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书斋吧 关注:42贴子:781
  • 4回复贴,共1

佛言祖语阅读学习之⑤《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三十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2年农历二月起,集体学习进入第二个深入阶段,“仰信佛言祖语”始终是专修净土的参照系与先导。南无阿弥陀佛!

佛言祖语——阅读学习之⑤
佛说无量寿经(康本)讲记
净宗祖庭庐山东林寺 方丈
——安 大和尚 讲述
三十八部分:别解文义_26


1楼2012-11-10 19:51回复

    请看愿文: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这是第十九勤修我皆接引愿。这一愿意谓:若我成佛的时候,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发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修行菩萨六度万行功德,真诚发愿,愿意生到我的刹土,那么在这念佛人临命终时,我就会带着观音、势至等菩萨大众环绕此念佛人的周边,接引其往生;如果这一愿不能兑现,我便不成佛。此愿的重点是“发菩提心”。入大乘菩提道,首在发菩提心。菩提心犹如种子,能出生一切佛法;菩提心犹如净水,能洗一切烦恼尘垢;菩提心犹如正道,能令诸行人入涅盘城,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发菩提心者,了知阿弥陀佛不离自心,佛土不离自心,自心具足一切庄严净土;了知众生发愿求生净土,决生净土,一切土为愿力所现故;了知念佛本期作佛,不发菩提心,则虽然念佛而目标不明;发菩提心原为修行,而不往生极乐世界,则虽发菩提心,但在浊世容易退转。是则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乘弥陀大愿船,入于极乐净土之海,此乃属于上根利智之人,有慈悲心,广作功德,代佛弘化,于菩提心中念佛,对往生一事无有疑虑,是故临命终时,感得阿弥陀佛真身与诸菩萨圣众前来接引,上品往生。

    有人问, 勤修我皆接引愿表明所有念佛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都会来接引,那阿弥陀佛忙得过来吗?这是以凡夫的知见来猜测不可思议的净土法门,殊不知,念佛法门感应道交难思议。无量众生念佛就有无量的阿弥陀佛及圣众前来接引,这是因缘和合产生的现象。众生能念佛的心是能感之因,阿弥陀佛的临终接引愿是增上缘,因缘正好耦合上了,就法尔自然地出现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前来接引的情境。比如水清月现,月亮永恒地悬处虚空,地面的水只要清澈,月影自然显现,水不上去,月不下来,然水中之月历历在目。

    是故临终接引之佛,非空非有,即空即有,水中月、梦中事,都是因缘合和的产物。同样,吾人能念佛的心就像这个水,阿弥陀佛的大愿就像月亮,两者缺一不可。如果有水但是天空没有月亮,水再清澈也显不出月影来,即如果没有阿弥陀佛的大愿,我们的念头再清净,也都不会有阿弥陀佛临终接引的净境出现。同理,如果有阿弥陀佛临终接引愿,但我们不去念佛,就如同地面无水或水很浑浊、月亮显不出一样,阿弥陀佛的临终接引之妙境也就无由产生。能念佛的心和阿弥陀佛的大愿感应道交,就会出现西方三圣现前,乃至天乐盈空、异香满室等瑞相。

    所以念佛人临命终时,见佛、见光、见莲华的瑞相自古以来不绝如缕,诸多的往生个案可资佐证。如东林莲社僧济法师临命终时,恳期净土,观想弥陀。慧远大师给他一支蜡烛,曰:“汝可运心安养。”僧济法师执烛凭几,停想无乱,后暂卧,梦见自己秉持一烛,乘虚空而行,见阿弥陀佛,被接置于佛手掌,遍至十方。欻然而觉,叹喜曰:“吾以一昼夜观念功夫,便蒙弥陀接引。”次日黄昏,忽然起立,目注虚空,如有所见,谓弟子曰:“佛来了,吾其去矣。”于是转身西向往生。

    勤修我皆接引愿是阿弥陀佛看到吾辈下凡临命终时种种厄难而所预设的护佑,就像慈母呵护小孩,当小孩要滑倒摔跌之时,慈母的手马上伸出来给予保护。当众生受业力牵引要堕到三恶道去的时候,阿弥陀佛以光明愿力、观世音菩萨以甘露净水、大势至菩萨以金色莲华赶紧前来救助,不令轮转三界六道,而紧紧摄受其神识往生净刹。须知人生最大的事情就是生死之事,了达死才能了解生,生与死即是死与生,又谓文成印坏——这个娑婆世界的业报身消失的当下(印坏),即是西方极乐净土的清净之身诞生之时(文成)。所以念佛行人是活着往生的,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死亡,因为念佛人无须经过中阴身,直入安养净土,他是活着坐在莲华台的,这莲华就是转凡成圣的幽玄神宫。

