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旁观“女子武侠”之争
窃书女子 发表于 榕树下 2004.10.19 04:51
最近网路上讨论“女子武侠”——有捧的,来个“江湖八大美女作家”(我道听途说,没有亲见,究竟是哪八个,也不晓得);也有砸的,全然“武侠,让女人走开”的架势;还有“中立”的,说,女子有女子的武侠,柔情的武侠,男子有男子的武侠,阳刚的武侠,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很好呀……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各抒己见,口沫横飞,大打出手。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一干写武侠的姐妹就会来找我了,说道:“窃书,有人菲薄女子武侠呢!快来!”我想这大都是因为我给人“女权主义旗手”的感觉,一要闹革命,自然要抬我出来挨枪子儿了。也罢也罢,我也正想说说这个问题的,过往自己写武侠,说来总给人“王婆卖瓜”的感觉,如今不怎么写了(甚至也不怎么看了),大抵可做“旁观”之姿,说几句公道的话。
我素不知道“女子武侠”这个名词是从何时开始流行的,大约总是出现了一批写“武侠”的女子,写出了一点“名堂”,引来了几分目光,就同时引来了鲜花和鸡蛋,为了要讨论方便,就发明出“女子武侠”这个概念,把凡是写小说,且小说里提到了“武”和“侠”的女子,都归到这一行列,要打要骂,眉毛胡子一把抓。
但这就有点矛盾了——既然把这类作品叫做“女子武侠”,使之区别于“男子武侠”(或者咱们传统上不加“男子”这个定语的武侠),为什么要用“男子武侠”的标准来要求女子武侠呢?
心理学上有著名的“人类性格(道德)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说,每个阶段都有危机,顺利的解决了方可达到下一个高度。而女性始终无法成功地跨越其中的一个阶段(具体是哪个,我也记不清楚了),因而发展是失败的。此理论统治世界许多年,也一直作为某种女性缺陷的依据,直到人们发现其理论是全部从对于男童的研究中得来的——把男性的标准放大到了整个人类(也许,他把白人中产阶级男性的标准放大到了全人类),让棒球队按照足球队的标准来比赛,当然永远不会胜利。于是千万女性陷入抑郁症的痛苦之中。所幸C. Gilligan在1977年提出了“女性性格发展的八阶段”(见《In A Different Voice》),才总算给这支霉的棒球队(或许应该说是除了足球队以外所有的队伍)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故尔,我这文中所要说的第一个观点,就是:女子武侠的优劣需用女子武侠的标准来评价——如果有人非得提出“女子武侠”这一概念,就请他/她也同时提出合理的评价标准,否则他日大家说起“那个男的不会生小孩,真没用”,请不要觉得不公平。
第二点,我想来聊聊“武侠”和“XX武侠”这些概念的产生。
还是先来说题外话。
人在美国,是不会感觉到“网络国籍”的。因为美国的网络直接使用com,net,org.而中国要使用com.cn,net.cn,org.cn,英国要使用.uk,日本要使用.jp,等等等等。为什么?因为美国人很牛X地以为自己是老大,占统治地位,非美国的东西(确切的,非美国中产阶级白人男性的东西),才需要被分类命名:分为黑人,拉美白人,拉美其他民族,亚洲人;分为cn,uk,jp;分为男同性恋,女同性恋,男双性恋,女双性恋……
同样的,咱们的“武侠”,(请允许我把我所喜爱的金大侠拉出来当个靶子)在金、古、梁三人时期发展极盛,他们的写作方式和内容自然就成了武侠的正统,所以他们以后的要被称为“新武侠”、“现代武侠”、“亚武侠”。同样的,印在纸上的文学成为正统时,其余的就被称为“课桌文学”“网络文学”——其中当然也包括我们的“网络武侠”。只是网络上写(看)武侠的可能还以男性居多,是以在网络武侠之外还要分出个“女子(网络)武侠”来,也不足为奇。大家见美国人一副“我老大,你该按我的主意办事”之嘴脸,总是义愤填膺,何以看到叫嚣“女子武侠不是武侠”却以为理所当然呢?要真“白马非马”,除非网络武侠也不是武侠,男子武侠也不是武侠,要不然,实在不公平了。
