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吧 关注:83,348贴子:189,752
  • 9回复贴,共1

【录入】《渌水亭杂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知道有人发过没有。。
http://www.manzu8.com/bbs/dispbbs.asp?boardid=41&ID=7310&replyID=7310


IP属地:湖南1楼2012-11-03 12:58回复
    纳兰性德的成就主要在词,但对其思想的研究,则不应局限于词。词这种文学体裁,往往只反映作家思想的一个侧面。前人曾指出,仅读《醉翁琴趣外编》,就会认欧阳修为一味迷恋风月之徒;进一步读了他那些“论道似韩愈、论事似陆挚”的文章,才会知晓他还有一付严肃矜持的卫道者面孔。从纳兰容若的词看,也纯乎是一个对社会生活态度冷漠、为儿女风情感伤太甚的多情公子,其实这也只是他思想的一个侧面。若再读一下他的诗文,尤其是他二十岁左右写的国卷《渌水亭杂识》,就会觉得与其词风迥异。
    《渌水亭杂识》是纳兰性德散文类作品的代表作。收见《通志堂集》第十五卷至十八卷,共四卷。《杂识》之小序说:“癸丑病起,披读经史。偶有管见,书之别简,或良朋止,传述异闻,客去辄录而藏焉。逾之四年,遂成。曰《渌水亭杂识》。以备说家之浏览云尔。”据此可知,《杂识》作在康熙十二年至十五年间,性德18岁至21岁时,即在中进士、任侍卫之前。《渌水亭杂识》属随笔记录,不拘体例的笔记文体。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自然科学、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渌水亭杂识》写作风格与其诗词迥异。在《杂识》中,见出他踔厉风发,积极进取的气概,而没有词作中感伤悲凉的气息;体现了他对社会,对时代的热情关注,而没有对人生,对世事的慨叹消极态度。《杂识》中充分表明他对经世致用的学问的高度重视,对中外新知识的认真探求;对包括自然与社会各方面问题都有许多卓有新意的见解,而且表现出超迈古今的气势。这种入世思想在他的爱情外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更加完整的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涉猎颇广,“说书画,论瓷器,话刻石,评古钱,赞古迹”——尤其对北京当地的一些名宅古刹,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其主要者有:燕山窦十郎故居、元代海子岸的万春园、明代李东阳故居、红螺山大明寺碑、呼奴山的白云观、德胜门外的千佛寺、魏忠贤建的药王庙、什刹海的光华寺、西山资福寺,西山功德寺,怀柔县城、怀柔钓鱼台、西山君子城、西山斋堂时、西山戒台寺、大兴县题名记碑、阜城门外的宫人斜、卢沟河畔的苻氏雅集亭等。”。


    IP属地:湖南2楼2012-11-03 12:58
    回复
      药王庙,天启中魏忠贤所建,落成时,帝伽奖谕,赐赉甚厚,当年必有丰碑,今无片石,盖为人所踣矣。
      ▲五台山僧侈言娑罗树灵异,至画图镂版,然如巴陵、淮阴、安西、伊洛、临安、白下、峨眉山,在处有之。闻广州南海神庙,四本特高,今京师卧佛寺二株,亦有干霄之势。
      ▲怀柔城极坚整,西南在平地,东北则因山为之,其南瓮城可盘马。丽谯片石,记万历九年增修丈尺,末云并用纯灰铺底,灌抿全完,以垂永久。宜其历百年尚如新筑也。
      ▲钓鱼台在怀柔县西三里,山水殊胜。涧流至此广丈余,横版桥以渡。东南一望,渚烟村树,仿佛江乡。
      ▲牡丹,近数曹、亳,北地则大房山僧多种之。其色有夭红、浅绿,江南所无也。
      ▲白樱桃,生京师西山中,微酸,不及朱樱之甘硕。


      IP属地:湖南4楼2012-11-03 12:58
      回复

        ▲高丽、日本之间海中有釜山,为往来之中顿。
        ▲海道无程,而顺风行一日夜,可得千里。贸易者曾有顺风行五日至长歧岛者,故知其国去宁波五千里。
        ▲日本海中有鱼,与人无异,而秃首有尾,通番者谓之海和尚。
        ▲日本至中国,海面五千里,而禽鸟有来去者,望见海船即来息力于樯蓬,倦不能动。或施之以米,或掇而食之。
        ▲日本之外有一国,彼人谓之东京。其间有夜海,白日昏黑,得见天星。海水有一处高起二三丈,如槛然。凡有东京贩者,而日本人为驵侩,则中国货贵;若日本居货以待东京人之来,则贱也。
        ▲日本入操场练兵,必以夜,盖灯火整乱易见也,其教艺处,不令中国人见之。
        ▲日本唐时始有人往彼而留居者,谓之大唐街,今且长十里矣。
        ▲日本之东北有食人者,倭亦畏甚,因山作关以拒之。
        ▲倭人精于刀,且不畏死,登岸则难敌,而舟甚小,故汤和立法于海中,以大船冲沉其船。
        


