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卖世界的人吧 关注:21贴子:949
  • 7回复贴,共1

肯德基下的Buckethead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Buckethead说过的一句话“不带面具 做的是一个真实的自己 带上面具 就能做一个另类的 一个自己向往却不能在现实中实现的风格的自己”

做为Paul Gilbert学生的他,从9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个人吉他音乐的探索,录制了大量的个人专集。并担任过Praxis和Primus乐队的吉他手。但Buckethead始终保持低调,他没有更多的追随者。
Buckethead的音乐风格中,有许多让人不可思议,让人费解的感觉。他将电子乐,吉他噪音,独特的创意,融合到一起。时而演奏起风一般的速度,时而又变化成如水般的RIFF。一切安排都非常巧妙,非常的艺术化。
在看了他的介绍和外形之后,我绝对没有想到他做出来的音乐会是这样的的动人,唯一和他外形相吻合的是,音乐中那份莫名的冷酷和悲伤。雨夜里,一个人聆听这样的音乐,会被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充满
躯体。
这家伙是不是一天到晚都想着他是被鸡抚养大的或者带个肯德基的桶是否能祭奠死去的鸡的灵魂?这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在Shred圈内的名声绝对不是因为形象上的怪异而得来的。他是著名吉他手--Paul Gilbert的高徒,他做的音乐有令人费解的电子乐加吉他噪音他的速弹, 和Paul Gilbert有异曲同工之妙--高速的手指运动中仍能听出律动,而并非是一味混沌型的傻快。快--在他的音乐中只是为音乐整体做服务,并没有抢眼的成分。许多听过他音乐的吉他手都对他写的Riff感慨不已-- 一种全新的感受,原来Riff也可以写成这样。你要是非常感兴趣却又苦于没有见过他的高速演奏的话,建议你去看一下Primus乐队的现场VCD,在这场演唱会的后半段,Buckethead客串了一段独奏,风一般的速度,怪异的现场表现无不让所有看过这盘VCD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IP属地:河北1楼2012-10-31 23:26回复

    做为Paul Gilbert学生的他,从9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个人吉他音乐的探索,录制了大量的个人专集。并担任过Praxis和Primus乐队的吉他手。但Buckethead始终保持低调,他没有更多的追随者。
    Buckethead的音乐风格中,有许多让人不可思议,让人费解的感觉。他将电子乐,吉他噪音,独特的创意,融合到一起。时而演奏起风一般的速度,时而又变化成如水般的RIFF。一切安排都非常巧妙,非常的艺术化。
    在看了他的介绍和外形之后,我绝对没有想到他做出来的音乐会是这样的的动人,唯一和他外形相吻合的是,音乐中那份莫名的冷酷和悲伤。雨夜里,一个人聆听这样的音乐,会被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充满
    躯体。
    这家伙是不是一天到晚都想着他是被鸡抚养大的或者带个肯德基的桶是否能祭奠死去的鸡的灵魂?这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在Shred圈内的名声绝对不是因为形象上的怪异而得来的。他是著名吉他手--Paul Gilbert的高徒,他做的音乐有令人费解的电子乐加吉他噪音他的速弹, 和Paul Gilbert有异曲同工之妙--高速的手指运动中仍能听出律动,而并非是一味混沌型的傻快。快--在他的音乐中只是为音乐整体做服务,并没有抢眼的成分。许多听过他音乐的吉他手都对他写的Riff感慨不已-- 一种全新的感受,原来Riff也可以写成这样。你要是非常感兴趣却又苦于没有见过他的高速演奏的话,建议你去看一下Primus乐队的现场VCD,在这场演唱会的后半段,Buckethead客串了一段独奏,风一般的速度,怪异的现场表现无不让所有看过这盘VCD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是如果你认为他只能速弹的话,那么Buckethead将回给你一桶,他的专辑《colma》中充满了感性的旋律和细腻的情感。在前卫音乐圈内(他曾所在的乐队Praxis在前卫因乐圈中绝对是重磅炸弹)能有如此心静如水的人的确少见。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他在加入了著名重金属乐队“枪炮玫瑰”后他仍能保持低调的风格,继续他的个人音乐创作。
    永远用音乐来表现自己的想法,隐藏在面具和桶下的Buckethead将在你对吉他音乐黔驴技穷的时候给你上重要的一课,让你重新认识吉他音乐的另一面。
    不时有人向我打听起Buckethead,为什么他戴着面具,顶着个桶?他的父母怎么了?他是半人半机器吗?他会伤人吗?他真的是个科洛尔?6?1山德斯(译者注:肯德基的创始人)迷吗?等等。我无法告诉你们关于他所有的一切,只能说一些而已。

