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本 高丽本又称朝鲜本,是指古代朝鲜刊印的图书,包括所刊印的汉文(汉字文言文)、谚文(朝鲜文)与汉文谚解(汉文原文附加谚文注解)三大类书籍。而作为中国古籍版本鉴定中常用的一个术语,高丽本专指古代朝鲜刊印的汉籍图书。 朝鲜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公元2至3世纪(约当中国汉朝末至三国时期),汉字传入朝鲜,此后直到19世纪末,汉字文言文一直是朝鲜官方正式文字。其间李朝世宗李构(t60)与郑麟趾等臣僚创制了有28个字母的谚文,于1446年(中国明正统十一年)刊布于《训民正音》一书中,以期改变由于朝鲜语音与汉字语音不同而出现的“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的局面,自此开创了朝鲜历史上汉文、谚文并行长达450年的文化景观,高丽本因此也就有了汉文、谚文、汉文谚解等不同类别。 在大汉籍圈内,高丽本最主要的特色是活字本印书数量众多。除了常见的木活字和铜活字,高丽本中还有用陶、瓢(葫芦)、铁、铅等材料各异的活字印刷的书籍。另据统计,在14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朝鲜官私雕造木活字不下29次,铸造金属活字(绝大部分是铜活字)约35次。从版刻史的角度看,高丽本还有两项世界之最值得一提。一是1298年(中国元大德二年)高丽朝刊印的《清凉答顺宗心要法门》,为现存的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本,一是1438年(中国明正统三年)李朝所印《通鉴纲目》,为现存最早的铅活字印本。 高丽本的最大特色是其内容讹误较少。由于中土许多古书在早期即传入朝鲜,故高丽本往往保存了中国已失传的古书、或同一部书中版本更好的本子,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比如南宋著名学者李壁笺注的《王荆文公诗》,此书现存的中国刊本均是已经宋元之际学者刘辰翁删节原注的本子,唯有日本蓬左文库收藏的一部朝鲜活字本保留了比通行本多至一倍的注释,据考证其底本源自一种未经刘辰翁删节的宋刻本,是目前已知的《王荆文公诗》李注本的最佳版本。
![](http://c.hiphotos.baidu.com/album/s%3D740%3Bq%3D90/sign=3a51083231adcbef05347c029c945fe0/d043ad4bd11373f068f15e69a40f4bfbfaed047d.jpg?v=t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