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友谊吧 关注:18贴子:693

清朝:摇摇晃晃 支离破碎 一塌糊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终于到清朝了


1楼2012-11-11 11:44回复
     这样的口号或者说预言把嘉庆皇帝听得那叫一个胆战心惊。他下令将该年度的第二个八月取消,顺延到下一年的八月之后。嘉庆皇帝以为,经过这一改,就可以把天理教的口号或者说预言改成一个笑话了。但是天理教徒们笑了:呵呵,这个皇帝终于露出了虚弱的本质。  他们决定按计划行圌事,于九月十五日这一天冲进宫里,准备把嘉庆皇帝屁圌股底下的龙椅搬过来自己坐。  但是天理教在这历史的紧急关头玩了个冷幽默。因为他们只派了两百个教徒对这座已经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皇宫发起了猛攻。这场不对等的PK结局是可想而知的:两百个教徒全军覆没了,而他们甚至连对手的面都没有看见,因为嘉庆皇帝此时还在热河的避暑山庄避暑,这个幸圌运的皇帝只收获了一场虚惊,当然还有胜利的捷报。  嘉庆的皇次子旻宁在此次宫廷保卫战中崭露头角,他毅然扳动了鸟枪并成功射杀了两名教徒。旻宁的临危不惧毫无疑问给嘉庆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若干年后,这个鸟枪圌手成了下一任的大清皇帝。他,就是面对着中国这个烂摊子无计可施的道光皇帝。


    7楼2012-11-11 11:47
    回复
      一个王朝的虚弱与不堪
      道光皇帝活得很衣衫褴褛。  他即位的时候已经三十九岁了,但一脸的苦大仇深使他看上去活像个九十三岁的老头。
      道光身上的衣服又绝好地配合了他的苦大仇深:没有一次上朝他是穿着新衣服来的,他的典型装扮是裤子的膝盖处补两块旧布——道光想以此告诉世人,国事艰难,国用维艰啊!
      众大臣们每天面对着这个愁苦、寡言的皇帝,也战战兢兢地穿着旧衣服来上朝了,一时间,京城的旧衣服行情看涨,涨到后来,差不多要两件新衣服才能换一件旧衣服。


      8楼2012-11-11 11:50
      回复
         麻烦的是外患。
        那个不知道待在地球哪个角落的英吉利小国先是在广东偷偷摸圌摸搞些鸦片走私的事,结果搞大了,闹出矛盾来了,又不服调停,竟然大老远地把军舰开来要打大清国,这岂不是荒唐可笑?!
        但是谁也没有料到,堂堂的大清国竟一点都不经打。从广东到南京,几千名英军坐在军舰上几乎是打哪胜哪!什么叫船坚炮利,这就叫船坚炮利!
        只能是求和。屈辱地求和。


        10楼2012-11-11 11:51
        回复
          公元1842年的夏天,也就是道光二圌年七月二十四日,一个王朝的虚弱与不堪在英吉利奥华丽号军舰上展露无疑。钦差大臣蓍英和红带子伊里布代表清王朝在《万年和约》(《南京条约》)上签字,从此这个王朝开始了它的割地赔款生涯。香港就此离开它的祖国,与此同时,两千一百万两白银作为战争赔款也离开了它的祖国。


          12楼2012-11-11 11:53
          回复
              最要命的是一个王朝的良心在这场战争中成为它的殉葬品。林则徐在英国舰队开抵大沽口时就因为办事不力被革职拿问了,随后,在军机大臣穆彰阿的操纵下,林被发配到伊犁,了此残生。力保林则徐的军机大臣王鼎因无力回天,在家中上吊身亡,并留下遗奏给道光皇帝,希望能够治穆彰阿祸国殃民之罪。
            但道光最终没有看到王鼎写的原信,因为穆彰阿给了他一封盗版的。穆彰阿在盗版的遗奏中借王鼎之嘴高度美化了自己。王鼎的“尸谏”就这样起了反作用。
            的确,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人人自顾不暇,人人需要为自己辩白,只有活着才是硬道理。王鼎太天真,以为他的死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他只能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寻找真理了。


