,推理等,都是为了使心灵逐渐明白起来罢了。因此,不要给思维本身设立什么原则,而是要发现思维的依据。因为,思维不能是任意的,任意的思维是不能使认识进步的,任意地思维只是一些无效的胡思乱想。我们应该找到思维的依据——我这样思维,为什么就是正确的?有效的?这不是给思维规定什么原则,说思维必须如此才能有效,才能正确,但是,我们必须要时刻检查自己思维的依据,以保证思维的正确性。这个依据是什么,就是我们当下的感觉本身,思维的过程就是心灵自我觉醒的过程。


    禁言 |2楼2005-06-15 13:27
    回复
      120朋友,你回帖总是那么认真,见解又如此独到。
      我那其实也不是什么理论,只是个人一点拙见,胡思乱想而已。
      见笑。
      我们很多观点都是相容的。
      你2楼回帖表面看来,咱们仿佛很多观点相左,其实,从另一角度看,又何尝不是在印证


      禁言 |3楼2005-06-15 16:03
      回复
        2楼第8段
        “一、并不是越抽象就越具有概括性,一般性,或者说,语言的概括性不必然带来概念的抽象性,乃至模糊性。”

        ----------同意,所以我说越抽象越不具体才越具有一般性,概括性。但没有说抽象一定更概括,它们一定成比例。还有很多非线性的存在。
        其二,对于你把铁窗,铁道一定要抽象成铁,我不敢肯定这是否正确。
        但你第8段文字同时体现了“变”(批判,否定,怀疑从另外角度)的思维。和“真”(到底成不成比例?)的思维。


        禁言 |4楼2005-06-15 16:18
        回复
          第9段
          你所有的问题都是关于绝对性与相对性的问题,即我所谓的“变"的思维。还有”度“(程度)的思维


          禁言 |5楼2005-06-15 16:22
          回复
            2楼最后一段。
            我还没有完全明白,不是不懂你的理论,只是还不知道你为什么会这么想,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等我有空细细拜读无言性哲学后,可能会恍然大悟。
            但这最后一段体现了我所谓的“全”(任何存在的理论)的原则。
            和“变”(思维是否需要原则?)的思维。以及对“真”的探索。


            禁言 |6楼2005-06-15 16:39
            回复
              依我浅见,无言性哲学也是关于探索“真”的哲学


              禁言 |7楼2005-06-15 16:56
              回复
                以及认识到有言对事实的不一定“真”


                禁言 |8楼2005-06-15 16:57
                回复
                  引用:你2楼回帖表面看来,咱们仿佛很多观点相左,其实,从另一角度看,又何尝不是在印证? 

                  你认为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这我感到很高兴。也许是语言的隔阂使我没有看到这一点吧。希望通过交流,能够使我们走道一起。

                  引用:其二,对于你把铁窗,铁道一定要抽象成铁,我不敢肯定这是否正确。

                  这是我随意举的例子,不是很恰当的。恰当的意见应该是这样的:概念是通过抽象得来的。人类最初并没有语言,因此,也就缺乏因语言而造成的概念。当人类把依靠发音器官而发出的不同的声音与特定的对象强行地联系起来以后,语言就产生了。而语言产生了以后,其直接的结果就是概念的诞生。当人类把一种声音,例如:苍蝇这个发音与一种生物联系起来以后,概念也就同时产生了。因为,这种方法产生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即它可以忽略每个具体的苍蝇,而范指苍蝇这个类,这就是抽象性,而抽象性只能借助语言才能实行。

                  引用:但你第8段文字同时体现了“变”(批判,否定,怀疑从另外角度)的思维。和“真”(到底成不成比例?)的思维。

                  你这样强调“变”这个概念,让我有了这样的想法,即你所谓的“变”也许有着这样的含义——人的思维引起心灵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可以使心灵趋向真境。如果你的思想是这样的,我们的确有一致的地方。我也看到了心灵变化的这个趋向。但是,你疑惑这个变化与至真的趋向是不是成比例?我觉得不一定成比例。因为,不是所有的思考都能够趋向真境的,有的思考会走向真境的反面,或者无路可走。例如,西方哲学的不可知论就是思维的绝境。

                  引用:你所有的问题都是关于绝对性与相对性的问题,即我所谓的“变"的思维。还有”度“(程度)的思维。

                  我不知道你是如何理解绝对和相对的???