    如果滑入中阴身就危险了,业风吹荡,不能作主。所以阿弥陀佛以莲华接引行人的神识,神识一进入莲台,就等于进了保险箱,决定会在西方极乐净土七宝池中莲华化生。这临终接引愿,既是在生命终结时的接引,同时也是每时每刻的接引。因为念头的生与灭即是生与死,是故吾人的每个念头中都有着阿弥陀佛的临终接引。故云: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可见这一愿对我们是何等地亲切,又是多么地重要。而东林祖庭建造阿弥陀佛接引铜像,住世千年,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亦属南阎浮提之一大事因缘。


    2楼2012-11-10 19:52
    回复

      请看愿文: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这是第二十系念必得往生愿。这一愿意谓:若我成佛的时候,十方众生闻信我的名号,至诚系念洪名,广修世出世间一切功德,至心回向,愿生我国,如果不能如愿往生的话,我便不成佛。弥陀名号乃万德洪名,具有极强的摄受加持力,能催生吾人的信慧善种。法藏菩萨深知下凡众生福薄慧浅,难信净土妙法,遂将破疑生信的功德凝聚在这句名号里面。当我们老实念佛时,便可蒙弥陀名号光明的加持,引发念佛往生的愿望。

      吾人闻信弥陀名号,以好乐心系念六字洪名以及西方净土依正庄严,内心充满着感恩、睿智与欢乐,忆佛念佛,便与佛气分相接,生起常随佛学之胜心。在日常行为中,以净业三福规范自己的言行,在世间做一个道德君子,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渐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深一步则是修菩萨道业,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将这些世间和出世间福德至心回向(回向就是把一切善业转向一个更为清净、高远的目标),期生安养净刹。

      一般来说,我们所作的善业会自然地循着因果法则兑现,如布施,如果不作回向,便自然得财富的果报,放生得长寿健康的果报等,这些称为福德。如能将布施、放生等福德至心回向求生净土,当下这些有为的福德便转化为无为的功德。不求世间的人天福报,惟将一切福德转化为往生净土的资粮,增上往生的品位。是故回向便包含着发愿,愿意生到阿弥陀佛的刹土。

      这一意愿属于般若智慧的范畴,愿往生即是对五浊恶世生起了出离心。须知贪爱不重就不会生到娑婆世界,持念佛名不至心信乐便难以生到极乐世界。我们无量劫以来对娑婆世界五欲六尘贪爱不已,如飞蛾扑火,似蚕吐丝作茧,很难生起厌离之心。由于厌离心不切,我们便难以解脱轮回的苦患。贪爱就像一个木桩,紧紧地将小舟钉住,不得离开。这条小舟要驶离此地,一定要拔除贪爱的木桩,吾人这一念思归故乡的愿往生心,即是在摇撼、拔出这贪爱的木桩,蒙弥陀威神愿力加持必定往生。

      以这样的心态回向,一定能成就。念佛法门乃万修万人去之横超妙法,只要吾人愿意去,阿弥陀佛的悲愿光明便紧紧地摄受我们。法藏菩萨建立西方净土的第一念发心,就是要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往生净土。阿弥陀佛发愿要我们去,吾人自己也发愿去,吾等众生与阿弥陀佛的愿就沟通、感应、耦合上了,如同电流畅通大放光明,吾人持念名号的心光与弥陀名号果地光明互融互摄,决定往生,信不虚语。


      3楼2012-11-10 19:52
      回复

        上述三愿(第十八愿详见第三十七周学习内容)乃阿弥陀佛摄受众生往生之愿。净业修持尽在往生,是故这三愿对我等众生至为重要。阿弥陀佛大愿平等摄受九法界众生,此三愿也正是对应三类不同根机的行人。第十八愿从“至心信乐”之顿信下手,感通弥陀愿力,欢喜无量,即得往生,无须勤苦的功夫,也无须念到一心不乱,下至十声乃至一声,即可往生,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第十九愿从“发菩提心”下手,广修功德,上求下化,导归极乐。第二十愿从“敦伦尽分,专心念佛,回向愿生”下手,注重念佛的功夫,以求得稳妥的保证,有一个从事持到理持的渐进过程。然无论何种根机,悉能乘佛愿力往生净土。


        4楼2012-11-10 19:53
        回复

          佛言祖语——阅读学习之⑤
          佛说无量寿经(康本)讲记
          净宗祖庭庐山东林寺 方丈
          ——安 大和尚 讲述
          三十八部分:别解文义_26(竟)

          净土念佛社(群)集体学习时间表

          1,每周学习一个段落的佛言祖语,以及法师对这一段落的开示讲解,时间为晚19:15;
          2,每周六开始新段落的学习,直至下周五
          3,当周学习的文字资料:百度HI群成员周六关注贴吧;QQ群成员周六查收群邮件

          ●寿康宝鉴戒邪淫提示(本周)

          一切理、事,以心为本:心异则千差竞起,心平则法界坦然;空谷回音,声高则响大,宝镜照人,身歪则影邪。万行由心,一切在我:内虚外终不实,内细外终不粗;善因还值善缘,恶行难逃恶境。天堂非他所授,地狱皆自所为;只在最初一念,致此升沉。2012年11月10日至16日,本周七天俱应节欲。


          5楼2012-11-10 19: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