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村吧 关注:72贴子:808
  • 13回复贴,共1

与黑龙村有关的历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生在东光,热爱南皮
地址: http://www.sokeee.com/np/board/dis.asp?id=4996
作者/楼主: laojiaren(ID:568) 发表时间:2006-11-29 16:26:45
离线 身份:注册会员 积分:1031 金币:102 QQ: [竞价|编辑|回复|引用] 搜索 收藏 本版 后退


一.生在东光,热爱南皮
我生在东光,热爱南皮。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的家乡偏坡营村(东光县大单镇),虽然行政上属于东光县,但地理位置挨着南皮地儿,和南皮地儿的往来联系,比起自己县东光地儿来,要密切的多。正北离刘夫青,正东离董村,都是八里地,小时候赶集,去这两个地方最多。另外像寨子、王寺、路灌、马村等等大的集市,大人们去的很多,言谈话语中经常提及,名字也早已经固化在我的记忆力里。前些年,村里人看病、买衣服,去南皮城比去东光城的也要多,这是大的地理环境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我的姥姥家在寨子镇的徐建庄,老姥姥家(母亲的姥姥)在路灌的小张庄,而父亲的姥姥家在北印,我的姑奶奶家在董村。。。,我的所有亲戚都是南皮地儿的!小时候母亲给我灌输的当然都是老娘门上的事儿了,我从他们那里了解到了许多南皮的风土人情、历史及文化,这是最重要的。另外,客观地说,南皮和东光相比,历史底蕴也确实要厚重一些,小时候读三国,就对书中多次出现南皮感到亲切,也很遗憾在古书中怎么就没有东光的半点儿影子。成人以后,知道了更多的关于两县的人文历史,就更加觉得南皮好像更有文化儿。现在就让我忍心对比一下:东光置县于汉高帝四年(前203年),而南皮置县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南皮比东光早;南皮之名起于春秋,而东光之名,则无可考证;南皮出了个张之洞,这可是个影响巨大的重量级人物啊,但东光呢,元代出了马致远,现代出了个荀慧生,另外,据说霍元甲老家也是东光的,但是你看,不是作曲儿的,就是唱戏儿的,要不就是耍把式的,似乎跟人家张之洞、张隐韬没法相比。唯一让东光人感到自豪的“沧州狮子景州塔,东光县的铁菩萨”,也在文革中被几台东方红倒链拖拉机拉倒,送到钢厂化成铁水了。我在网上转悠,意外发现南皮社区(竟然还有寨子论坛!),不由得感慨南皮至少还有这么一帮人,搞了这么个社区,形成了南皮自己的文化氛围,这说明了什么呢?二. 乡音无改
我生于1963年,16岁那年考上大学,离开故乡,至今已在外漂泊近30个年头了。京津沪穗,繁华都市,对我早已麻木不仁;东光南皮,家乡故里,看到听到这些名字,眼睛总是一热,总是一股暖流流过心头。



IP属地:河北1楼2012-11-05 22:05回复


    IP属地:北京4楼2012-12-20 11:36
    回复
      有黑龙村 本地的 朋友 加我Q 帮忙寻个人 急 !!! 545111144


      5楼2013-01-02 12:31
      回复
        。。。。


        6楼2013-01-02 12:32
        回复
          看家乡事,喜欢!


          7楼2013-01-20 09:49
          回复
            1946年1月,根据渤海区党委指示,一地委进行了大规模群众翻身运动的准备工作,抽调干部组成工作队,进行调查研究,选择了南皮县黑龙村等3个基点村。各县同时选一至两个基点村,发动群众开展反奸诉苦、“双减”反霸运动,建立健全群众组织。黑龙村是南皮县出名的封建堡垒村,全村1.2万亩土地90%以上被50户地主、富农占有。工作队进村后,首先在贫苦农民中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发动群众参加农会,斗争地主,诉苦伸冤,随后开展了减租减息和雇工增资运动。经过清算,地主偿还了佃户多交的地租和少付雇工的工资,200户贫佃农还分得4000亩土地和一些粮食、衣物。


            IP属地:河北8楼2013-02-17 19:11
            回复


              IP属地:河北11楼2013-06-15 16:39
              回复
                民国二十八年(193946日,日军在孙青屯安据点.414,日军在黑龙村安设据点.是月,县大队在大马家村伏击汉奸警备队.82,抗日军某部夜袭黑龙村鬼子据点.


                IP属地:河北14楼2014-02-14 15:25
                回复
                  6月14日,黑龙村据点日伪军向寨子一带进犯,遭我抗日某部伏击


                  IP属地:河北15楼2014-02-17 20:45
                  回复
                    民国34年(1945)春,拔除黑龙村据点


                    IP属地:河北16楼2014-02-17 20:49
                    回复
                      由于父亲的离世,母亲拉扯着几个孩子的日子犹如雪上加霜,也愈发困难。常言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作为男孩儿中的老大,重担粹不及防地压到了刘凤来肩上。在当今社会,12岁的孩子还在父母的庇护下欢乐健康无忧无虑的读书,但是12岁的刘凤来已经在为家庭的生计考虑了。为了谋生,取得母亲同意,刘凤来同另外两个小伙伴带着一把板胡就离开家自谋生路去了。一路上,他们撂摊卖艺,边走边唱。
                      在风餐露宿食不果腹的日子,他们一起走到了远离南皮县城一个叫做黑龙村的地方,接连几天就在村子里卖唱,在街边开饭店的张金岭大爷,当得知他的身世后给予热心收留让他们住在店里。张大爷也会拉板胡,并倾其所有悉心传授给刘风来。白天他们帮助大爷扫院子干些农活儿杂事,夜晚就在村子里演唱挣些零花钱。


                      IP属地:河北18楼2014-02-17 21:44
                      回复
                        黑龙村绅士刘酿泉办起高级小学校,招生三个班,学生100人,即南皮 第二高级小学校,著名汉语言学家张志公、画家叶访樵等名家,均在二高学习过。


                        IP属地:河北20楼2014-02-21 22:08
                        回复


                          21楼2014-08-13 21: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