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9日,我们有幸采访到了第六届全国结构设计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建筑与结构设计协会会长周中华同学。周中华同学在三年的大学生活中奋发图强,积极参加课余活动,特别对于结构设计拥有浓厚的兴趣和过人的天赋,多次在校区和全校的结构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得到了全校老师的认可。
在参加结构设计大赛的过程中周中华同学百折不挠,奋发进取。谈到自己和结构设计,他回顾了自己三年来参加结构设计大赛的酸甜苦辣。进入大学的第一学期就参加了结构设计大赛兴趣组的比赛,在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日常积累,在七个小时之内就做出了自己的第一个模型,虽然因为承受荷载失败而没有获奖,但此次参赛却让他对结构设计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并决心要坚持下去,从此奠定了自己的结构设计之路。大一第二学期他又参加了全校的结构设计大赛,在学长的指导下让他明白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每一次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不能因为自己的个人原因而使整个团队失败。周中华谈到此次参赛让他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技巧,使得他在结构设计之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大二上学期结构设计大赛大跨组的比赛中以校区第一名的成绩回报了自己一年多来的努力,同时增强了自己参加结构设计大赛的信心,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结构设计之路。在随之第二学期的全校结构设计大赛中他又以全校第一的好成绩荣获特等奖。在采访中周中华同学讲到:结构设计之路没有终点,只有下一个起点。在取得了这些成绩之后他没有骄傲,没有停滞不前,把自己的眼光又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作为峨眉校区此次全国结构设计大赛参赛队员中唯一的一名大三学生,周中华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和更强的创新力。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组队起初他的水平不如两位大四学长,但凭借超强的学习毅力,在短短的几周时间内他就达到了国赛水平。当我们问到在团队中如何调解彼此关于模型的分歧时,他讲到无论自己的队友多么的强大,都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千万不能丧失自己的主见。正是这种自信点燃了团队的创造力,拓展了团队的思路,为在大赛中做出结构最优、受力最合理的模型奠定了基础。同组的两位大四学长对周中华也是赞誉有加,扎实的力学理论基础加上丰富的创造力让他成为团队当之无愧的队长,同时他的参加也让这个团队如虎添翼,为取得更好成绩增添了筹码。
“这不仅仅是我的梦想,更是我们整个建协几代人的梦想,今天我们圆梦了”,当我们问到获奖感受时周中华同学讲到。作为第九任建筑与结构设计协会的会长,他心里装的不是自己,更多的是整个协会,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相比微不足道,这句话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采访中周中华同学还讲到结构设计大赛作为建协的主打项目,此次的获奖积蓄了几代建协人的努力,这不仅仅是对自己的肯定,更是对协会的肯定。正是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责任精神鼓舞着他在此次全国结构设计大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采访的最后周中华鼓励学弟学妹们在学好课程的同时积极参加结构设计大赛等活动,不管是否获奖,只要努力去做就是最大的成功。
在一番心与心的交流后我们感受到了周中华同学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意识。青春的朝气在交大的学子身上焕发,明天的栋梁正在一步步崛起,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周中华必将带领我们交大学子在结构设计大赛中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