窃书女子 发表于 榕树下 2004.10.19 04:51
最近网路上讨论“女子武侠”——有捧的,来个“江湖八大美女作家”(我道听途说,没有亲见,究竟是哪八个,也不晓得);也有砸的,全然“武侠,让女人走开”的架势;还有“中立”的,说,女子有女子的武侠,柔情的武侠,男子有男子的武侠,阳刚的武侠,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很好呀……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各抒己见,口沫横飞,大打出手。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一干写武侠的姐妹就会来找我了,说道:“窃书,有人菲薄女子武侠呢!快来!”我想这大都是因为我给人“女权主义旗手”的感觉,一要闹革命,自然要抬我出来挨枪子儿了。也罢也罢,我也正想说说这个问题的,过往自己写武侠,说来总给人“王婆卖瓜”的感觉,如今不怎么写了(甚至也不怎么看了),大抵可做“旁观”之姿,说几句公道的话。
我素不知道“女子武侠”这个名词是从何时开始流行的,大约总是出现了一批写“武侠”的女子,写出了一点“名堂”,引来了几分目光,就同时引来了鲜花和鸡蛋,为了要讨论方便,就发明出“女子武侠”这个概念,把凡是写小说,且小说里提到了“武”和“侠”的女子,都归到这一行列,要打要骂,眉毛胡子一把抓。
但这就有点矛盾了——既然把这类作品叫做“女子武侠”,使之区别于“男子武侠”(或者咱们传统上不加“男子”这个定语的武侠),为什么要用“男子武侠”的标准来要求女子武侠呢?
心理学上有著名的“人类性格(道德)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说,每个阶段都有危机,顺利的解决了方可达到下一个高度。而女性始终无法成功地跨越其中的一个阶段(具体是哪个,我也记不清楚了),因而发展是失败的。此理论统治世界许多年,也一直作为某种女性缺陷的依据,直到人们发现其理论是全部从对于男童的研究中得来的——把男性的标准放大到了整个人类(也许,他把白人中产阶级男性的标准放大到了全人类),让棒球队按照足球队的标准来比赛,当然永远不会胜利。于是千万女性陷入抑郁症的痛苦之中。所幸C. Gilligan在1977年提出了“女性性格发展的八阶段”(见《In A Different Voice》),才总算给这支霉的棒球队(或许应该说是除了足球队以外所有的队伍)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故尔,我这文中所要说的第一个观点,就是:女子武侠的优劣需用女子武侠的标准来评价——如果有人非得提出“女子武侠”这一概念,就请他/她也同时提出合理的评价标准,否则他日大家说起“那个男的不会生小孩,真没用”,请不要觉得不公平。
第二点,我想来聊聊“武侠”和“XX武侠”这些概念的产生。
还是先来说题外话。
人在美国,是不会感觉到“网络国籍”的。因为美国的网络直接使用com,net,org.而中国要使用com.cn,net.cn,org.cn,英国要使用.uk,日本要使用.jp,等等等等。为什么?因为美国人很牛X地以为自己是老大,占统治地位,非美国的东西(确切的,非美国中产阶级白人男性的东西),才需要被分类命名:分为黑人,拉美白人,拉美其他民族,亚洲人;分为cn,uk,jp;分为男同性恋,女同性恋,男双性恋,女双性恋……
同样的,咱们的“武侠”,(请允许我把我所喜爱的金大侠拉出来当个靶子)在金、古、梁三人时期发展极盛,他们的写作方式和内容自然就成了武侠的正统,所以他们以后的要被称为“新武侠”、“现代武侠”、“亚武侠”。同样的,印在纸上的文学成为正统时,其余的就被称为“课桌文学”“网络文学”——其中当然也包括我们的“网络武侠”。只是网络上写(看)武侠的可能还以男性居多,是以在网络武侠之外还要分出个“女子(网络)武侠”来,也不足为奇。大家见美国人一副“我老大,你该按我的主意办事”之嘴脸,总是义愤填膺,何以看到叫嚣“女子武侠不是武侠”却以为理所当然呢?要真“白马非马”,除非网络武侠也不是武侠,男子武侠也不是武侠,要不然,实在不公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