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贴吧 关注:287贴子:602
  • 20回复贴,共1

中国好声音》四大导师心理全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那天看天涯的帖子,立马感觉这作者眼熟,果然是我最爱的风波。。


1楼2012-11-13 12:34回复
    ——————————————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分割线———————————
    (书接上回)
    杨坤的队伍中,不知怎么的,就有了一些让杨坤非常难办的因素。其实这些因素,放到杨欢的队伍里,那都不是问题,可放到杨坤这里,那就是问题,大问题。
    因为别的导师,都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可杨坤虽然拥有土的力量,却始终有点水土不服,有时还需要别人帮衬呢。
    所以虽然每次平安歌唱时,他都听得很陶醉,可也都听得心事重重,眉头不展,好不容易才下眉头,又上了心头。那一次,直接选一位歌手晋级,他说这个歌手和谁PK都不公平,杀伤力太大,我和我媳妇都以为要说平安了,结果却是双吉。其实回过头一想,那是对的,百战百胜,那不是最好的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善之善者也。

    再下来,就是平安的九十九票人气和杨坤的改分门。
    九十九票人气除了说明平安在杨坤组的一枝独秀外,也说明了围观群众对双吉一路保送的反弹。而这种反弹,也导致平安与金志文PK时,杨坤给的大比分。
    为什么一定要在平安与金志文时给大比分,而不是在其之后,那样平安至少能多唱一场。因为如果让媒体在平安与金志文之间选择时,差距不是很大,如果让平安和双吉之间选择,差距可能会更大,那样会很为难。
    改分门怎么看怎么别扭,但要说杨坤一定要做昧良心的事,却也不是,如果那样,真接打分就得了,何必改。51,57,还是59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改的过程,这个过程说明了杨坤内心的挣扎和思想斗争。与之对应的,是那一场经常低着头,话很少。这都说明了杨坤是初犯,而不是惯犯,是在压力之下做得一个艰难的决定。
    但是,杨坤的决定作对了吗?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2-11-13 12:46
    回复
      ——————————————意味深长的分割线———————————
      在理解这段意味深长的话之前,先把录像带倒到平安最初出现的那个夜晚。
      那时夜已经很深,刘欢那英都已经选了不少人,杨三十二郎还一个没有选到。音乐响起,这时一个真正空灵而惊艳的声音飘过来,声音是那样的空灵,仿佛真的看到百灵鸟在夜空飞过。那英情不自禁连说了两声好听,她是对刘欢说的。
      如果平安出来的更早一些的话,转过身的导师应该不止杨三十二郎一个,至少那姐很可能转身。那姐当时说,我已经站起来了,可是我今天已经选了六个,不能再选了。
      当然只是很可能,因为那姐没带过学生,并不清楚自己能否教好平安,在杨三十二郎带走平安的时候,她表现出的羡慕忌妒恨,与其是因为平安不在自己麾下而在杨三十二麾下,倒不如说,觉得他应该归刘欢所有。
      哈林解释自己为什么没有转身的理由,同样直率。他说这是一种自己没有想过的境界,他不知道怎么帮他。我当时听到这种声音时,就想到了杨逍对纪晓芙说过的那句话,“教你知道武学中别有天地”,别人要靠大量的技巧,真假声转换,拼命的喊才能达到的音域,他居然毫不费力的一一唱过,上下八度毫无痕迹。哈林一直在湾湾生活,那地方小,虽然文化事业做得非常不错,但多艺人,少天籁,象平安这样的,不能说绝无仅有,也是凤毛麟角。这个声音来得太突然,哈林没有足够的准备,也没有足够的自信能够驾驭
      然后哈林老师又对刘欢说了一句,我觉得这是你的那杯茶。
      然后刘欢怎么说的,刘欢说,我觉得他的热情倒与杨坤有几分相似。这是神马理由?上来唱歌的,有几个没有热情。如果热情一点就应该归杨三十二,那杨三十二门下的人不要太多。而且平安的优势在于他的热情吗?这和不夸一幅字写得好,而夸纸张细腻有什么分别。
      但刘欢为神马这么说?因为四个导师中已经有两个明确表示平安应该是他的,他不能不避实就虚的把话题引到杨三十二那里,这是一个不算太高明的太极。
      那他的真正的理由是神马?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2-11-13 12:51
      回复
        ——————————————真正理由的分割线———————————
        第一个理由,同那姐,已经选了太多了,不想再选了。如果一顿饭吃的太多的话,再好的美味,也不太会引起胃口。
        反观刘欢其他表现,说得过去。在四个人中,刘欢差不多总是最后一个转身,在其他三个人争抢弟子时,拼命吆喝,使出看家本领,他稳坐钓鱼台,只等愿者上钩。《中国好声音》最淡定的导师,在其他人都没拍的时候,为神马要先拍?
