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atom)构成化学元素的基本单元和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即不能用普通的化学变化再分的微粒。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非常小,它的体积约为整个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分之一,但原子质量的 99.95%以上都集中在原子核内。质量很小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的空间绕核作有规 律的高速运动,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相互吸引,组成中性的原子。在科学昌盛的20世纪,科学家已经能够利用场发射显微镜直接观察到原子图像,这是证明原子存在的最有力的证据。原子 - 概述

原子
近代原子概念是在1803年由英国J.道尔顿提出的,主要内容有3点:
1.一切化学元素都是由不能再分割、不能毁灭的微粒组成的,这种微粒称为原子。 2.同一种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和 质量都相同 , 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和质 量都不同。 3.两种不同元素的化合作用是一种元素的一定数目的原子与另一种元素的一定数目的原子结合而形成化合物的各个分子。
自从放射性元素发现以后,原子是可以蜕变和分裂的,因此,道尔顿关于原子不可分割的说法应该加以修正,只能说在普通的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同位素的发现也改变了同一种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和重量都相同的说法,因为同一种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质量是不同的。1913年英国 H.G.J. 莫塞莱提出原子序数概念,指出同一种元素的各原子的质量可能不等,由此可见,一种元素所有的原子的基本特征仍是原子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