    首先你们得知道Buckethead在那家农场里确实是非常孤独地长大的。他找不到可以理解他的人。关于他,别人唯一知道去做的便是如何欺负他。不管你们是否相信,直到今天,Buckethead也不会对一根赶牛的刺棒感到毛骨悚然,他已经见惯不惊了。
    不过在农场里这并非糟糕透顶。他一搬进鸡舍就开始结交新朋友了,小鸡仔们把他照顾得非常好,而且它们太喜欢他,以至于把他的脸都抓没了。所以他每天都得戴着面具,就像过万圣节一样!他是他所认识的孩子中最幸运的。尽管他并不认识多少其他的孩子,除了那时候拿火烧他的那些。
    有一个好办法可以忘掉软骨烧着时的气味。鸡舍在一座山上,山下有一片篱笆,透过篱笆上的一个木节孔可以看到外面的露天电影院。于是每天晚上这小孩便在暮色里看那些精彩的电影,像《巨人罗伯特》或《德州链锯杀人狂》等。扬声器传出的声音到不了鸡舍,所以他甚至不知道那些电影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当Leatherface砰然关上巨大的金属门里他所能听见的就只有小鸡的声音。
    当差不多长到现在这般高的时候Buckethead便开始弹他的小吉他了。他会坐那儿眼瞅着电影而手指在吉他上动个不停,渐渐的,他也能偶尔弄点音乐出来了。而《巨人罗伯特》刺激着他的指头的速度,没有人知道会发生什么。
    


    IP属地:河北2楼2012-10-31 23:26
    回复

      做为Paul Gilbert学生的他,从9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个人吉他音乐的探索,录制了大量的个人专集。并担任过Praxis和Primus乐队的吉他手。但Buckethead始终保持低调,他没有更多的追随者。
      Buckethead的音乐风格中,有许多让人不可思议,让人费解的感觉。他将电子乐,吉他噪音,独特的创意,融合到一起。时而演奏起风一般的速度,时而又变化成如水般的RIFF。一切安排都非常巧妙,非常的艺术化。
      在看了他的介绍和外形之后,我绝对没有想到他做出来的音乐会是这样的的动人,唯一和他外形相吻合的是,音乐中那份莫名的冷酷和悲伤。雨夜里,一个人聆听这样的音乐,会被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充满
      躯体。
      这家伙是不是一天到晚都想着他是被鸡抚养大的或者带个肯德基的桶是否能祭奠死去的鸡的灵魂?这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在Shred圈内的名声绝对不是因为形象上的怪异而得来的。他是著名吉他手--Paul Gilbert的高徒,他做的音乐有令人费解的电子乐加吉他噪音他的速弹, 和Paul Gilbert有异曲同工之妙--高速的手指运动中仍能听出律动,而并非是一味混沌型的傻快。快--在他的音乐中只是为音乐整体做服务,并没有抢眼的成分。许多听过他音乐的吉他手都对他写的Riff感慨不已-- 一种全新的感受,原来Riff也可以写成这样。你要是非常感兴趣却又苦于没有见过他的高速演奏的话,建议你去看一下Primus乐队的现场VCD,在这场演唱会的后半段,Buckethead客串了一段独奏,风一般的速度,怪异的现场表现无不让所有看过这盘VCD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是如果你认为他只能速弹的话,那么Buckethead将回给你一桶,他的专辑《colma》中充满了感性的旋律和细腻的情感。在前卫音乐圈内(他曾所在的乐队Praxis在前卫因乐圈中绝对是重磅炸弹)能有如此心静如水的人的确少见。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他在加入了著名重金属乐队“枪炮玫瑰”后他仍能保持低调的风格,继续他的个人音乐创作。
      永远用音乐来表现自己的想法,隐藏在面具和桶下的Buckethead将在你对吉他音乐黔驴技穷的时候给你上重要的一课,让你重新认识吉他音乐的另一面。
      不时有人向我打听起Buckethead,为什么他戴着面具,顶着个桶?他的父母怎么了?他是半人半机器吗?他会伤人吗?他真的是个科洛尔?6?1山德斯(译者注:肯德基的创始人)迷吗?等等。我无法告诉你们关于他所有的一切,只能说一些而已。

