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支家谱初论
涉足本支郭氏家谱研究半年有余,所得信息颇多,我甚满足。然得之,全赖散居各地宗亲帮助,在此表示诚挚谢意!值此新春佳节、合家团聚之时,将所集资料呈给大家,以飧求知。并作为佳节怀念祖恩谈论之资,及群策群力、不断完善家谱之倡议。
据现掌握,群里《“郭嘉*、郭嘉*家族”群》宗亲已知兆*、维*、维*(属郭嘉*分支),维*、普*(属郭嘉*分支中郭启*支脉),除兆*、维*(哈尔滨),兆*、普*(齐齐哈尔),(可能也属郭嘉*分支),维*(可能属郭嘉*分支),尚不能准确知道外,其余都属于郭嘉*分支中郭启*支脉。作为这支同宗后裔子孙,因为居住分散,联系较少,辈分高的老人少在,年龄大的人知道也少,因此对老辈的情况掌握较少,连起家谱十分困难。现在所掌握的资料也难免有误,这些希望大家注意慢慢收集、斟辨,以飧完善!
顺治八年(1651年),辽阳府遵清政府令颁布《辽东招民开垦条例》,大批灾民从山东东部(主要是登州府,即今文登、蓬莱一带)乘船过海到海城牛庄登陆,移民辽东。我们始迁祖郭嘉*、郭嘉*兄弟二人随家乡他姓来到海城。先到海城小孤山落脚,后继续寻找立足之地,沿官道经什司县,过柳叶岭,到邱家堡子居住。当时辽阳辖海城、鞍山及辽中部分地区,鞍山并不出名。柳家堡子自明朝起就因冶炼出名,比较热闹。**县隆昌州一带商贾买卖都去海城。始迁祖即一世祖当时生活、居住的地方有一说是小台沟门,离邱家堡子北山非常近。死后就选佳茔,葬于邱家堡子北山郭家老坟。坐北朝南面向双岭沟。占地5亩,1951年土改时政府颁发地照。当时坟地内柞树茂密。1971年左右,或因“破四旧,立四新”运动时而遭平地。作为一世祖郭嘉*及子二世祖郭启*一支,除后来搬走的外,到“延”字辈,一直葬在邱家老坟这里(中间一趟)。这就是与郭嘉*一支(自三世祖郭*起葬在吉祥)及郭嘉*子二世祖郭启*一支(一直在吉祥居住,也葬在邱家老坟,但是在西面一趟)的区别。
后来由于人口增多,从二世祖起就各选其地居住。郭启*搬到了郭家堡子,郭启*与其邻居搬到了小杨树沟(郭家堡子边南面),郭启*搬到了吉祥。现在留有郭启*子三世祖郭*于乾隆42年(1777年)买英姓房身地顺契(买卖纳税)时地契税契一份,属珍贵文物。
以上是我们一世祖来辽阳传说的另一种版本,至于实际已无法考证。为了叙写家谱的一致性,建议还是采用时间在前的郭嘉*分支家谱的说法。
后来也许是“文、自”哪代,一部分人搬离了**郭家堡子,分散在八会西庄子、八盘、金厂、西榆居住。也有的搬离郭家堡子本村,到附近的牛家堡子、二道河子、焦家沟、团山子、杨家堡子居住。
到了1902年,奉天省洮南府颁布了开放垦荒蒙地令,我们郭氏宗亲有很大一部分搬到了“边外”,就是现在的内蒙古东部(突泉、呼伦贝尔、通辽、赤峰)、黑龙江、吉林等地。一般是“自、延”辈分,当时拉家带口,带着粮食和盐,赶着马车,行一个来月才到“边外”。几乎每支都有人搬走,导致现今和家乡失去了联系。现在能够知道的有在突泉的、呼伦贝尔的、通辽的、哈尔滨的、齐齐哈尔的。据说还有一支在海南,但是还没有联系上。
解放以后,由于鞍钢的发展,有一部分人搬到了鞍山。因为鞍钢分矿所在,就有人搬到了弓长岭。
今天,借助网络和各种信息,盼望能够把失散的宗亲都联系上,让大家知道我们的根在哪里,体会先祖创业的艰辛;让年轻人能够经常联系交流,不忘我们身上流着相同的血液;让我们能够借助一本将来泛黄的家谱,世世代代将先祖苦心编排的家谱辈分传续下去。
涉足本支郭氏家谱研究半年有余,所得信息颇多,我甚满足。然得之,全赖散居各地宗亲帮助,在此表示诚挚谢意!值此新春佳节、合家团聚之时,将所集资料呈给大家,以飧求知。并作为佳节怀念祖恩谈论之资,及群策群力、不断完善家谱之倡议。
据现掌握,群里《“郭嘉*、郭嘉*家族”群》宗亲已知兆*、维*、维*(属郭嘉*分支),维*、普*(属郭嘉*分支中郭启*支脉),除兆*、维*(哈尔滨),兆*、普*(齐齐哈尔),(可能也属郭嘉*分支),维*(可能属郭嘉*分支),尚不能准确知道外,其余都属于郭嘉*分支中郭启*支脉。作为这支同宗后裔子孙,因为居住分散,联系较少,辈分高的老人少在,年龄大的人知道也少,因此对老辈的情况掌握较少,连起家谱十分困难。现在所掌握的资料也难免有误,这些希望大家注意慢慢收集、斟辨,以飧完善!