            13楼2012-11-11 11:53
            回复
              来的那叫一个打你没商量。


              14楼2012-11-11 11:56
              回复
                洪秀全的命运拐点
                洪秀全在他三十一岁的时候接触到了一本书——《劝世良言》。
                他本来是不相信这本书的,因为送他书的那个叫梁阿发的基督徒混得比他还背,每天跟在一个白袍长须的英国传教士屁圌股后面混饭吃。梁阿发是在花县街上碰到洪秀全的,那时的他刚考完秀才回来,一脸忧色。梁阿发于是就一脸诚恳地劝洪秀全也当一个基督徒,再也别去考什么秀才了。
                洪秀全的脸红了。
                因为从十六岁到三十一岁,十五年时间,孜孜不倦的洪秀全总共投考了四次秀才,全都落榜。他都不好意思再考下去。事实上再考下去意义也不大。因为在这个国家,比他有出息的人多了去了,像那个江湖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曾国藩,二十三岁中秀才、二十四岁中举人、二十八岁中进士,现如今他虽然只比洪秀全大两岁,却俨然是国之栋梁了。  洪秀全一声叹息,跳到了河里。
                当然他不是找死,而是脱胎换骨。他在河里给自己洗了个澡,算是洗礼——草根知识分子(如果不以学位作为评判标准的话,洪秀全还是很乐意把自己视为知识分子的)洪秀全就这样成了一个基督徒。
                  这是道光二十三年的夏天,《南京条约》签订仅一年之后,大清帝国的边地——广东花县人洪秀全悄悄地改变了自己的信仰,他把孔孟的书都扔进了垃圌圾堆,不再尝试着为成为这个国家的精英分子作出一如既往的努力。这一切道光皇帝当然都不知道。事实上他知道了也无所谓,因为要成为这个国家精英分子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多一个人少一个人根本是件无关紧要的事。至于洪秀全要当基督徒,那纯粹是他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七年之后,道光皇帝一点也没有料到,这个洪秀全竟然把基督教政治化、军事化了。他搞的拜上帝会成了民众们造圌反的一个组织,太平天国被宣布建立起来,扬言要和清政圌府对着干。最要命的是他们组织了自己的军队——太平军,这太平军的战斗力相当强,清军和他们交手往往一触即溃。


                15楼2012-11-11 11:57
                回复
                    道光皇帝说不出话来——他真的说不出话来了,因为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他果断地在太平天国成立这一年停止了呼吸。这个一生没穿过一件好衣服的苦命皇帝终于在死的时后穿上了好衣服——咸丰皇帝为他准备了体面、尊贵的寿衣,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16楼2012-11-11 11:57
                  回复
                    权力的欲圌火
                      王朝的危机始终如影随形。仅仅三年之后,洪秀全的太平军就攻占了南京,他们在这里建都,并把南京改为天京。
                      接下来,一个巨大的悬念横亘于当时的中国:这天下是否要变色,这江山是否要易主?  因为太平军占领南京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从咸丰三年的农历二月初七进城开始算起,整个咸丰朝他们都“我自巍然不动”,直到老佛爷操纵的同治时代圌开始,他们还顽强地存活着。
                      战事令人揪心。咸丰四年十二月,鼎鼎大名的曾国藩湘军在九圌江被太平军石达开所部击败;这一年的最后一天,汉阳落入太平军罗大纲手中;咸丰五年二月十七日,武昌落入太平军陈玉成等手中。
                      王朝的危机真是迫在眉睫,尽管湖北巡抚胡林翼红了眼要把失去的武汉夺回来,但是很显然,这是个不容易完成的任务。因为石达开所部开始增援武汉。
                      就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太平军内部出了问题——大清朝真真切切得到了佛主保佑。  咸丰六年八月,一场政圌变在天京发生了。
                      东王杨秀清死了。
                      是被北王韦昌辉杀死的。
                      韦昌辉之所以要杀死他实在是因为后者不像话——杨秀清当众逼圌迫洪秀全跪地挨骂,而此时的他扮演了天父下凡的角色。
                      杨秀清之心,路人皆知。
                      事实上,杨作为东王,地位那是相当的高了。他位居西、南、北、翼四王之上,仅次于天王和天德王之下。天王洪秀全对他也是相当的尊重,他号召大家称呼杨秀清为九千岁,太平军所有的奏章都由杨来批示——洪秀全自觉自愿地将自己变成了光杆司令。
                      但这恰恰害了他自己。


