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东光,热爱南皮
地址: http://www.sokeee.com/np/board/dis.asp?id=4996
作者/楼主: laojiaren(ID:568) 发表时间:2006-11-29 16:26:45
离线 身份:注册会员 积分:1031 金币:102 QQ: [竞价|编辑|回复|引用] 搜索 收藏 本版 后退
一.生在东光,热爱南皮
我生在东光,热爱南皮。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的家乡偏坡营村(东光县大单镇),虽然行政上属于东光县,但地理位置挨着南皮地儿,和南皮地儿的往来联系,比起自己县东光地儿来,要密切的多。正北离刘夫青,正东离董村,都是八里地,小时候赶集,去这两个地方最多。另外像寨子、王寺、路灌、马村等等大的集市,大人们去的很多,言谈话语中经常提及,名字也早已经固化在我的记忆力里。前些年,村里人看病、买衣服,去南皮城比去东光城的也要多,这是大的地理环境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我的姥姥家在寨子镇的徐建庄,老姥姥家(母亲的姥姥)在路灌的小张庄,而父亲的姥姥家在北印,我的姑奶奶家在董村。。。,我的所有亲戚都是南皮地儿的!小时候母亲给我灌输的当然都是老娘门上的事儿了,我从他们那里了解到了许多南皮的风土人情、历史及文化,这是最重要的。另外,客观地说,南皮和东光相比,历史底蕴也确实要厚重一些,小时候读三国,就对书中多次出现南皮感到亲切,也很遗憾在古书中怎么就没有东光的半点儿影子。成人以后,知道了更多的关于两县的人文历史,就更加觉得南皮好像更有文化儿。现在就让我忍心对比一下:东光置县于汉高帝四年(前203年),而南皮置县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南皮比东光早;南皮之名起于春秋,而东光之名,则无可考证;南皮出了个张之洞,这可是个影响巨大的重量级人物啊,但东光呢,元代出了马致远,现代出了个荀慧生,另外,据说霍元甲老家也是东光的,但是你看,不是作曲儿的,就是唱戏儿的,要不就是耍把式的,似乎跟人家张之洞、张隐韬没法相比。唯一让东光人感到自豪的“沧州狮子景州塔,东光县的铁菩萨”,也在文革中被几台东方红倒链拖拉机拉倒,送到钢厂化成铁水了。我在网上转悠,意外发现南皮社区(竟然还有寨子论坛!),不由得感慨南皮至少还有这么一帮人,搞了这么个社区,形成了南皮自己的文化氛围,这说明了什么呢?二. 乡音无改
我生于1963年,16岁那年考上大学,离开故乡,至今已在外漂泊近30个年头了。京津沪穗,繁华都市,对我早已麻木不仁;东光南皮,家乡故里,看到听到这些名字,眼睛总是一热,总是一股暖流流过心头。
地址: http://www.sokeee.com/np/board/dis.asp?id=4996
作者/楼主: laojiaren(ID:568) 发表时间:2006-11-29 16:26:45
离线 身份:注册会员 积分:1031 金币:102 QQ: [竞价|编辑|回复|引用] 搜索 收藏 本版 后退
一.生在东光,热爱南皮
我生在东光,热爱南皮。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的家乡偏坡营村(东光县大单镇),虽然行政上属于东光县,但地理位置挨着南皮地儿,和南皮地儿的往来联系,比起自己县东光地儿来,要密切的多。正北离刘夫青,正东离董村,都是八里地,小时候赶集,去这两个地方最多。另外像寨子、王寺、路灌、马村等等大的集市,大人们去的很多,言谈话语中经常提及,名字也早已经固化在我的记忆力里。前些年,村里人看病、买衣服,去南皮城比去东光城的也要多,这是大的地理环境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我的姥姥家在寨子镇的徐建庄,老姥姥家(母亲的姥姥)在路灌的小张庄,而父亲的姥姥家在北印,我的姑奶奶家在董村。。。,我的所有亲戚都是南皮地儿的!小时候母亲给我灌输的当然都是老娘门上的事儿了,我从他们那里了解到了许多南皮的风土人情、历史及文化,这是最重要的。另外,客观地说,南皮和东光相比,历史底蕴也确实要厚重一些,小时候读三国,就对书中多次出现南皮感到亲切,也很遗憾在古书中怎么就没有东光的半点儿影子。成人以后,知道了更多的关于两县的人文历史,就更加觉得南皮好像更有文化儿。现在就让我忍心对比一下:东光置县于汉高帝四年(前203年),而南皮置县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南皮比东光早;南皮之名起于春秋,而东光之名,则无可考证;南皮出了个张之洞,这可是个影响巨大的重量级人物啊,但东光呢,元代出了马致远,现代出了个荀慧生,另外,据说霍元甲老家也是东光的,但是你看,不是作曲儿的,就是唱戏儿的,要不就是耍把式的,似乎跟人家张之洞、张隐韬没法相比。唯一让东光人感到自豪的“沧州狮子景州塔,东光县的铁菩萨”,也在文革中被几台东方红倒链拖拉机拉倒,送到钢厂化成铁水了。我在网上转悠,意外发现南皮社区(竟然还有寨子论坛!),不由得感慨南皮至少还有这么一帮人,搞了这么个社区,形成了南皮自己的文化氛围,这说明了什么呢?二. 乡音无改
我生于1963年,16岁那年考上大学,离开故乡,至今已在外漂泊近30个年头了。京津沪穗,繁华都市,对我早已麻木不仁;东光南皮,家乡故里,看到听到这些名字,眼睛总是一热,总是一股暖流流过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