                  引用:2楼最后一段。
                  我还没有完全明白,不是不懂你的理论,只是还不知道你为什么会这么想,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这是我最近思考所得。我发现,人最初是不懂语言的,后来学习了语言。那么,学习了语言以后,个体的意识就语言化了,就不再是刚诞生时的混沌意识了。而我们现在的意识就是语言化的意识。这个意识主要是由于肉体与世界对立造成的。因为肉体以自己完整的结构形成了一个自主的体系,它的运动不再完全依靠世界,而是依靠自己的体系。这样,人不象风中的尘土那样完全随风飘荡,而是依靠自己的体系可以逆风而动。因此,人的运动因其独立性而与世界发生了对立。而语言的诞生表明了这种对立的极度发展。因此,个体不仅有依靠肉体而发生的物质运动,同时也发生着心灵的精神运动,而这种精神运动是依靠语言来运行的。因此,我发现“语言的运用,定义,推理等,都是为了使心灵逐渐明白起来罢了”而如果明白了,思维就没有必要了。例如,人在做工作时是不思考的。我觉得自己更加明白了佛陀所谓的“弃舟登岸”的意思了。

                  引用:依我浅见,无言性哲学也是关于探索“真”的哲学。以及认识到有言对事实的不一定“真”。 

                  完全正确!!!!!


                  禁言 |9楼2005-06-16 01:22
                  回复
                    以下是引用黑屋白墙在2005-6-16 19:15:00的发言:

                    但是,我们必须要时刻检查自己思维的依据,以保证思维的正确性。这个依据是什么,就是我们当下的感觉本身,思维的过程就是心灵自我觉醒的过程。

                    这样说来,又用什么来保证当下的感觉本身是正确的呢?

                    感觉本身无所谓正确不正确,它只是依靠我们的肉体而客观地存在。这里面存在着两个问题,即感觉的局限性和短暂性。所谓局限性是指我们的感觉是有限的,我们的感觉是依靠肉体而发生的,由于感觉器官的特性,而使得我们的感觉只是依靠个体的肉体而显现出来的特殊的感觉,并且,我们的感觉有一定的范围。所谓短暂性是说,肉体没有了,个体的感觉也就没有了。正因为如此,似乎给我们一种认识,就是认为我们的感觉是不可靠的,乃至有了你这样的顾虑。但是,这个顾虑恰恰是认识的错误造成的。


                    我们通常举的例子是:筷子在水里看上去是弯曲的,而实际上,我们知道是直的。但是,现在我们认识到,这不是感觉的错误,而恰恰是感觉的正确。因为,这个弯曲恰恰是光的折射造成的。在这里,我们看到:感觉本身是无言的,无所谓正确与不正确,而正因为如此,它才是客观的存在本身,并成为认识的基础。所谓基础是说,认识一方面是由于肉体的存在而存在着;另一方面,又是认识的对象和依据。那么,只有在心灵的运动下,在认识的范围内才有了正确与不正确的问题。而所谓的正确与不正确,不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而是认识本身的问题,即当认识判断与客观存在一致时,认识是正确的;反之,就是不正确的。例如,我们认识到筷子在水里看上去是弯曲的,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这个认识是正确的。如果认为我们的感觉是不可靠的,这个认识就是错误的。


                    通过上面散乱的分析,我想说明的是:我们的感觉是依靠肉体而保证的客观存在,这个存在虽然不是存在的全部,但毕竟是存在,具有存在的无言本性。唯其无言,才成为一切语言的基础和依据。因此,我们不能把任何的判断加给存在,任何的判断只在我们主观的认识范围内,从而成为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就是这个存在是借助语言才拥有了理性的较高级的存在形式。这种存在形式只是人类的存在形式,而这种形式于无尽的存在形式中只是特殊的一种罢了。这种生命形式依靠语言而产生理性,并借助理性实现存在的完整性。因此,如果我们的感觉本身还需要什么做保证的话,那么,他就不存在了。因为,只有存在才是一切的保证,因为他
                    保证一切,所以,不需要任何保证。


                    禁言 |10楼2005-06-19 11:26
                    回复
                      以下是引用kidscorpio在2005-6-16 22:03:00的发言:

                      思维正确是否就是“真”呢?



                      含义一:客观,真实,符合......
                      含义二:公正......


                      是否让思维客观化就是对真的探索?

                      简单地说,思维有两种,即思维的结果与存在符合不符合。符合的即为真,不符合的,即为假。而思维结果的真,其作用在于引导的有效性。例如,我判断说,前面有水,那么,我过去了,真的发现了水,解除了我的饥渴。这种满意的效果依据于判断正确的引导。因此,真、假这样的判断,其实就是一种方便,其目的在于引导我们的心灵向家园回归。


                      但是,现在的理论探索却有一个错误的偏向,即希望给研究对象下一个永久的判断,并且,希望这个判断永远正确,不变更,即成为所谓的绝对真理。但是,语言与语言所表达的对象是不同的。这个判断彻底地粉碎了这个企图,它启示我们:语言的变化只是向真理的一种趋向。因此,我觉得“让思维客观化就是对真的探索”。但是,“真”的完成,就是认识探索的完成。


                      禁言 |11楼2005-06-19 11: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