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的成就主要在词,但对其思想的研究,则不应局限于词。词这种文学体裁,往往只反映作家思想的一个侧面。前人曾指出,仅读《醉翁琴趣外编》,就会认欧阳修为一味迷恋风月之徒;进一步读了他那些“论道似韩愈、论事似陆挚”的文章,才会知晓他还有一付严肃矜持的卫道者面孔。从纳兰容若的词看,也纯乎是一个对社会生活态度冷漠、为儿女风情感伤太甚的多情公子,其实这也只是他思想的一个侧面。若再读一下他的诗文,尤其是他二十岁左右写的国卷《渌水亭杂识》,就会觉得与其词风迥异。
《渌水亭杂识》是纳兰性德散文类作品的代表作。收见《通志堂集》第十五卷至十八卷,共四卷。《杂识》之小序说:“癸丑病起,披读经史。偶有管见,书之别简,或良朋止,传述异闻,客去辄录而藏焉。逾之四年,遂成。曰《渌水亭杂识》。以备说家之浏览云尔。”据此可知,《杂识》作在康熙十二年至十五年间,性德18岁至21岁时,即在中进士、任侍卫之前。《渌水亭杂识》属随笔记录,不拘体例的笔记文体。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自然科学、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渌水亭杂识》写作风格与其诗词迥异。在《杂识》中,见出他踔厉风发,积极进取的气概,而没有词作中感伤悲凉的气息;体现了他对社会,对时代的热情关注,而没有对人生,对世事的慨叹消极态度。《杂识》中充分表明他对经世致用的学问的高度重视,对中外新知识的认真探求;对包括自然与社会各方面问题都有许多卓有新意的见解,而且表现出超迈古今的气势。这种入世思想在他的爱情外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更加完整的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涉猎颇广,“说书画,论瓷器,话刻石,评古钱,赞古迹”——尤其对北京当地的一些名宅古刹,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其主要者有:燕山窦十郎故居、元代海子岸的万春园、明代李东阳故居、红螺山大明寺碑、呼奴山的白云观、德胜门外的千佛寺、魏忠贤建的药王庙、什刹海的光华寺、西山资福寺,西山功德寺,怀柔县城、怀柔钓鱼台、西山君子城、西山斋堂时、西山戒台寺、大兴县题名记碑、阜城门外的宫人斜、卢沟河畔的苻氏雅集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