顺治八年(1651年),辽阳府遵清政府令颁布《辽东招民开垦条例》,大批灾民从山东东部(主要是登州府,即今文登、蓬莱一带)乘船过海到海城牛庄登陆,移民辽东。我们始迁祖郭嘉*、郭嘉*兄弟二人随家乡他姓来到海城。先到海城小孤山落脚,后继续寻找立足之地,沿官道经什司县,过柳叶岭,到邱家堡子居住。当时辽阳辖海城、鞍山及辽中部分地区,鞍山并不出名。柳家堡子自明朝起就因冶炼出名,比较热闹。**县隆昌州一带商贾买卖都去海城。始迁祖即一世祖当时生活、居住的地方有一说是小台沟门,离邱家堡子北山非常近。死后就选佳茔,葬于邱家堡子北山郭家老坟。坐北朝南面向双岭沟。占地5亩,1951年土改时政府颁发地照。当时坟地内柞树茂密。1971年左右,或因“破四旧,立四新”运动时而遭平地。作为一世祖郭嘉*及子二世祖郭启*一支,除后来搬走的外,到“延”字辈,一直葬在邱家老坟这里(中间一趟)。这就是与郭嘉*一支(自三世祖郭*起葬在吉祥)及郭嘉*子二世祖郭启*一支(一直在吉祥居住,也葬在邱家老坟,但是在西面一趟)的区别。
后来由于人口增多,从二世祖起就各选其地居住。郭启*搬到了郭家堡子,郭启*与其邻居搬到了小杨树沟(郭家堡子边南面),郭启*搬到了吉祥。现在留有郭启*子三世祖郭*于乾隆42年(1777年)买英姓房身地顺契(买卖纳税)时地契税契一份,属珍贵文物。
以上是我们一世祖来辽阳传说的另一种版本,至于实际已无法考证。为了叙写家谱的一致性,建议还是采用时间在前的郭嘉*分支家谱的说法。
后来也许是“文、自”哪代,一部分人搬离了**郭家堡子,分散在八会西庄子、八盘、金厂、西榆居住。也有的搬离郭家堡子本村,到附近的牛家堡子、二道河子、焦家沟、团山子、杨家堡子居住。
到了1902年,奉天省洮南府颁布了开放垦荒蒙地令,我们郭氏宗亲有很大一部分搬到了“边外”,就是现在的内蒙古东部(突泉、呼伦贝尔、通辽、赤峰)、黑龙江、吉林等地。一般是“自、延”辈分,当时拉家带口,带着粮食和盐,赶着马车,行一个来月才到“边外”。几乎每支都有人搬走,导致现今和家乡失去了联系。现在能够知道的有在突泉的、呼伦贝尔的、通辽的、哈尔滨的、齐齐哈尔的。据说还有一支在海南,但是还没有联系上。
解放以后,由于鞍钢的发展,有一部分人搬到了鞍山。因为鞍钢分矿所在,就有人搬到了弓长岭。
今天,借助网络和各种信息,盼望能够把失散的宗亲都联系上,让大家知道我们的根在哪里,体会先祖创业的艰辛;让年轻人能够经常联系交流,不忘我们身上流着相同的血液;让我们能够借助一本将来泛黄的家谱,世世代代将先祖苦心编排的家谱辈分传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