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达到15万元的年轻人也加入到浩浩荡荡的公考大军中,足见这一职业的诱惑之大。“有钱的”不如“有权的”,在某种程度上,这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年轻人纷纷选择参加公考,争相进入“体制内”,只因群体性的焦虑心态。正如孙远所说的那样,体面的年薪是青春换来的,大的失业风险,不确定的未来,让逐渐年长的、曾看不起参加公考同学的自己,醒悟到“稳定而且长期有保障”的公务员,才是自己想要的职业。年轻人尚有这样的“求稳”的心态,恰证普通工薪阶层和公务员群体间,职业割裂的日益巨大。对一个发展中的社会而言,这样的割裂自然不是什么好事。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原因是双向的。其一自然是公务员群体,享受到了“超国民待遇“。一份调查显示,虽然有38.53%的公务员认为“现实与预期相差太远”,但人生如果可以重新选择的话,42.67%的受访者仍选择当公务员,同时,31.44%的受访者认为“即使遭遇精简,届时也会拥有比普通人更多的社会资源”(10月30日《潇湘晨报》)。简单地延伸思考就是,尽管意识到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但和普通人相比,公务员群体的优越感还是非常明显,焦虑感相对较轻;同时,在当前这样的人情社会里,公务员群体确实掌握着相对优势的社会资源。 其二是和公务员群体相比,普通公众得到的基本保障,并不足以让人免于焦虑。不管是“月薪9000元生活才不惶恐”的一线城市的白领,还是那些选择“没有百万元难舒适养老”的受访者,每一个焦虑的表情背后,都指向了一个共性的现实问题。那就是,当下为普通公众提供的基本社会保障,有纵向比较的进步但远未做到完善,又因为既得利益者的阻碍等原因,正在推进的各项事关民生的改革,也未能让公众对诸如“衣食住行教医保”的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