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友谊吧 关注:17贴子:692

回复:【转载】明朝:一个人的孤单谢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三月十五日,崇祯上吊前四天。李自成的部队准备进攻居庸关,巡抚与总兵临阵脱逃,崇祯派去监军的太监不战而降。  三月十六日,崇祯上吊前三天。李自成的部队攻下昌平,火烧十二皇陵。崇祯看见自己哑了喉咙,欲哭无泪,五内俱焚。这是真正的大势已去。崇祯也看见朝廷一些主要官员在散发写有“公约开门迎贼”的传圌单,而这传圌单的起草人竟是他一向倚重的太监曹化淳和那个摔了乌纱帽的兵部尚书张缙彦。崇祯听见了自己心中某个清亮的东西“哗啦啦”破碎的声音。  三月十七日,崇祯上吊前二天。崇祯看见自己悲壮地上了早朝,悲壮地在御案上写下“文臣人人可杀”六个大字。满朝的官员呆若木鸡,背景音乐是农民军轰轰烈烈攻打西直门的喊杀声。坐在这样的历史画卷里,崇祯就像坐在一个王朝的三生石上,前生、今生、来生那真叫一个历历在目、栩栩如生。他就像一个看痴了的演员,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与来时归处,又如得道高僧般,瞬间体验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三月十八日,崇祯上吊前一天。天降大雨,崇祯看见守城太监曹化淳在雨中徐徐地打开彰义门,接着德胜门、宣武门等也徐徐打开,李自成的部队鱼贯而入。崇祯看见自己带着心腹太监王承恩雨中登煤山,目睹了一种草根力量的狂飙突进。崇祯又匆匆下山,返回乾清宫料理后事。  这样的时刻,是料理后事的时刻。  这样的雨天,是专门为料理后事准备的。  崇祯看见自己满怀深情地对老婆周氏说了一些情意绵绵的话,然后劝她自尽——除了自尽,又有什么更好的法子呢。一个王朝谢幕的时候。台上是不可以留下任何演员的。他崇祯也是要谢幕的,最后一个谢幕。他要把所有都交代好以后才可以谢幕,这是一个主要演员的职责。崇祯看见十六岁的女儿长平公主抱着母亲的遗体痛哭不已,就劝她也抓紧时间谢幕。李自成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真的不多了,长平公主却还在那里兀自哀怨,崇祯看见自己大喊了一声——“你为什么要生在我家啊”之后,就挥剑向她砍去。长平公主倒下了。


34楼2012-11-10 14:35
回复
     三月十九日子时。崇祯上吊倒计时零时。这是一个王朝最黑暗的时候,今夜不再有黎明。崇祯看见自己带着王承恩雨中再登煤山,主仆二人在一棵歪脖子树下对着一个时代悄然谢幕。没有任何人知道他们的举动,他们的遗体在三天之后才被李自成发现。  在最后的时刻,崇祯分明看见自己是泪流满面,他的一生从来没有流过这么多的眼泪。这是委屈的眼泪,这是不舍的眼泪,这是幽怨的眼泪。崇祯觉得自己一路走来,就像一个在海边拾贝的少年,屡有斩获却又屡屡失手。但他壮怀激烈,以拾尽海边贝壳为己任,天边雷声隆隆,一线潮水正诡异地滚滚而来,有先知先觉者惊叫而逃,却唯独没人通知他,崇祯也是头也不抬,沉迷期间乐此不疲。正当他拾到第一千零一个贝壳时,潮水却已涌至跟前,冲天巨浪不由分说地盖住了他,让他无处可遁。一片混沌中,崇祯模糊而清晰地听到了圣祖皇帝朱元璋的一声叹息:  你这孩子,怎么把我打下的江山给搞丢了呢?  这大概是他一生中所能听到的最振聋发聩的声音了。(完)