        第二个理由,同哈林。 也说得过去,因为刘欢说实在的,也不知道怎么帮他。玉不琢不成器是不假,刘欢是教授出身,就是专门琢玉的,可世上就有那种天生的美玉,怎么去琢?把一个大山里的孩子,雕琢成国际巨星范儿,那很有成就感,可选平安过来,怎么找到这种成就感。成就感没找到,挫折感来了,都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不过话再一次说回来了,刘欢经验丰富,给点专业方面的指点,刘欢见多识广,给点做人方面的传授,刘欢圈内大腕,给点事业发展的提携,也不是不可以啊。为什么就没有选?所以还有别的原因。 所以第三个理由,就是刘欢在平安唱完最后一首时说的话。
        刘欢说,我发现你一直在美声和通俗之间犹豫,一直不知道该向哪个方向去努力,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会发展得更好。
        这就是说,刘欢在听到平安的声音时,就在想,这样的声音,让我很为难,美声还是通俗,这是个难题。后来刘欢一直在等着平安的继续表现,直到最后一场。以刘欢的老于世故,肯定知道这是平安的最后一首了,如果再不说,就没有机会了——如果以后不发展私交的话,于是他就说了。
        在刘欢看来,平安的运气不好,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个两难,而且如果不解决这个两难,以后也不容易被看好。
        选美声,那是个真正的小众自娱自乐的圈子,大家都有自己的师承派系,平安这种半路出家的野狐禅,能有多少机会?
        选通俗,那是一个盲目大于冷静,情绪大于理智的世界,一个真正的消费社会,一个眼球时代,粉丝们就象做随机布朗运动的粒子一样,注意力随时会离开,万众瞩目的歌星,与其说是唱得好,倒不是说是包装得好,与其说是包装得好,倒不如说是,给粉丝们什么偶像,他们就会迷恋什么偶像,反正演唱会中高音上不去,可以把话筒对向观众,低音下不来,可以用重金属掩盖,出唱片就更容易了,一句一句的录,再做合成呗。在这样的世界里,外形不出众,作风不大胆,说话不出格,与圈子里的任何娱乐大鳄都没有交集的平安,能有多少机会?他的美声特点,在这个圈子不一定会帮到他,反倒有可能会妨害他。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可如果四处都是竖子,英雄反而更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这样一来,老于世故的刘欢,不选平安,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在三十四岁还在参加选秀的平安还在纠结于运气,在哈林老师认为这是煅炼不是挫折的时候,刘欢已经一针见血的认识到,美声还是通俗,难哪,难。
        不过平安说以后的运气也许会好一点,也是对的,至少他让很多的人认识他了,选择更多一些,路更宽一些,而且,媒体的九十九票,不也是最好的肯定吗。
        下面再回头点评一下改分门之后的各方得失。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2-11-13 12:55
        回复
          书接上文。
          在张玮听到那姐的剧透之后,可以做的选择,大致有三个。
          第一个,甘心当配角,扮猪吃老虎。所谓甘心当配角,就是表面上接受男二号甚至男三号的位置,让多亮当那个男一号,接受那姐及汪峰的指导,更乖一点更听话一点,虽然不能挽回那姐的偏爱,but,but至少让对手放松警惕吧。而且多亮还有可能发挥不稳定,这就更有戏了。如果运作到位,甚至可以让那多亮和梁博形成竞争,自己反有可能得利。不过这一招太腹黑,不适合心无城府的张玮。
          第二个,扬长避短,把优势发挥到最大。要知道在那姐一组,那姐给的比分不会相差很大,媒体的支持才是基本盘。如何继续争取媒体投票的支持?媒体可不会管你多了一点技巧,或是把自己未必擅长的歌唱得很到位,他们支持你,就是因为你能让他们兴奋起来,嗨起来,动起来。所以在这时候,反而应该以不变应万变,不输就是赢,不错就是对,不让人抓到失误,那就是胜利。这一招比较适合张玮,可惜只用了半首歌。
          第三个,就是张玮后来做的,强势逆天,象很多跳水运动员或体操运动员一样,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选择了一个没有把握的高难度动作,冒险一博。
          可是这世上的事,欲速则不达,越是急事,就越是急不得,越是要紧事,就是越是紧不得。张玮的高难度动作里,连续出现了两个失误。
          ——————————————两个失误的分割线———————————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12-11-20 19:18
          回复
            哪两个失误呢?