        IP属地:湖南5楼2012-11-03 12:58
        回复

          《渌水亭杂识》卷二云:

          ▲唐肃宗撤西北边兵平内贼,代德,遂以京师为边镇。明弃三卫,亦然。
          ▲明于金陵、关中、洛阳,无不可都;本朝惟都燕,足以兼制南北。而明预建宫殿于三百年前,天也
          ▲明之军卫,仿唐府军之法,其后官存而军丁渐消,遂无实用,召募起焉。既有召募之兵,而军卫之屯田如故,徒为不肖卫官所衣食,亦困民之一端也。
          ▲明都于燕,海运最为便利。《元史》载:海运之逋负,少者每石不及三合,多者不及三升,然须选近海为官丁乃可;陆地之人,谈海色变,不足与言
          ▲捕勒鱼处,当兖、济之东,海运之半道也,何独于北半道而难之?
          ▲铸钱有二弊:钱轻则盗铸者多,法不能禁,徒滋烦扰;重则奸民销钱为器。然红铜可点为黄铜,黄铜不可复为红铜,若立法令民间许用红铜,惟以黄铜铸重钱,一时少有烦扰而钱法定矣。
          ▲禁银用钱,洪、永年大行之。收利权于上耳以求赢利,则失治国之大体
          ▲中国天官家俱言天河是积气,天主教人于万历年间至,始言气无千古不动者,以望远镜窥之,皆小星也,历历分明。
          ▲西人云:望远镜窥金星,亦有弦望。夫月借日光以有光,故有弦望。金星自有光,不仗日光,不知何以有弦望。
          ▲武侯木牛流马,古有言是小车者。西人有自行车,前轮绝小,后轮绝大,则有以高临下之势,故平地亦得自行。或即木牛流马乎?而坎礌曲折,大费人力也。
          ▲西人测五星,谓近地二十度,虽晴时亦有清蒙气。星体为此气浮而上登,不得其真数,须于此气以上测之,又须有次第,乃正如木、水、金前后相次而行,欲测金星,先测木星在何处,俟其西行至某度,乃于其度测水星,又于水星上测金星,乃不受清蒙之混。诚良法也。
          ▲西人历法,实出郭守敬之上,中国曾未有也。
          ▲西人医道与中国异,有黄液、白液等名,其用药,虽人参亦以烧酒法蒸露而饮之。
          ▲西人之字,因人之语声而作之,其书名曰《耳目资》,唯谐声一门,非六书也
          ▲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当时以为竒绝,然亦有所本:庾信《马射赋》“落花与翠盖齐飞,杨柳共青旗一色”,隋长寿寺碑“浮云共岭松张盖,明月与岩桂分丛”,然勃则青出于蓝也。
          ▲辽曲宴宋使,酒一行,觱篥起歌;酒三行,手伎入;酒四行,琵琶独弹,然后食,入杂剧。进继以吹笙,弹筝,歌击,架乐,角抵。王介甫诗:“涿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盖纪其事也。至范致能北使,有《鹧鸪天》词,亦云“休舞银貂小契丹,满堂宾客尽关山”,则金源燕宾,或袭为故事,未可定耳。
          


          IP属地:湖南6楼2012-11-03 12:59
          回复

            《渌水亭杂识》卷三云:

