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一直有小道消息传张艺谋与张伟平分手了。虽然张伟平屡次出来说话,但也一直是自说自话,张艺谋并无回应。直到最近张艺谋接受采访,论及中国电影发展中的种种弊端时,间接回应了 “二张分手”,并表示自己不愿意再当制片公司的 “摇钱树”。
在二张合作的16年间,张艺谋很少面对媒体,大多是张伟平对外代言。这次张艺谋现身媒体,有些不同说法也很正常,两人虽分手,但态度都还平和理性。媒体分析,两人说法的分歧主要集中在 《三枪拍案惊奇》,都承认这是部烂片,但张艺谋称 “本来没打算拍这部戏,可制片公司想挣钱” ,并说“我感觉自己掉沟里了”。 而张伟平说 “新画面根本没有干涉过张艺谋的创作,都是他想拍什么就拍什么”。张伟平过去对媒体,很喜欢谈张艺谋对奥斯卡的渴望,但张艺谋说 “我早就过了得奖的岁数,现在别太把奥斯卡当回事。”
“二张”的分手,显然算中国影坛的一件大事。过去的媒体和观众,关心的只是像谢晋、张艺谋、冯小刚这类名导,随着电影工业越来越商业化,制片人的地位与名声也开始彰显。制片人和导演进入了争夺电影掌控权的年代,这使得影视圈内制片人和导演的纷争不断。过去制片人只是个找资金、拉赞助、卖片子的主儿,如今制片人权力升级,从选择剧本、导演到演员,从预算控制、到拍摄和制作监督,包括影片的宣传发行等,制片人都有了越来越多的掌控权。导演一不留神,就成了电影流水线上的一个创作工具。对于习惯操控大局的导演来说,这肯定有很多不适应。权力一旦出现纷争,势必影响到电影艺术,近年来之所以票房至上的观点如此盛行,与制片人的权力升级有很大关系。
对张艺谋这样的著名导演来说,显然没必要在一个制片人的树上吊死。因为在任何电影制度下,像这种有市场价值的导演,会成为所有制片人的首选,只要他的名字出现在某个电影项目中,我想无论制片公司还是投资人都乐于投钱。制片人的权力再大,能够保证票房的还是导演的名字。所以对于 “二张”来说,分手是必然,能合作16年已算奇迹,在这中间张艺谋需抗拒各种诱惑,才可能持续这么久。有人把导演与制片人的关系比作夫妻,这个比喻很准确,夫妻需共同面对家庭预算与开支,也会吵架或离婚,尤其老夫老妻,一定沉积了很多不满与矛盾。对导演来说,预算总是越多越好,而对制片人来说,总是花钱越少越好。在好莱坞电影制度中,制片人虽然权力很大,但只在选导演和剧本的阶段起主导作用,一旦进入拍摄了,就完全由导演说了算。
好莱坞的电影管理制度,已非常成熟,因为有美国导演公会。美国导演公会是代表导演、副导演、和制片主任等进行集体定价的机构。一个独立制片人,如果需要找导演,需找导演公会的会员,除非制片人公司不是公会的签字方。由于有导演公会这个组织,使得制片人和导演对自己的权力界限非常清楚,出现纠纷也由公会出面协调。导演公会平日为导演提供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并可协助导演的各类后勤工作。当然导演公会对如何支付费用、如何保证导演的艺术权利也做了很多细致的规定,公会的导演甚至有权利在合同中创设其他的创作权利,如导演版本。与公会的导演签约,就必须服从这些规定的管理。好莱坞电影业之所以发展得如此稳健,与这些制度的成熟是完全分不开的。
相比而言,中国电影除了审查制度,在其他制度细节基本还是空白。这也是近年来制片人和导演纷争不断的主因。创作一部经典电影,制片人和导演之间的关系肯定非常重要,不仅要尊重彼此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对很多问题的认知,也不能有太大差异。如果导演与制片人不能达成共识,或者两人对一部电影没有共同的信任与信心,对影片来说肯定是一场灾难。
显然张艺谋近年对导演与制片人的关系,有了一些新的认知,所以他说: “无论如何,我现在最需要两个字——回归!” 叶匡政(著名诗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