            第一个失误是第十二场三个英文歌中的第一首。
            那一首里,张玮把《忐忑》和《bad》串到了一起,他自己解释说,串在一起很好玩。他忘记了momowu把《痒》和《天涯歌女》串到一起,欢哥表示不知道想表达什么。
            张玮想表达什么呢?不知道,也许是考虑场上时日无多,多唱一首是一首,一次性唱两首那就是赚了,也许是表示自己的编曲串烧能力,也许,是这两首歌能表达同一种心情。
            幕后的那姐和张玮说话也很有意思。
            那姐说,张玮是最为特立独行的学生,他的高音惊艳,但是情感方面需要加强。而张玮说,我就是这样的音乐风格,我一定要用我音乐疯子的风格,唱出自己的味道。
            从后来四位评委的话来看,这次串烧是有问题的。那姐在听《忐忑》时很开心,在听《bad》表情凝重,接下来表示这不是张玮的正常水平。杨坤说他表演大过演唱,欢哥说超过他的理性空间,而哈林同样在听《bad》时表情凝重,在后面表示,我是一个开放的人,能接受《忐忑》的改编,《bad》却是一个大问题。
            第二首倒不错,导师的评价都没有特别坏,或表示他唱慢歌不错,或表示他比MJ唱得还要好。也正是这一首,P掉了多亮。

            接下来的第三首,则出现了更大的失误。
            第三首一开始听到他压低声音,并不知道他要卖神马关子,等到高音响起时,才知道他要搞男女声对唱。这就是纯粹的炫技了,而且拿来炫技的,还是一首挽歌。对于导师们,这未免太过大胆胡闹,而正统的学院派来说,简直就是叔可忍婶不可忍了。拜托,这是《中国好声音》的比赛,不是音乐朋克们开的派对。
            想当年,一个叫周进的老学子苦尽甘来,当上了一省学政,想着自己贫微时受尽白眼,就想着这一次一定不能让那些文章写的好的寒家子弟埋没了,把每一份卷子都仔细看过。在这些卷子里,有一个叫魏好古的,卷子交得早,交卷的时候,还请大人面试,说自己诗词歌赋样样都会,让周大人很生气,你把文章写好就得了,玩那些虚的做什么。把魏好古赶出去后,看文章做的也还不错,于是给了个很低的名次录取了。
            张玮的做法,就好比在国家的抡才大典上,不写策论,却写对联,或在高考作文,写文不对题的古文。虽然高考古文帝也有可能拿高分,但那只是可能而已。于是这次高难度的炫技,就必然导致了欢哥的不客气评论。
            欢哥直接说这是好声音,不是杂技,同时还问了一句致命的话。
            ——————————————致命的分割线———————————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楼2012-11-20 19:21
            回复
              卦神醒来,楼主继续扒那英组。
              先说张赫宣,这孩纸歌唱得真心不错,很能打动人,老实说,那个《假行僧》听起来比崔健还要好。可是受众面太小,这年头喜欢崔健那种调调的还有几个?而且外形不出众,质朴得有些过份了,肿么看肿么不象个巨星范儿。他是当老师的,看上去还真的象个小学校的质朴无华的教师。
              而且更要命的是,这孩纸运气还真不是一般的,也不能说不好吧,就是总是会阴差阳错,事与愿违,但又总是有那点柳暗花明的东西,一波三折,黄河九曲,这里山路十八弯,不能不叫人说命运吊诡,世事无常。
              先说盲选,一首《你是我心爱的姑娘》把全场hold住了,可没有人转身。然后不幸中的万幸,进了复活赛,结果在复活赛中,他是最后一个出场,那英也是最后一个名额。面对此情此景,张赫宣说,“谁都不是来打酱油的,只要导师拍了任何一个人,我就不用登场了,我真的觉得自己够呛了”,不过又是不幸中的万幸,他被那英相中了。
              其后是组内淘汰赛,那英对他也是欣赏有加,汪峰对他也是指导有加,淘汰赛上也是成全有加,直接保送。保送是好事,至少不至于止步四强,可另一方面,也正应了欢哥那句话,保送可不是神马好事情,到这个舞台上,多唱一首歌,比保送更为重要。本来就不够抢镜,结果又少了一次露脸的机会,这个保送,真不知是祸是福。
              最后是四强内的比拼,第一个出场,一路PK两个,到梁博,没能获得安全席位。到了媒体投票了,又以大比分落败。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那姐一组是第一个录制的,而张赫宣又是第一个投票的,部分媒体根本不知道是单选题还是多选题,不知道这次选了张赫宣下次还能不能选张玮,结果,结果就是只有三分之一强的票。再结果就是,张赫宣已经在那里说告别感言,节目组只能将错就错。小道消息,信者有,不信者无哈。
