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微博上的一张照片刺痛了许多人:广州地铁里,一位老人和一位青年因为让座等问题,相互扭打,老人咬伤了青年人的耳朵,血流一地。
陈凯歌的电影《搜索》就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现实甚至比电影来得更血腥更残暴。杭州K192公车上,一个男人连扇一个小伙子5个耳光,小伙子被打得鼻血横流,镜框也被打飞,断成几截,挨打的原因是他没有给这个男人抱着孩子的妻子让座;上海地铁中,一个男子辱骂一个女子,并把前来劝架的另一男子打伤,因为该女子没有给人让座;济南公车上,一位带小孩的母亲扇不让座男子耳光,还扬言“替你妈教训你!”
让座,本是相互帮助、发扬美德的事。但是,一些人凭着“应该让座”和“维护美德”的正义感,在公共场合骂人、打人。社会美德能以一种更冷静、更有效率的方式维护吗?难道“生气”已经成为国人生活的常态选择吗?
看看“生气”带来了多少麻烦吧。“十一”黄金周的华山景区,上万人下不了山。部分滞留山顶的游客和景区人员发生冲突。他们封堵了景区入口,让大巴车无法接客,造成更严重的滞留。人们发生争执,让本来拥堵的场景更加混乱。从内蒙古包头去陕西华山旅游的董立文夫妇在景区要求退掉未消费过的摆渡车车票时,惹怒了一群人并被对方用刀捅伤。
如果料想到这些后果,中国人,是否该问一句:我们为什么要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