            ▲《洪范》五福六极无贵贱,盖古无不肖而贵,亦无有德而贱者。贵则禄及之而富矣,故富可以概贵;贱则禄弗及而贫矣,故贫可以概贱。《周礼》:八柄驭群臣,二曰禄,以驭其富,六曰夺,以驭其贫是也。
            凡人于交友之间,口惠而实不至,则其出而事君,必至于静言庸违。故舜之御臣也,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而孔子之于门人,亦尝听其言而观其行
            ▲杜子美《昔游》诗:幽燕夙用武,供给亦劳哉。吴门持粟帛,泛海凌蓬莱。《后出塞》云:渔阳豪侠地,撃鼓吹笙竽。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按《唐会要》开元二十七年,李适为幽州节度,河北海运使,《唐书》:姜师度穿平卤渠以避海难。盖元之海运,自崇明抵直沽,唐时海运,则自登州转而平州以达于蓟,故子美云然也
            ▲世传宣炉由炼铜十二火,故有光彩,而云南丽江之铜甚精,曝以日光,即有光彩,安知宣炉非此铜所铸?
            ▲中国鸟铳,利器也,倭人来,始得其式。倭人鸟铳之底不焊,焊者有失,作螺旋铁砧塞之,不炸,又可水涤也。近处有照星铳,端有照星,照星、照门与所击之物相应,发无不中矢。又去远,远胜弓矢。
            ▲宋之神臂弓,本弩也,名为弓者,有故:弓弦必刮弩臂而行,弓力不尽于矢;神臂于臂之行矢处削而下之,弦得空行,力得尽于矢也
            


            IP属地:湖南7楼2012-11-03 13:01
            回复

              ▲庾子山句句用字,固不灵动,六一禁绝之,一事不用,故遂至于淡薄空疏,了无意味。
              ▲唐人诗有寄托,故使事灵;后人无寄托,故使事版。刘禹锡云:“阁上掩书刘向去,门前修刺孔融来”,借古以叙时事,则灵动。武元衡云“刘琨长啸风生坐,谢眺题诗月满楼”,实用古事而无寄托,便成死句。
              ▲建安无偶句,西晋颇有之,日盛月加,至梁、陈,谓之“格诗”,有排偶而无粘,沈、宋又加剪裁,遂成五言唐律。《长庆集》中尚有半格体。
              ▲七言,汉人犹未成体,至魏文帝之《燕歌行》而成体,至梁人渐近于律,至初唐而遂成七言律诗。
              ▲七言歌行始于六朝,其间有长短句,有换韵,音节低昂,声势稳密,居然近体,非古诗也。
              ▲《北史卢思道传》曰:周武帝平齐,授思道仪同三司,追赴长安,与同辈杨休之等数人作《听鸣蝉篇》。思道所为,词意清切,为时人所重,新野庾信遍览诸同作者而叹美之。今读其词,居然初唐王、杨诸子。
              ▲隋炀帝江都宫乐歌,七言律体已具,律诗亦不始于唐。
              ▲五、七言绝句,唐人加以粘缀,声病耳,其体未变于古也。
              ▲五言律诗,其气脉犹与古诗相近,至于七言律诗,则别一世界矣。
              ▲六朝人凡两句谓之“联”,凡四句谓之“绝”,非必以四句一篇者为绝句。
              ▲休文八病,宋人已不能辨,大约有声病守粘缀、无叠韵不口吃者,八病俱离。
              ▲口吃诗即翻也,叠韵诗即切也。“古今贵经教”,口吃也。“屋北鹿独宿”,叠韵也;口吃亦名双声。
              ▲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词虽苏、辛并称,而辛实胜苏。苏诗伤学,词伤才。
              ▲万松老人,耶律文正王之师也,其语文正王曰:以儒治国,以佛治心。王亟称之,谓云门之宗,悟者得之于紧峭,迷者失之识情;临济之宗,明者得之于峻拔,昧者失之卤莽;曹洞之宗,智者得之于绵密,愚者失之廉纤。独万松老人全曹洞之血脉,具云门之善巧,备临济之机锋,诚宗门之大匠,四海之所式范。其倾心至矣。老人有《万寿语录》、《释氏新闻》。又善抚琴,尝从文正王索琴,王以承华殿春雷及种玉翁《悲风谱》赠之,见《湛然居士集》。且作诗寄老人,有“一曲悲风对谱传”之句。又尝寄孔雀便面,附以诗云:“风流彩扇出西州,寄与白莲老社头。遮日招风都不碍,休从侍者索犀牛。”传之法门,亦佳话也。
              


              IP属地:湖南10楼2012-11-03 13:03
              回复
                =================完==============


                IP属地:湖南12楼2012-11-03 13:04
                回复
                  不错,不过之前有人发过地址。刚刚去翻了下,那个地址被百度吞了。


                  IP属地:四川13楼2012-11-03 14:37
                  回复
                    但愿有人还在,如此精华。


                    IP属地:江苏14楼2014-09-07 08: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