              这大概有一定的道理,张赫宣虽然外形质朴,可并没有任何负面的消息。虽然慢摇受众面小,可那英组,除了张玮玩失败的逆天外,谁也都是更适合某类型的歌不是,就连张玮,逆天之所以失败,也未必不是因为谁也不可能十项全能,别的类型虽然也能唱,但未必也能技压四座,无非是让人知道,你也能唱这种歌而已。媒体即使再怎么偏向多亮和张玮,张赫宣肯定下来,但张赫宣又没得罪他们,按中国人的做事方事,给人留点脸面总是不坏的,给出那么低的票,总是有原因的。
              盲选是来得太晚了,这一次又是来得太早了,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言以蔽之,不是一个与时代合拍的人,不是快了半拍就是慢了半拍,张赫宣以后恐怕还会很辛苦。不过以他性格的厚道和质朴,音乐的素养和才能,再加上恩师与同学——看看他离别时多亮和那英哭成啥样,应该还是会越来越好的,比赛不是全部
              ——————————————送给张赫宣的分割线———————————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楼2012-11-20 19:28
              回复
                接下来扒多亮。
                先小爆个料。
                话说楼主很早就被媳妇拉着听过多亮的“老情歌”,很动人,应该是听过的最早的好声音之一。
                可因为楼主已经是大叔了哈,对于情歌不再如年轻时那般的如痴如醉如疯如颠,所以关注度并不太高,直到有一天……
                有一天忽然有个楼主的同事对楼主说,我终于发现多亮为神马辣么眼熟了,原来是和你长得像啊,并劝楼主换成和多亮一样的发型。楼主心想,要是多亮没红之间,换成一样的发型,那还有个英雄所见略同的得意感,现在人家红了,你一大叔,跑去学人家年轻人,成神马体统,不学不学。所以楼主没有理她。
                再过了两天,那妹纸又对楼主说,你到底换没换发型啊。楼主就正告他说,楼主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多亮还在学校背课文哩,要学,也得他来学楼主不是,怎么倒反过来了,凭僧骂,凭僧骂。话说楼主虽然是大叔,可因为长的年轻,一干年轻人人就老拿楼主和那些年轻人跟楼主比较,搞得楼主兀的不尴尬也么歌。其实楼主媳妇以前说楼主有张照片象宋思明的说法,更叫楼主心水,大叔嘛,还是得象宋思明那样才更有味儿。
                不过话虽这样说,楼主还是跟楼主的媳妇说啦,楼主媳妇也说像,又跟她的童鞋说了,又都表示像。搞得楼主想不关注都难了。
                这之后就听了多亮更多的情歌,声音很有穿透力,又有质感,如泣如诉,又沙沙的如秋天西风吹起落叶的感觉。外形也不错,虽然有时西服加T恤的衣服搭配有点不与时俱进,但与歌声能非常对应起来,与之形成反差是同台唱歌的王祺玮,一个外形粗旷的汉子,却有着比多亮还要甜美的噪音。虽然剑走偏锋的哈林表示更期待王祺玮,但大多数人,还是更认同多亮。把自己特点发挥到极致,比其他的有用,这一点在梁博那里也得到体现。
                多亮这孩纸的懂事,善解人意,在前面已经说过,更重要的是,比较看得开
                比如那一次,那姐哭着说很喜欢多亮,说多亮是她二十多年里听过的最特别的声音,真的好喜欢,当然不是说张玮的声音不好,他的声音也不错,他……他到一半时,多亮说,那姐,我们抱一下,然后就过去抱着那姐,轻拍她的背。
                等那姐心情平静下来后,看着多亮,忽然又情不自禁,哭着对多亮说,没留住你,多亮又说,才刚刚开始。
                注意到,他说才刚刚开始,而且说这些话时,并没有半点受到挫折的样子。要说他真的觉得得失并无意义吧,张赫宣下场时,他还哭来着。
                所以以多亮的情商,以后发展应该会不错的。唯一的不足,是澳门演唱会时,唱到一半,把话筒对向观众,要知道,那下面的观众,多亮的粉丝不到十分之一。当然,也许是因为这一场,多亮完全放开了,就象有的歌手在唱之前大吼一声,在台上一直多少有点紧张的多亮,也许要借这个动作,让自己放轻松。
                多亮的情商象是那种经历了一些世事后,打磨过的结果,而梁博的情商,则更象是天性淡泊。
                ——————————————送给多亮的分割线———————————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8楼2012-11-20 19:31
                回复
                  梁博的胜出,真是应了那句话,“柔弱胜刚强”,又或者是那句话,“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他自己都不想争了,你还怎么去跟他争?