                    17楼2012-11-11 11:59
                    回复
                      这样的赞美让洪秀全心里犯了疑:独圌裁者?他独圌裁了还有我什么事?
                        洪秀全至此认定,他在引狼入室。在石达开之前死的那些王们只不过是垫脚石,只有石达开,才是太平天国最大也是最后的威胁!
                        洪秀全出手了。他让自己的本家哥哥分别当上了安王和福王。这两个王一左一右、一前一后挡住了石达开的去路。石达开不仅被分权了,他甚至有被分身的危险。
                        阶级斗争就是这么的残酷无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咸丰七年五月十一日,石达开含泪出走,与此同时,十几万人跟在他后面离开天京——在杨秀清之后,权力的欲圌火依旧在这座古都熊熊燃烧,只是这一次的燃烧者是天王洪秀全。
                        石达开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天京。他和他的追随者带着巨大的悲怆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四处突围。但最终,他倒在了大渡河边,这已是同治二年的春天,皇帝不再是那个皇帝,天却还是大清的天。一年之后,洪秀全也收获了失败的苦果,他选择了服毒自杀。差不多一个月之后,天京失守,十几万饿得扛不起武器的太平军在这座城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一个王朝来自内忧方面的威胁再一次被解除。同治皇帝笑了,但笑得更灿烂的毫无疑问是老佛爷慈禧太后。因为同治这个年号就是她取的,意思是她和东宫慈安太后共同治理天下的意思。大清王朝这条巨大破船第一次挤上来两位女舵手——准确地说只是慈禧太后一位女舵手,慈安太后更多只是象征意义的。
                        那么这条船还能继续往前开吗?


                      19楼2012-11-11 12:05
                      回复
                        真是不多了。


                        21楼2012-11-11 12:06
                        回复
                          利益切割
                           战争说来就来。
                            光绪二十六年六月二十三日,朝圌鲜牙山口外的丰岛注定要目击一场战争的爆发。  因为日本巡洋舰浪速号已经剑拔弩张了。
                            停在它面前的是不知所措的英国轮船高升号。
                            高升号不知所措是因为浪速号向它发出旗语,命令高升号上的“非战人员”离开,然后高升号跟随它走。
                            这是一道蛮横的命令。也是一道藐视高升号存在的命令。
                            此时的高升号不仅是悬挂英国国旗的英国轮船,而且已被清政圌府雇用:船上除了有十二尊大炮以外,还有一千二百二十名士兵。
                            重要的是,该船还有北洋水师济远号和广东水师广甲号联合护航。特别是济远号,那是大清北洋水师的主力战舰
                          。  但是浪速号根本无视这一切的存在。它开炮击沉了高升号。
                            浪速号之所以敢开炮击沉高升号,是因为在这之前,日本巡洋舰吉野号先向济远号发起了攻击。济远号管带方伯谦选择了逃离。更可耻的是广甲号,它逃得比济远号还快,结果一不小心触礁搁浅,让日本人看了笑话。
                            也让丰岛看了笑话。丰岛之战,就这样在嘲笑声中结束了。
                            但它不是真正的结束,而是这一年中日两国之间甲午海战的开始。四天之后,在牙山东南的成欢,日本军队的攻击在继续,清王朝驻扎在此地的聂士成部遭到了攻击。大约有五百人不幸丧生。接下来是平壤之战,清王朝的部队也是输得一塌糊涂,特别是参战的淮军精锐,在战场上被打得那叫一个狼狈不堪。
                            当然最悲壮的是黄海海战了,李鸿章绝望地发现,他苦心经营的北洋水师几乎被毁于一旦,而他也因为一败再败,成了这场战争的牺牲品和一个无处出气王朝的出气筒。他先是被拔去三眼花翎、剥去黄马褂,接着被革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之职,他所掌握的军事、外交大权全部移交给恭亲王奕?——大清王朝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但是恭亲王奕?不是救世的主。这样的时刻,谁都不是这个破败王朝的救世主,裱糊匠的活还是落在李鸿章的头上,光绪二圌十圌一圌年正月十八日,无官一身轻的他又被压上一身担子,他被任命为大清朝的全权大臣,负责与日本国的议和事宜。