      首先你们得知道Buckethead在那家农场里确实是非常孤独地长大的。他找不到可以理解他的人。关于他,别人唯一知道去做的便是如何欺负他。不管你们是否相信,直到今天,Buckethead也不会对一根赶牛的刺棒感到毛骨悚然,他已经见惯不惊了。
      不过在农场里这并非糟糕透顶。他一搬进鸡舍就开始结交新朋友了,小鸡仔们把他照顾得非常好,而且它们太喜欢他,以至于把他的脸都抓没了。所以他每天都得戴着面具,就像过万圣节一样!他是他所认识的孩子中最幸运的。尽管他并不认识多少其他的孩子,除了那时候拿火烧他的那些。
      有一个好办法可以忘掉软骨烧着时的气味。鸡舍在一座山上,山下有一片篱笆,透过篱笆上的一个木节孔可以看到外面的露天电影院。于是每天晚上这小孩便在暮色里看那些精彩的电影,像《巨人罗伯特》或《德州链锯杀人狂》等。扬声器传出的声音到不了鸡舍,所以他甚至不知道那些电影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当Leatherface砰然关上巨大的金属门里他所能听见的就只有小鸡的声音。
      


      IP属地:河北3楼2012-10-31 23:27
      回复

        现在你依然可以看见Buckethead夜里在公园中游荡,或是透在一条你从不记得去过那儿的墙上的裂缝在另一边偷窥。不要害怕,他是个可爱的孩子,他只想做你的朋友。在Buckethead乐园里他从来不孤单。
        但如果你在某处在舞台上看见他或是在玩他的洋娃娃的话,你要大喊大叫就随便吧,但不要吓着这孩子。他的人生充满艰辛,他通过了努力的工作才得到了今天的一切。所以如果他看起来有些迷惑的话又有什么关系呢?要是你也经历了同样的一切你可能也会这样的。他只想我们接纳他。不要瞪着他或是过于担心,也请态度好一点吧。 Buckethead is one of the most bizarre and enigmatic figures in American underground and experimental music since Parliament-Funkadelic birthed their bevy of cosmic characters in the mid-'70s. An accomplished multi-instrumentalist best known for his virtuosic command of the electric guitar, Buckethead is one of the instrument's most recognizable contemporary innovators, his rapid-fire riffing, near-robotic fretwork, and idiosyncratic lead lines combining elements of Yngwie Malmsteen, Adrian Belew, Slayer's Kerry King, P-Funk's Eddie Hazel, and avant-improv artist John Zorn's Scud-attack sax abuse. His first group, the San Francisco-based metal-funk combine the Deli Creeps, were a regional success, but disbanded before they could release anything. Buckethead's solo career has been more productive, thanks mostly to the motivation of Zorn and Bill Laswell, the latter of whom Buckethead has also recorded and toured with in Praxis. Laswell has also produced a number of Buckethead's solo albums (including Dreamatorium and Day of the Robot) and included him on more than a dozen one-off recordings with the likes of Hakim Bey, Bootsy Collins, Anton Fier, Jonas Hellborg, and Bernie Worrell. In addition to releases including 1998's Colma, Buckethead has also contributed soundtrack material to such films as Last Action Hero and Street Fighter. Buckethead returned in 1999 with Monsters and Robots, after which he joined the short-lived reformation of Guns N'Roses. A steady stream of releases followed into the 21st century ranging from the contemplative Electric Tears to more electronica/rock hybrid, and collaborations with San Francisco's underground hip-hop scene.


        IP属地:河北5楼2012-10-31 23:27
        回复
          我爱buckethead.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01-12 16:23
          回复
            这段话哪里找到的,还是自己写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3-01-12 16:2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