                  其实比赛到了组内四强这个时候,实力,唱功,技巧本身已经并不是那么重要了,欢哥说得好,到了这时候,谁又比谁差多少呢。大家都是高手,区别也只是在伯仲之间,临场的发挥,机缘的巧合,性格的强弱,都有着更重要的意义。至于众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人 不轻狂枉少年,有的哥俩好啊三星照啊,他们都不知道,有时候,不做就是做,无为而无不为。
                  有人说,梁博做什么让自己胜出了,并且还成了冠军,其实梁博表示,我真的神马也没有做啊。
                  有人说,梁博唱了七首歌,风格只有一个,就是汪峰。但是即使让汪峰自己来参加选秀,唱上七首,风格不还是只有一个汪峰吗。或者说周天王来参加选秀,风格不也是只有一个周杰伦,周杰伦,周杰伦吗。
                  类型化本身并不是坏事,只要不成为别人的影子。如果你做不到足够的博大,那就要做到足够的深邃,如果你不能博采各家武学之长,那还不如把一套功夫练到极致。以梁博的年纪和阅历,虽然自己也写自己的歌,但开宗立派谈何容易。更何况杨三十二也说了,梁博是汪峰,许巍和郑钧加在一起。
                  梁博在一开始并不被看好,他在那姐组里的重视,甚至不如张玮。记得张玮盲选的时候,那姐第一个转过来,张玮也毅无反顾的选择了那姐。十四进七时,梁博和黄勇PK,是汪峰而不是那姐选择的梁博,选完梁博后,那姐抱着黄勇痛哭,把梁博晾在一旁。张玮和汪妤凌PK,那姐对汪峰说,这次就按我的选择吧,她选了张玮。
                  只是等到泪送张赫宣,泪崩多亮之后,回过头来才发现这个平平淡淡,宠辱不惊的小孩的好。那姐其后对于梁博只有三个字,“太值了”。
                  神马叫太值?用低价买到好货,才叫太值。开始不是很看好,到后来发现原来是这样的好,歌好,人也好,当然就值了。
                  也许那姐不知道,早在这之前,梁博可能就已经改变她的看法了,用的是一些点点滴滴的细节。
                  对于那姐来说,一张剩牌被打成了王牌,剩下的,就是把所有的关爱都送给他一个人,在决赛上为他站在椅子上跳啊,拍手啊。对于梁博来说呢,他只想唱完他自己的歌。注意我说的是唱完,因为他早就在微博里说,真想早点唱完,好回去安安静静写歌,等真的唱完了,他又说,好累,想好好休息。
                  神马叫与人无争,这就叫与人无争。结果呢,真应了那句话。天意弄人,最想要进决赛的,进不了决赛,最不在意结果的,不仅进了决赛,还拿了冠军,真是命运吊诡。
                  梁博拿冠军,可以说是祸兮福所倚,但也可以说是福兮祸所倚。冠军不是那么好当的,务虚名而受实祸,看看其他选秀就知道冠军对于将来的发展,真的是浮云,而在眼前,却成了众矢之的,对那些为自己偶像心存不平的粉丝们,冠军无疑是最好的耙子之一。
                  但是也不并不要紧,梁博将来的路子非常不可能是当红巨星路线,而更可能是朴树,许巍,郑钧之类,这些粉丝间的战争,于他,也只是浮云。
                  那英组结束,晚上继续扒。
                  第三篇预告:哈林的恶作剧与吴莫愁的解构主义
                  —————————————————送给梁博的分隔线——————————————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9楼2012-11-20 19:35
                  收起回复
                    哈林是四大导师里,动作表情最为丰富的一个,听到美妙歌声时,他的经典动作表情包括但不限于:眉头紧锁,作便秘状,似乎极为痛苦,又似乎是痛并快乐着;在椅子上拍手跳脚,手舞足蹈,嘴张得合都合不起来,手指向唱歌的那个人;陶醉状,神游状,不清醒状;完全被hold住了,眼眶通红,湿润,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生有何欢,死亦何苦
                    相比之下,那姐的动作表情有三个:被深深的打动,表情悲戚,象是在听一个非常凄美的故事;向刘欢说,好听,太好听了,同时两只手将按不按;站起来,拍手,跟唱。
                    刘欢的动作表情有两个:脑袋左右摇晃,象只听音乐的加菲猫;双手拍腿,或拍椅子,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杨坤的动作表情有一个:如雷击身,呆若木鸡,想不到天底下居然还有这么好的歌声,我杨坤说一千道一万也一定要一定要把他抢到我的队伍里来。
                    如果加上其他时候,哈林的表情就更多了,比如把两只手张开放到嘴边,扮成狮子状吓人,信不信我咬死你,信不信我们两只狮子一起咬你。
                    所以说哈林是世家子弟我是信的,哈林不仅应该是世家子弟,还应该是颖川庚氏的正宗嫡系传人。所谓“自古南朝多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作为东晋顶级士族之一的颖川庚氏的后人,哈林又岂能没有一丁点魏晋名士的纵情率性
                    所以在四个导师中,杨坤是想在挑好学员的同时,经营好他自己的音乐事业,至少,也能为三十二场演唱会增加点人气,那姐是第一次做导师,紧张而兴奋,非常非常希望把这件事做好,欢哥带着学院派的使命感,希望能让平庸而流于口水的乐坛里,添一些纯粹的好声音,而只有哈林,才是真正的为艺术而艺术,音乐不用承载什么,音乐就是音乐
                    观察一下哈林在吴莫愁唱歌时的样子,在大多数时候都是第二种,兴奋异常,在椅子上拍手跳脚,手舞足蹈,就象一个顽童看着自己精心布置的恶作剧生效时的开心,又象一个天才艺术家看着自己作品诞生时的兴奋。而只有在最后一首,《一个人生活》那首时,是第四种,哈林老师被深深的打动了,他哭了。