                          22楼2012-11-11 12:07
                          回复
                              议和的地点是在日本马关,气氛是咄咄逼人的。日本方面列出十一条条款,限李鸿章在四日之内答复。这十一条中最致命的有两条。一是割地,要清政圌府把台湾、澎湖与辽东半岛割给日本;二是赔款。日本方面称清政圌府要为这场失败的战争买单三亿两白银。
                              李鸿章为难了。尽管在来日本之前,光绪皇帝准许他在谈判中可答应对日本割地赔款,但他没想到小日本会要这么多。于是李鸿章开始给日方主持谈判的伊藤博文首相上政治课。李说:“中日系紧邻之国,史册、文字、艺事、商圌务一一相同,何必结此仇衅?日本如恃其一时兵力任情需索,则中国臣民势必卧薪尝胆力筹报复。东方两国同室操戈不相援助,适来外人之攘夺耳。”
                              但很显然,伊藤博文没工夫和李鸿章务虚。他随即给李鸿章发来冷冰冰的照会,希望后者回到一个中心,十一个基本点上来。照会是这么写的:“我们不和你谈理论,只谈条文。你们接受哪一条,反对哪一条,或是要修改哪一条,怎么修改法,不妨一一说来。”
                              李鸿章这才明白他所处的世道是怎样的世道,他所拥有的选择是怎样的选择。框架就是这么个框架,他所能争取的无非是在框架之内进行有限的空间取舍。李鸿章说:“台湾不能割,澎湖可以割,奉天只割安东等四处。赔款定为一万万两。”伊藤博文说:“割地必须包括台湾、澎湖,奉天可以少割点。赔款可以由三亿两减为二亿两,但是一亿两是绝不可能的。”李鸿章说,能不能再少点,就当是你的留别之情吧。这样我回国之后,将会常常回忆起你对我的情谊。伊藤博文说,所减之数就是留别之情啊。本来我是不愿意减的,因为考虑到与中堂您多年的交情,所以才减了一亿两。中堂,一亿两的交情不少了。
                              伊藤博文话说到这个份上,李鸿章真是无话可说了。从历史的现场望过去,他枯坐在那里,就像一个入定的老翁。而伊藤博文一脸热切地看着他,就像看着一个神秘的宝藏。伊藤博文强烈地想知道,那里头蕴藏着多少宝贝,而他又能得到多少。


                            23楼2012-11-11 12:08
                            回复
                               俄国方面给出的理由是,这一次中日开战,俄国本来已出兵帮忙,可就是因为缺乏铁路,俄国军队生生地在路上耗费了大量时间,大部队刚开到吉林附近时战争就结束了。下次,中国东北如果有一条横贯铁路,那咱俩谁跟谁啊?!
                                李鸿章被说服了。当然李鸿章不是被轻易说服的,他何尝不晓得这是大俄在与小日本争夺在中国东北的利益,但是李鸿章以为,不给大俄一点好处,人家凭什么帮忙?他断然与俄方签订了《中俄密约》,任凭俄方将中国东北撕开一个口子。在给光绪皇帝的汇报中,李鸿章将他的行为逻辑美其名曰:以夷制夷。
                                但是接下来事态的发展却是令国人大跌眼镜。以夷制夷的美好预期非但没有到来,夷们还团圌结圌起圌来,成群结队地闯进中国对这个庞大而虚弱的国度进行了利益切割。美国人还给这种利益切割下了个国际化定义:门户开放。
                                一个几千年来原本关起门来进行自我利益切割的国度就这样被强行打开了大门,进来切割的是操着各种语言动作粗圌鲁的洋人。他们是如此的不由分说和自以为是,这不仅让这个王朝的既得利益者急红了眼,也让普通的民众开始着急起来。江山的不断易主本是寻常事,因为再怎么易主,无非是一群国人对江山统圌治权的博弈。但是亡圌国的话问题就大发了,因为它不仅关系到自身生存权的问题,也关系到子孙后代圌生存权的问题。
                                不着急是不行的。


                              25楼2012-11-11 12: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