    35楼2012-11-10 14:35
    回复
      卢象升一死,京城失去了一个有力的守护者。王朝的壮美时刻似乎迫在眉睫了,好在崇祯在最关键的时刻还是为自己留了一手底牌,洪承畴、孙传庭带领部队及时赶到,这两个人,一个被任命为蓟辽总督,一个被任命为保定总督,等于是守住了京城的前后大门,与此同时,祖大寿也从青州赶来,一时间,京城、山东、河北云集了明朝的精锐部队,大清国对明朝下底传中的路线被堵死,一个王朝的危机暂时被解除了。  但是这场持续时间长达半年之久的战争却让崇祯震惊不已:清兵深入大明腹地两千里,破城七十余座,包括顺天圌府、保定府、济南府等在内一一沦陷,而大明虽然集中了精锐部队,却始终没有打过一场漂亮的歼灭战。和以往一样,清兵与其说是被赶出大明的,不如说是主动撤出大明的。  在给大明沉重打击之后撤出大明的。  在给大明严厉警告之后撤出大明的。  大清崛起了。  大明衰落了。  崇祯心寒了。这是一个王朝的气数啊,难道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崇祯焦头烂额之际,李自成和张献忠愉快地举行了谷城峰会。  这两个在江湖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就今后农民军的发展与明朝时局的新动向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一致认为,农民圌运动大有可为,必须抓圌住机遇,分头发展,趁着清兵进攻大明之际,快速地做强做大自己。  **形势重新如火如荼,李自成在江湖上的金字招牌再一次体现了它的品牌价值,三个月内,在他身边竟然站起了几十万的人马。  崇祯十四年的正月,洛阳的天空还飘着雪花,这个城市过年的喜庆甚至还超过了往年。但是喜庆只属于那些衣衫褴褛操着一口陕西方言的农民军,并不属于这个城市惶恐不安的市民,更不属于这个业已存在了两百多年的王朝——大明王朝。因为从行政意义上说,此时的洛阳与明朝没有一点关系了,它的最高统圌治者是原失业驿夫,现自称为闯王的李自成。


      38楼2012-11-10 16:13
      回复
        但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能做到。  崇祯做到了。他将大明的气数又往前推进了一些。  只是,大明的气数究竟能推多远能推多久,无人知晓。因为这事关天命。  上天无言,而沧桑的历史佬儿此时正在酝酿一场突变。  这场突变将在几个月之后发生,而这场突变的结果将彻底改变一个人与一个王朝的命运。  袁崇焕杀了毛文龙。皮岛十万将士立刻军心不稳,大明辽东防线出现了一些微妙的情况。皇太极率十万大军,借道哈喇慎,很快突破喜峰口以西的长城边隘,兵临长城南面的军事重镇——遵化城下。  遵化距北京不过两三百里,后金铁骑不日即可冲进北京。  这是崇祯二年的十一月初一,鉴于形势严峻,崇祯紧急宣布京师戒圌严。  袁崇焕命令总兵赵率教火速率部前往救援。十一月初四,消息传来,赵率教全军覆没,自己也以身殉国。十一月初五,皇太极的部队火烧遵化,大明守军崩溃,巡抚王元雅自杀。遵化陷落。  几乎就在同一天,袁崇焕明白:他不可能在宁圌远再待下去了。必须率部退守北京。  这是一次悲凉的退守。袁崇焕此去昏招迭出,在各种机缘巧合的诡异安排下,命运之神拖着他在黄圌泉路上一路狂奔,而他只能是气喘吁吁地见招拆招,且守且退,直至一脚踏空,坠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无处说凄凉。  在北京周边地区,袁崇焕排兵部阵了。  蓟州、顺义、三河、昌平、通州。五路防守。  皇太极的部队势如破竹,在越过蓟州后向西进发。袁崇焕鬼使神差地没有正面阻击,而是如影随形地率兵跟踪。  这是致命的跟踪。不是致皇太极的命,而是致袁崇焕自己的命。  皇太极的部队继续势如破竹,连破京师东面防线的玉田、三河、香河、顺义等地。  十一月十五日,袁崇焕急了,他赶到河西务,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越过敌兵,直接带部队进圌京城防守。  这真是一个大胆的决定,因为他没有告知崇祯。


        40楼2012-11-10 17: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