                    而且这一首,那姐和杨坤也似乎被深深打动了,连之前不太待见她的刘欢,都似乎有点感动。到这个时候,我们知道,哈林老师的作品,接近完成。
                    —————————————送给哈林老师的分隔线————————————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0楼2012-11-20 19:38
                    回复
                      先说说momowu的歌。
                      扒momowu需要很大的勇气,这个勇气就是因为对他的歌,连哈林老师都表示争议很大。比如楼主的媳妇就表示真心不认同,不过楼主和哈林老师一样,是一个开放的人,而且和叉叉叉,叉叉叉及叉叉叉一样,还是一个博爱的人,真心表示,能接受momowu的歌,虽然不至于象哈林老师那样听得手以舞之,足以蹈之,但基本的欣赏,还是能做到的。
                      既然绕不开,那就扒这个吧。
                      不过如果把momowu依次摊开来看,争议最小的,是盲选时的一首,《price tag》,那一首连楼主媳妇都非常认可。
                      不过自从momowu遇到哈林老师之后,一切都变了,变得连说话含蓄的欢哥,都大胆表示无法接受。可到了最后一首,《一个人生活》时,又有很多人能接受了,虽然比不上第一首,但至少不是那么讨厌。
                      所以这一定是一个阴谋,哈林老师的阴谋。
                      哈林老师,站起来吧,说得就是你,还兴奋,还兴奋,搞个恶作剧至于这么兴奋吗?
                      还有个规律就是,Momowu开始那唱的是英文歌,后来就变成了几乎是中文歌,而且每首唱得都跟原唱相差千里万里,仿佛不在同一个星球,不消说,这还是哈林老师的手笔。
                      哈林老师,站起来吧,说得就是你,还拍手,还拍手,搞个恶作剧至于这么兴奋吗?
                      为神马哈林老师后面要让Momowu大唱特唱中文歌呢,要知道其他歌手要表现对音域的拓展,对气息的控制,对节奏的把握时,往往会选英文歌。英文歌天生就适合玩各种高难度动作,挑战声乐极限,而且很能唱出国际巨星的范儿。为神马哈林老师选了一个东方人里少有的噪音后,却大唱特唱其中文歌呢?
                      因为这些中文歌已经被彻彻底底完完全全的改造过了。
                      根据杨三十二还是谁的说法,就是Momowu把中文歌唱出了英文歌的感觉。而用哈林老师自己的说法,就是Momowu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她能把所有歌毁掉,再重建起来。
                      魔力不魔力的楼主不知道,在音乐领域有没有人这么做过楼主也不知道,但楼主只知道,如果要给这种魔力一个称呼的话,那应该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现的解构主义
                      所谓解构主义,就是把各种音乐元素象扑克牌一样洗开,再分发出来。Momowu的所有音乐元素在其他音乐里都有,各种气息,声调,被刘欢打趣的如裂帛般的哇声,都能找到,只是这些会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组合到一起。有的元素在别人那里只是点缀,这里却可能是重要组成部分。结果让整个的歌曲,如风吹过水面后,水面上荡漾的倒影,真实而又荒诞
                      荒诞,是的,痒加上天涯歌女的组合荒诞,可《等待戈多》不荒诞?《秃头歌女》不荒诞?对不起,我说的不是师太哦。
                      总之,如果你在现代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解构主义游走过一圈,就会发现,Momowu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扯远了,还是回到Momowu吧。
                      喘口气先。
                      —————————————————送给解构主义的分隔线————————————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1楼2012-11-20 19:42
                      回复
                        接下来八王韵壹。
                        师太刚开始盲选的时候,还挺像个小师太的,光头,黑色的外衣很长很松,没有领子,很象师太的淄衣。
                        不过到了十四进七时,与赵可同台时,换了打扮,还真出了点女爵士的味道,再配合赵可的牛仔风,男女爵士配合天衣无缝。
                        在中国爵士的确很小众,因为它有一个多数人无法跨越的槛,就是即兴。我们从小都习惯了标准答案,所有的问题都一定有一个标准答案,唱歌的话如果和曲谱不一样,那一定是跑调了。只有那些最专业的人士,才能把一首歌改编成另一首歌。
                        但爵士不一样,真应了那句古话,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里去,你也不可能先后两次听到一首完全一样的爵士。
