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天下吧 关注:36贴子:3,774
  • 14回复贴,共1

☆妖天下☆「作弊的」°千万别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


IP属地:北京1楼2012-11-13 14:26回复
    意识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表现
    意识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从意识起源看,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劳动的产物。从意识的本质看,它是人脑的反映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有能动作用,即人类意识所特有的积极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正确发挥,要求必须认识和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人类意识和人工智能有本质的区别。第一,活动机制根本不同。第二,人类意识有社会性,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第三,人类意识有能动的创造性,人工智能不具有能动创造性。


    IP属地:北京3楼2012-11-13 14:2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斗争性是绝对的因为它不需要任何条件。
      答错误。
      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并不是说它不需要任何条件或不处于一定条件之中而是指它虽然处于一定条件之中受特定条件的限制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并创造出事物发展所必需的新的条件从而表现出矛盾的斗争性在任何条件下都要贯彻下去的趋势。矛盾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受同一性制约。把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理解为它不需要任何条件同样割裂了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因而是错误的。


      IP属地:北京4楼2012-11-13 14:31
      回复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对立的,他们的分歧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是一种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说明物质世界存在着普遍联系,任何事物都与其它的事物联系着,不是这一事物变化的原因,就是那一事物发展的结果,不是这一运动的一个环节,就是另一过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互为存在和发展的的条件。这种普遍的联系,使人类社会、地球、乃至浩瀚无垠的宇宙,成为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而不是无数偶然事物的简单的堆积。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用孤立的眼光看问题 ,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IP属地:北京5楼2012-11-13 14:34
        收起回复
          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的就是真理.
          不正确!
          真理是有用的,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
          这是实用主义真理观,是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的一种典型形式。这种真理观的错误在于:⑴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有用、无用,因人因阶级不同而相异,具有主观性。这种真理观吧凡是能给人以利益和效用的东西都当做真理,使真理成为满足任何需要的主观工具和手段。⑵把真理的作用筒真理的根据混为一谈。“有用”,是真理的作用。但真理之所以成为真理不在于“有用”,而在于它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⑶否认了检验真理客观标准。把主观的愿望的满足和主观的效用当成了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一种主观真理标准。⑷抹煞了真理和谬误的原则区别和界限。谬误对某些人或阶级也是“有用”的,按照这种真理观,谬误也成了真理。⑸犯了逻辑错误。从“真理是有用的”这个逻辑前提,得不出“有用即真理”这个逻辑结论。


          IP属地:北京6楼2012-11-13 14:38
          回复
            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构成了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IP属地:北京7楼2012-11-13 14:43
            回复
              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所以物质永远都是一时产生的决定力量;
              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力,这也是物质决定意识的一个方面,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决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力;
              社会的存在跟发展是需要经济基础的,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生产力是经济基础,所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的作用;
              一切物质的变化都是历经一个从质变到量变的过程,没有生产力不断创造的物质财富,就没有最后社会形态质的变化。


              IP属地:北京9楼2012-11-13 14:49
              回复

                现代科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1现代科技**在许多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使得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宇宙观。
                2为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发展形成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发展使得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视野。
                4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正确的。事实表明现代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发展不仅没有推翻马克思主义理论反而证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5科学技术的每一个进步都将为理论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契机马克思主义理论关注科学技术进步不断地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中汲取养份并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所提出的问题作出新的哲学概括。


                IP属地:北京10楼2012-11-13 14:57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2、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历史离不开人的活动,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形成,成为历史的参与者。历史的创造者,是指推动社会发展、决定社会发展方向和总趋势的那一部分历史的参与者。
                  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成员的总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生产力的体现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制度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2)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个人在历史上作用有大小之分和消极积极之别。代表新的生产关系和先进阶级要求的杰出人物(或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推动历史的重大作用。反之,代表腐朽的生产关系和反动阶级的反动人物,则起着阻碍历史进程的反动作用。
                  对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必须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坚持历史主义。第二,坚持阶级分析法。第三,杰出人物只是影响社会发展,绝对不能改变历史发展方向和总趋势。他们来自人民群众、代表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取得业绩的成功。


                  IP属地:北京11楼2012-11-13 15:01
                  回复
                    运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原理说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意义
                    答:(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一个反映时代精神的科学真理。这个真理主要有三层涵义:
                    ①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要素之中。科学应用于生产过程或工艺过程,渗透到生产力的其他各类要素中去,从而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②科学对生产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在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互相依赖,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完整体系。其中物质生产对科学起归根结底地决定作用,科学对物质生产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技术是联结科学和生产的中间环节。
                    ③科技进步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由科技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只有坚持教育为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把教育和科学技术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才能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


                    IP属地:北京12楼2012-11-13 15:04
                    回复
                      对立统一规律是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存在着两对社会矛盾,一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二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解决得好,就能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解决得不好,就会极大地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努力克服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部分,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二、人均GDP进入1000-3000美元时期,一方面生产力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有了较大提高,这自然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所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黄金发展期。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与现实的差异,所有制形式与分配方式的差异等,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相对处于不平衡状态,各经济实体中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也出现了逐渐拉大差距的趋势,甚至引发局部贫富不均的现象。这必然要影响一部分人的生产积极性,成为各类社会矛盾的突显期,从而对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三、鉴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基本原理为指导,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转变发展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社会政策,兼顾社会公平公正,缩小贫富差距,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正确地处理各类社会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就能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将我国的经济社会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IP属地:北京14楼2012-11-13 15:11
                      回复
                        红衣姐姐原来这么不老实


                        IP属地:内蒙古15楼2013-01-29 19:19
                        回复