                        大众做不到,传统的音乐人很难做到。因为爵士的音阶不一样,乐器也大相径庭,管弦乐队的那些传统乐器各种提琴神马的都要放弃,连音乐理念都不一样。唱歌也是一样,还有就是爵士那种颤音,吼声,高叫,呻吟等各种因素的运用,简直就是把声带当成一个乐器,有些部分听起来,象是在口技。但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一个歌曲的表达结果。
                        既然一首歌,是由作曲者和演唱者共同完成,那么往好里说是更为自由,你可以往里面加进自己的东西,往坏里说是无所适从,你告诉我到底该怎么唱吧。
                        楼主对爵士乐听得并不太多,国人的很少,洋鬼子的多少又有点隔,其实,由于爵士乐的即兴性质,也许如果自己也能唱的时候,才能最大限度的体会其中的乐趣吧。
                        但是第一次听师太唱的时候,还是给吸引住了。
                        师太的声音其实有那么点像蔡琴,那个大学时代很多人喜欢过的歌手,一个音响试音专用的歌手,但却又唱出了与蔡琴不一样的味道。
                        选蔡琴的歌,应该是很危险的,因为很难超过原唱。通常选秀选歌时,可以选英文歌,或中文里比较冷门的歌,比较容易超越原唱,或高音部比较迷人的歌,可以展示自己嘹亮的高音,但是中低音,才是一个歌手真正的试金石。记得《无间道》里刘德华在音响店里遇到梁朝伟时,试音放的就是蔡琴的这首。
                        所幸的是,师太的低音部算得上迷人,而且加了爵士风味之后,更加迷人,后面一大段的即兴哼唱更为优美。也是这首歌,让哈林老师有了不同于听金池时表情痛苦,或听Momowu时表情开心的第三种表情,眼睛圆睁,嘴巴张成了一个O字。
                        这个眼睛圆睁,嘴巴张成O字后来也成了师太的经典表情之一,之二是点头,之三是挠头。
                        那场盲选还有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师太为了放松自己在台上憨憨的转了一大圈,还说自己连睡觉的时候都快乐的,因为在做自己想做的事,一点没有提自己从小父母双亡。就象金池花了八年时间才还清那场唱碟梦的债务,结果在台上只说掉了几颗牙齿一样,师太也把自己最开心的一面留给了大家。
                        这才是真正释然的心态,就象后来师太说的,我没大喜也没大悲,我总认为,一件好事的背后总会隐藏着什么,你要小心,发生了坏事,指不定背后是天大的好事。
                        不过想想也对,对于一个爵士歌手而言,冠军神马的都是浮云,大红大紫本来就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事,这场比赛,让更多的人知道有这么一个女孩,以后会有更多的人听她的爵士乐,就够了。

                        ———————————————送给师太的分隔线————————————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6楼2012-11-20 19:58
                        回复
                          欢哥的队伍,一开始可谓配置强大,阵容华丽,强手如林,热门如雨,名幅其实的死亡之组。可越到后面,却越显得雷声大,雨点小,高高举起,轻轻落下,渐渐被其他几个组拉平了,甚至有反超之势。就象世界杯里那些非常惊艳的华丽强队,却有很多折戟沉沙,想想当年的荷兰三剑客,想想看。
                          这是为神马呢?
                          前面有持阴谋论的童鞋在那里黑欢哥,或说欢哥手很长,黑其他队里的选手,或干脆把欢哥YY成自己的反腐对象,楼主在这里要BS一万遍啊一万遍。做贪官也是要有智商的好不好?做一件事,起码要划算才会做吧?这么一个选秀节目,为了点蝇头小利,毁了一世英名,欢哥那么做,值吗?除了这个声称要通过盲选制和导师制发现那些没有被发现的中国好声音的节目,让欢哥动了心之外,欢哥还做过神马选秀节目的评委或导师?
                          真心的说,欢哥虽然比较的学院派,有那么点学院派的使命感,但总体上,还是比较开明的,连momowu他最后都表示看明白了,并且说这种语言和音乐效果的关系,后面应该是一个研究课题。楼主年轻时候看过一篇小说,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真要是那种学院派老人,你想哭的心都有了。
                          但为神马欢哥强大的阵容,最后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呢?楼主事后诸葛亮的想到了几个原因。
                          先看死亡之组本身带来的。
                          原因之一,死亡之组自古很少有惊艳的对局,因为情绪还没有完全酿好就开始生死火拼,也因为过于残酷的对阵,让双方都谨慎,小心,并压力陡增
                          原因之二,死亡之组之所以称为死亡之组,是因为实力相近,谁出线都正常,结果,结果反而谁出线都不正常了,因为总有一堆粉丝在说,凭神马是你出线而不是我出线啊,我哪里比你差了?
                          的确,你不比别人差,可别人也不见得比你差多少。就象欢哥说的,到了这时候,水平其实都差不多,名次高低神马的都是浮云,还不如多唱一首歌。
                          还有教学上的原因。
                          欢哥是音乐史的教授,用那姐的话说,是干导师这行的,但为神马似乎并没有用他的教学经验,让学员得到长足的进步呢?
                          原因之一,音乐史和声乐教学还是不一样的。虽然以欢哥二十年的教学经验加上更多年的歌唱经验,应该会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可它们,的确,还是不一样的。
                          原因之二,正因为欢哥是教授,那么如果用两三年带研究生所用的方法,用在只教两三个月的学员身上,就有那么点,那么点,不能是揠苗助长吧,至少也是时间不够用了。
                          看欢哥组的十四进七时,那些同台飚歌就很能看出来。那些同台飚歌几乎都是难度系数偏大的歌,而且,有好些歌,说真心话,很有些不适合这些歌手。
                          这哪是比赛啊,这简直就是高强度的声乐训练嘛。以至于李昊瀚在《爱我还是他》唱完之后,哭着说这一段时间里,他都不会唱歌了,都不知道怎么张嘴了,刘欢老师和三宝老师说的他都记着,他都在改,但还是觉得自己不知道怎么唱歌了。
                          前面有童鞋说欢哥太想补短板了,有一定道理。问题是,如果花两三年甚至五六年带一个研究生,自然有足够的时间补上短板,打造出圈内一流的歌手出来,可问题是现在只有两三个月。如果在前几轮被淘汰的话,则两三个月的时间都没有。这段时间太短了,太短了,效果还没有出来,而后遗症已经能看到。欢哥追求的是长期效应,可这就是个快餐化的选秀节目,短期效应能做好就不错了
                          所以反而是哈林这样的独立音乐人,做得要更好一些,只根据歌手的自身特点,从编曲和唱法着手,不补短板,只看长板
                          短板原理害死人哪。

                          ———————————————给短板原理的分隔线————————————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9楼2012-11-20 20:10
                          回复
                            继续八欢哥组。
                            话说这个节目能火成这个样子,除了赛制,机缘,重金打造的因素外,欢哥等几个教父级人物坐镇,也有很大的关系。
                            为神马欢哥这种本来应该很少参与选秀节目的人,这次会坐镇《中国好声音》,并主持四大学院之一呢。大概是因为他还有些想法,他认为这个节目能帮助他完成这些想法。
                            想法之一,他要传播一些音乐理念,比如音乐分类的理念。
                            袁娅维那一场,欢哥向媒体评审团呼吁:“在座有许多网络媒体,许多网站音乐排行榜都只是笼统的TOP排名,希望大家能对音乐类型进行分类,让大家知道我们中国音乐也有爵士、也有摇滚,我们的音乐类型是丰富的,中国的音乐事业需要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谢谢你们!”
                            这个理念楼主表示百分之一百的赞成。
                            话说内地音乐从上个世纪港台和内地分开打榜,一时间的确鼓励了很多内地的原创,上世纪九十年代,雨后春笋一样出现了很多好的作品,但是到了本世纪,却日渐平庸。以至于楼主几乎十年没有看过任何内地的爬行榜,不知道有哪些歌手,也不知道有哪些歌曲。
                            想想也是,把袁娅维的歌和凤凰传奇放到一起打榜,能拼得过才怪,虽然楼主真心表示,一听到凤凰传奇就想逃离
                            是没有歌手吗,内地有多少好声音,通过这个节目就知道了。是没有创作吗?不会比上世纪九代差吧,那个时代都有郑钧朴树,现在不可能反而没有了。是没有市场吗?别的音乐就不说了,光摇滚的市场应该就相当相当的大,而且,那么多听惯了西方主流音乐的耳朵,真听不惯国产好的小众音乐?
                            欢哥认为,分类是非常重要的。你听你的凤凰传奇或刀郎,我听我的摇滚,他听他的爵士,而不是象现在,全部放到一起,给音乐投资人一种错觉,认为市场只需要那些东西。 想法之二,他想自己发现一些真正的好声音。
                            所以在几个导师里,他也是非常认真的。别的导师有可能主要关注自己的组,但他对每个组的每个学员都关注。点评很认真,虽然有时候有点点到为止,有时候又似乎没留情面。打分也很认真,基本上是根据场上的当时表现来打分。而最感人的,是徐海星下场那一次,欢哥说了很多,很真诚的呼吁大家要爱惜这些好声音。
                            想法之三,他想打通中国音乐与欧美音乐的联系。
                            由于种种原因,当然也包括上述分类不足的原因,内地音乐目前满足国内的中低端音乐市场,高端市场多半被欧美流行音乐占据,比如选秀节目里,英文歌占了几乎半壁河山,而发烧友群体,也更多热衷欧美流行音乐。夹在中间的,是港台和韩日。结果日积月累,音乐水准出现了内地次于港台韩日,再次于欧美的现象。
                            这一点,其实哈林也意识到了,他一再要求歌手唱中文歌,哪怕是欧美化的中文歌,并亲自改编。毕竟,英文歌唱得再好,以后歌手还是主要在内地混的,没有人会为他们量身定做英文歌。
                            而欢哥除了选出了一个吉克隽逸之外,还发现了一个叫袁娅维的。因为这个贯通中西之路,袁娅维早就在做了。
                            ———————————————给欢哥的分隔线————————————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3楼2012-11-20 20: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